研究护理干预对老年人腹部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7月13期   作者:周婕妤
[导读] 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人腹部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周婕妤
(无锡市锡山区人民医院鹅湖分院;江苏无锡214011)
【摘 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人腹部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150例2018年6月-2020年6月在我院进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进行分组,采用随机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75例,实验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相比有差异,实验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较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以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护理干预;老年人腹部手术;下肢静脉血栓
   下肢静脉血栓是指血液在下肢静脉内异常凝结,导致管腔阻塞,影响静脉回流[1]。下肢静脉血栓多发生于术后老年人群,有老年患者血液中具有较高凝血因子,再加上老年患者各身体机能衰弱,抵抗力较低,手术需长期卧床休息,长时间卧床,易使下肢静脉血栓形成[2]。若发生下肢静脉血栓会使患者静脉功能障碍,血栓脱落易引发肺栓塞,对患者生命产生严重威胁。因此为了降低老年腹部手术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临床需对其进行护理干预。本研究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在我院进行腹部手术15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护理干预对老年腹部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2018年6月-2020年6月,研究对象150例在我院进行腹部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法将其分为2组,实验组75例,对照组7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最大年龄77岁,最小年龄62岁,平均年龄(67.95±1.55)岁,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37例。实验组患者最大年龄78岁,最小年龄61岁,平均年龄(68.16±1.69)岁,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36例。实验组患者一般资料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可进行比较。
1.2方 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干预,医护人员向患者告知手术应注意事项,对其进行饮食、环境护理。
   实验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干预措施:(1)术前护理,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下肢静脉血栓发生风险进行评估,在术前对其进行并发症治疗,使患者符合手术指标,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医护人员在术前向患者讲述术后流程,术后可能出现并发症,嘱咐患者术后尽早下床活动,减少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2)健康指导,医护人员嘱咐患者在术后食半流食,严格控制脂肪及盐的摄入量,确保患者大便通畅,防止因用力排便,增加腹压,对下肢静脉回流产生影响。此外医护人员嘱咐患者要戒烟、戒酒,家具年少对血管壁细胞的损伤。(3)对患者术区进行观察,观察患者敷料有无渗血现象发生,嘱咐患者家属协助其进行下床活动,对双下肢进行按摩。对于以形成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医护人员对其患肢颜色、感觉、温度患肢肿胀程度、疼痛术进行观察,每隔2小时对患肢周径进行一次测量,嘱咐患者禁止对患肢进行按摩与热敷,防止血栓脱落。(4)指导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术后活动可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医护人员指导患者进行下肢屈伸运动,同时对下肢进行按摩,每隔6小时对患者进行1次翻身,促进下肢静脉回流,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1.3观察指标
   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并进行记录。
1.4统计学方法
   实验组与对照组腹部手术老年患者相关资料利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检验形式X2,表述形式n%,计量资料,检验形式t,表述形式(±s),P<0.05统计学有意义。
2 结 果
   实验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表1


3 讨 论
    下肢静脉血栓是由多种原因导致下肢静脉血栓内血液凝固而形成下肢静脉血栓。手术后长期卧床是引起下肢静脉血栓主要原因之一。其中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在术后易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其主要原因是老年患者血管壁存在不同程度老化,血管会有不同程度狭窄,再加上患者体质较弱,下肢血流动速度慢,肺功能较差,血液循环较差,并且患者合并多种基础疾病,老年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因此易形成下肢静脉血栓[3]。
   临床为降低老年腹部手术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对其实施有效护理干预,医护人员在术前通过对患者下肢静脉血栓风险评估,在术前采取预防措施,可以降低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医护人员通过对患者进行饮食方面知道,可以促进患者大便通畅,防止因用力排便,增加腹压,对下肢静脉回流产生影响;医护人员通过观察患者敷料有无渗血现象发生,协助患者进行下床活动,对其双下肢进行按摩,可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医护人员通过指导患者进行下肢屈伸运动,同时对下肢进行按摩,每隔6小时对患者进行1次翻身,促进下肢静脉回流,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经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降低静脉血栓发生率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尚杨梓.老年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措施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23):185.
[2]申春莲.预防老年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护理干预[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40):253,256.
[3]李毅.预防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9,25(4):563-5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