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初中语文学困生成因及转化对策

发表时间:2020/10/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3期   作者:肖俊红
[导读] 学困生在初中教学中作为客观存在的一个群体,学生对于学习存在困难,将会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造成阻碍,而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又是学生进行终生学习和发展的基础,对学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此,在本文中,对初中语文学困生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这些原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转化策略。

肖俊红   成都市天府新区正兴中学
【摘要】学困生在初中教学中作为客观存在的一个群体,学生对于学习存在困难,将会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造成阻碍,而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又是学生进行终生学习和发展的基础,对学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此,在本文中,对初中语文学困生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这些原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转化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困生;成因;转化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9-039-01

        学困生的语文基础较差,与同学交流较少,由于某一段时间对语文的学习链断裂造成了后来的语文成绩较差,学习起来很困难,因此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不高,甚至产生厌恶情绪。他们由于语文学习的困难造成了学科发展不平衡,长此以往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必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本文对初中语文学困生的成因进行了综合性分析,并对语文学困生今后的学习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给广大教师能做出一些有利的参考。
        一、初中语文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分析
        从学生本身来分析,初中生已有六年的语文学习,对学生语文学习效果的主要评价方式都是单一的笔纸测试,因此使得语文教学的趣味性降低了,语文学习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而学生进入初中后,对语文学习的认识不足,学习方法不当,从而忽略了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产生了懈怠心理。从外部的教学环境来看,虽然当下的语文学习内容和方法与过去有较大的不同,但是不少家长还是按照自己学生时代的学习方式对学生进行辅导,因此导致学生的语文学习方法、方式错位。但是也有部分家长认为自己辅导不了学生,请语文教师给子女进行所谓的“课后辅导”。但是从实际的辅导结果来看,学生所接受的课后辅导也多是应试性质,对语文本身的规律和魅力方面触及得很少。这样的方式不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而且会使得学生对母语教学更为疏远,类似于此的其他外部条件对语文这种需要积累的学科的学习也尤为不利。此外,从整个教学的过程来看,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教师是主要的施教者,而教材是教学中的重要媒介。当前教师的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对语文教学的理解也是深浅不一,甚至有部分教师是抱着功利的心态来施教的,这也就导致不论是在课堂上的教学还是在课后的辅导都是围绕着考试来进行的。这样的一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产生厌学心理是不足为奇的。而在这样的教学下,学生能否真正理解教材的内容,教材的内容是否是学生所需要的,这都需要教师和编者用智慧来判断了。我们无法确定是否真的有不合适的内容存在于当下的教材中,但是现实中学生对教材中某些文章或内容的排斥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做出了回答。
        二、初中语文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一)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心
        学困生由于成绩不好,经常被教师忽视,被同学看不起,甚至受到父母的辱骂。这些外因导致了他们极度自卑,在同学面前总觉得低人一等,在教师面前不敢大声说话,在父母面前不敢抬头。


严重的自卑心理时刻影响着他们,使他们产生"我就是笨,我什么也学不会"的思想,导致学习成绩越来越差。要想彻底转语文困生,最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心,消除心理阴影。我们教师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都要给学困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在课堂上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对他们进行表扬,哪怕是一点点进步;在课下要主动和他们交朋友,使他们信任并喜欢我们,从而乐于学我们所教的课程。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学生对待学习也有一定的进取心,学困生也渴望学习进步,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他们的学习成果与其他学生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老师扮演着教授学生知识的主要角色,需要对学生学习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了解和分析,并且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从而获得学生的认可和信任。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也应当注重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对待学生问题的回答,无论正确与否,都应当给予表扬,并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
        (三)重视学法指导,帮助其掌握学习方法
        “得法者事半功倍,不得法者事倍功半”,学困生之所以落后,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没有掌握学习活动的基本规律以及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语文更是如此。1.课前预习。课前预习对增强学习主动性和提高学习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帮助学困生掌握预习方法,养成预习习惯,在每次讲新课前都提出具体要求:一要开列预习清单,明确预习内容;二是通过工具书理解生字词;三要找出不懂的句子或地方,留待第二天课堂上提问。这种要求坚持了一段时间以后,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预习的基本方法并养成了预习的习惯。2.课堂提问。课堂提问包括在课堂上能否正确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能否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为了检查学生们的预习效果,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每次课前都要求学生在不看书的情况下回答提出的问题,然后再回答他们的问题。开始时一些同学没有提问的习惯,有问题也不问;有些同学不动脑筋,提不出问题;也有些同学基础差,虚荣心又强,有问题但不好意思问。对这些不同类型的学生,分别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给他们讲清这样做的道理,对敢于大胆提问的同学给予热情的表扬,用勇于提问因而使学习成绩有所提高的实例来鼓励他们,经过这样一段努力,许多学生有了明显的进步。3.作业练习。在帮助学困生转化的各种措施中,提高作业和练习的质量也是一个很关键的环节。一是要求作业必须按时完成,独立完成,不许拖拉或抄袭;二是必须按照要求完成,作业前先复习当天教过的新课,做完的练习一定要达到知其所以然的程度,不会的地方决不能放过,错误之处一定要改正;三是加强检查和指导,为了保证作业的质量,教师每天都要坚持检查、批改和指导。
        结语
        总之,转换语文学困生是一项艰难的工作,能给孩子插上一双隐形的翅膀,让孩子在将来学习中不迷失方向,也许是我们老师最大的慰藉。
参考文献:
[1]罗茜.初中语文网课教学的开展策略[J].文学教育(上),2020(09):66-67.
[2]杨丽红.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J].考试周刊,2020(81):63-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