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沐浴在爱的温暖中

发表时间:2020/10/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3期   作者:巩艳
[导读]

巩艳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第一学校  陕西  西安  710065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9-053-01

        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已被社会关注多年,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个新的特殊群体——城镇留守儿童。近年来政府大量征地拆迁,大量城镇成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出现了大量城镇留守儿童,他们大多由爷爷奶奶或亲戚看管,且学习和生活条件比较优越,但心理健康和精神方面容易出现空虚,必须引起社会高度重视。
        一、案例回顾
        胡某某,男,九岁,父亲病逝,母亲经常外出打工,生活由爷爷奶奶管教,学习由托管班辅导。小学三年来,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业拖沓,书写潦草,语数外三门课程加一起200分出头。孩子法纪意识淡薄,曾多次打架,损坏学校楼道公物。每次跟家长通报孩子的违纪情况时,母亲几乎都是以打骂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但收效甚微,孩子改变不大。
        杨某某,男,九岁,父亲做生意,母亲在家做全职,两口子经常当着孩子面吵架。孩子在家不听父母的话,在学校也表现得不合群,课间经常一个人在自己的座位上发呆,成绩一落千丈。在学习《麻雀》课文时,讨论到老麻雀面对猎狗,为什么要挓挲着双翅拼命保护小麻雀时,只听见教室里有一个不和谐的声音,杨某某小声嘟囔“大不了不要小麻雀了,再生一个呗!”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内心影响可见一斑。
        王某某,男,九岁,孤儿,孩子由姑妈接送,经常迟到,隔三差五请假。姑妈在一家超市上班,孩子放学后就由托管老师接走辅导管学习,姑妈晚上九点下班后才能接孩子。孩子在早读经常打瞌睡,课堂上好动,专注力不够,喜欢找同桌和前后排同学说话,要是别人不理睬他,他就在别人的书上乱写乱画。班主任批评教育过,并和他的姑妈沟通过多次,但效果不明显。
        二、案例分析
        造成城镇留守儿童教育方面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重点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家庭亲子关系质量不高
        对孩子来说,高质量的亲子关系是童年时期珍贵的回忆,它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影响十分巨大。这对城镇留守儿童而言就成了一种奢望,他们往往是隔代抚养或者在校外托管,孩子虽然在物质生活能够得到满足,但得不到父母的精神抚慰和心理关爱。有些父母将主要精力放在挣钱养家上,对孩子的教育成长缺乏关注,缺少良好的沟通,造成亲情缺失。此外,有些父母的教育方法不当,企图用钱去填补对孩子的情感上的缺失;有的爷爷奶奶对孩子过度溺爱,导致孩子娇蛮任性,影响孩子健康成长。
        2、学校针对性教育措施不强
        在教育资源相对紧缺的大背景下,学校不能为城镇留守儿童提供针对性教育措施。目前,学校只是侧重对于学生在学校期间的教学和管理,学生离校后大多处于老师的监管盲区,即便大多学校建立了家校联系机制,但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多是老年人,所以在终端落实上会大打折扣。有些班级的学生比较多,教师精力有限,不能给留守学生在学习上和生活上提供更多的关爱,对于有问题的留守儿童也很难提出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3、社会对留守儿童关注不够
        社会上的不良习气对青少年特别是对城镇留守儿童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主管部门对意识形态领域和文化领域的管控还存在死角。例如:在互联网游戏、影视传媒等方面,有的商家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往往植入很多暴力、色情等内容,这些内容对成年人都具有很强的诱惑性,对那些缺少父母关爱、容易失管失控的城镇留守儿童更具吸引力和诱惑力,孩子一旦沉迷其中,就会严重影响他们身心健康。
        三、辅导策略
        城镇留守儿童不仅存在学习方面的问题,还会进一步衍生出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甚至诱发犯罪, 引人深思,学校主要采取了一下针对性措施:
        1.关注心理健康。留守儿童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学校里度过的,学校在注重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上的发展的同时也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多多关注,加强心理疏导。班主任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详细记录孩子的家庭基本情况、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情况,多开展主题班队会,和大家一起学习玩耍,发挥孩子特长,在集体活动中多多表现,让留守儿童能够更好的融入集体环境,让他们能够充分感受到大家的关爱,多给他鼓励和信心,让他们能够变得开朗自信、健康快乐。
        2.投入更多关爱。留守儿童从父母那里得到的关爱甚少,他们非常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关注。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从生活上和学习方面给予他们更多关爱,做到多询问冷暖,多关心困难,多关注思想变化。在建立学生档案的基础上,跟进掌握他们的动态情况,以积极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名城镇留守儿童,努力走进心灵,真诚地交朋友以弥补情感方面的缺失。一旦发现留守儿童出现异常,及时进行帮助和干预,让他们讲真话、道实情,增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任,努力让留守儿童感受到亲情,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3.发挥家庭作用。解铃还须系铃人,家庭以及父母的教育是任何人代替不了的,所以必须在学校与家长、家长与孩子间搭建交流平台。班主任定期和家长联系,通报孩子在校表现情况,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讲清亲子沟通的重要性,鼓励有条件的父母多抽时间陪陪孩子,创造条件加强亲子沟通,让孩子明白父母在外辛苦都是为了家,为了孩子的未来,是对孩子另外一种爱的方式。提醒父母尽量挑选有文化、有责任感的年轻人帮忙照管孩子,如果非得让老年人抚养,最好能经常进行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地管教孩子。
        四、辅导效果
        通过师生、家长的共同努力,胡某某现在有了很大的变化,学习成绩在稳中有升,上课敢于举手发言,作业能认真完成,下课能主动与同学交往、做游戏,愿意参加各种活动,与班级、同学融为一体,还参加了校羽毛球队的训练。杨某某性格变得开朗合群了,和父母的关系亲密了,学习成绩也有很大的提高。王某某现在能做到早睡早起,早读时间不打瞌睡了,上课专注力有所提高,不再左顾右盼找同学聊天了,各方面表现有很大进步。
        五、效果反思
        对待留守儿童,我们要多关心爱护他们,能够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不足,多提醒,做到循循善诱,多鼓励,不可操之过急让他产生逆反心理。多关注他们身上的优点,让他们能够充分感受到大家的善意和关爱,学会正确的认识自己,努力让自己融入集体生活中,更好更健康的成长。
        总之,城镇留守儿童群体存在的问题引人深思,值得全社会关注,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多方共同努力,投入真情,用心关爱,让城镇留守儿童在全社会幸福阳光的普照下度过童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