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嫣
南宁市江南区邕津小学,广西 南宁 530031
摘要:估算在我们的学习以及日常生活中运用非常广泛,在生活与工作中处处都会用到估算,因此,估算能力也成为了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必备能力。但是就目前的小学生估算能力和表现来看,效果并不理想,比如学生估算兴趣不高,估算意识不强,估算实践能力不够等,基于此,本文结合教学实践,针对当前小学生估算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关于培养学生数学估算能力的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估算能力;课堂教学;估算意识;计算能力
引言:
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要求和考核不只是局限于考试成绩的高低,重要的是看学生是否掌握了学习的方法以及是否学会将学习成果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其中的一大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技巧和能力。估算是计算能力中的重要组成,它是指对某一事物做出大致推算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估算的应用非常广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1.关于估算的基本含义
小学数学教育的过程是对学生综合计算能力的初步培养和形成的过程。估算是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算法,估算与其他算法不一样,它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指在数学计量过程中,对于某一数值无法做到精准计算时的一种大致估量,但并非随意猜测。估算是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一种表现,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是作为学生综合数学素养的教育目标,因此近年来正逐渐受到重视。
2培养小学生估算能力的意义
2.1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老师在教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让他们意识到,数学知识的学习是终生受益的。估算的特点在于大致推测计算或测量结果,在这个推测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对整件事物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并且能够对数量关系有一定的理解。学生在学习估算的时候,还缺乏一定的估算意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树立良好的估算意识,认识到估算对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2.2利用估算提高计算能力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育中,部分教师缺乏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考试中只看重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忽略了估算的重要性。其实估算是小学数学计算方法中的一种方法,计算的速读与准确度都离不开估算。估算虽然不能准确的计算出结果,但是,估算结合其他的计算方法能达到迅速、准确的计算效果,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运算能力的目的。
2.3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思维初步形成与发展的过程,由于数学本身的抽象性,很多学生不愿意学习数学,对数学不感兴趣。要想学好数学,就得从小培养他们的兴趣,估算在数学学习中,不用精确计算,只要能够得到一个大概的相近的数值就可以,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学生的自信心,他们愿意用估算解决问题,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有了良好的兴趣,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了认真学习的动力,学习效率也会有不断的提升。
3.当前小学数学估算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3.1学生估算兴趣不高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意识认为数学学习就像一加一等于二一样,有准确的数值,突然的估算学习打破了它们固有的意识,导致学生一时间不接受这种计算方法,同时,估算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恰当的教学方法,也会让学生丧失估算学习的兴趣。
3.2学生估算意识不强
估算作为数学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估算学习,培养学生利用数学思维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一些数学问题也需要用估算意识看待,但目前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于估算意识的培养远远不够,学生缺乏估算的意识。
3.3学生估算实践能力不够
小学数学估算能力培养,最主要的是要能够应用到生活实践中,从目前教学形势来看,大部分学生对于估算的理论知识较为熟悉,一旦让他们应用在实践中,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估算实践能力能力也需要在今后小学数学估算能力形成中进行不断加强。
4.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估算能力的有效策略
估算并非随意猜想,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的培养,要结合课本知识进行有效的渗透,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意识到估算的重要性。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4.1联系生活培养估算意识
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在小学数学估算学习的中,教师除了讲解课本知识,让学生理解估算的意义和作用外,更应该联系生活,更为透彻的理解估算。比如,一个圆形水杯的大概体积,一张桌子的大概长度和宽度,出去旅游在知道总人数的情况下,估计总的经费大概需要多少等。除了联系生活,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合理结合估算,使学生不断加强巩固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4.2创设具体的学习情景
教学过程中创创设具体的情景,对于学生而言,能够极大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在估算知识的学习中,老师可以带领学生模拟真实的情景,在真实情景中锻炼估算能力。例如,带领学生去文具店,在拥有固定金额的情况下,每个学生可以算出利用这笔钱自己可以买到哪些文具。去体育器材室,估算一个盒子中可以装多少个兵乓球等。这样真实的情景,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得到很大的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会由较大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利用生活中与学生息息相关的例子培养小学生的估算能力。比如,自己所学的知识不能够解决问题,可以用估算的方法获得一个近似的答案。因此,教师要将日常生活穿插在课堂教学,便于学生的理解估算的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4.3在计算中加强估算实践
计算能力的提升,在于对计算的准确性与速度的提升。在计算出准确结果后,可以利用估算对答案作以检验,快速找出不正确的答案并加以改正。因此,估算能够有效提高综合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例如,去超市购物时,买了一些水果和纯牛奶,苹果13元,西瓜16元,一箱纯牛奶为35元,杏8元,大致估计不到80元。收银员收费时却说出了85元。这显然多收了。经查证原来收银员将苹果的价格刷了两次。有了估算意识,就会减少收错费现象的发生。将生活中的事例引入课堂,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把所学的估算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4.4重视估算方法的指导
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及提高,教师必须在方法上加以重视,只有数学教师对估算重视起来,才能引导学生理解估算,应用估算。教师应该极大的发掘学生对估算学习的兴趣,安排合理的估算学习方案,从而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估算是经过一个深思熟虑的过程。估算出来的答案要尽可能的接近实际。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考虑选择哪种较为合适的估算方法能够又快又准确的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比如:常用的四舍五入法,四舍五入法是最基础的估算方法,也是在我们学习和生活中运用最为广泛的方法,它是将数量看成接近整数来估算。比如,将69看做成70;将91看成90等等。又如:根据末数估算,这种方法常常运用在在乘法计算中,比如13×17=234,积的末位应该是1,而此答案是4,因此判断这道题的结果是错误的。
5.结语
总之,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不是立竿见影的,它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需要教师重视估算在教学中所占的比重,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设计教案,将估算能力的提高作为教学的重点。教师在发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要带领学生感受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意识到估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估算意识,提高学生利用估算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志华.小学估算教学的优化策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06):95-96.
[2]陶秀芝.浅谈小学数学中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2(3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