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生态劳动实践教育的渗透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1月   作者:龚玉松 刘芳
[导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并明确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由此可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态劳动实践教育,对加强新时代中学教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

龚玉松  刘芳   重庆市巴蜀渝东中学  404600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并明确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由此可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态劳动实践教育,对加强新时代中学教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初中语文;生态劳动实践教育;渗透研究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0)11-065-01

        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部分家长劳动教育观念落后,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普遍缺少家庭劳动和实践锻炼的机会,回到家中大多不做家务而是进行学习和娱乐,造成了学生缺乏足够的劳动观念和能力。任何人的一生都需要通过劳动创造价值或者享受其他人创造的劳动成果,因此,人人都需要劳动,每个学生都需要接受劳动教育。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生态劳动实践教育的渗透研究意义
        我们的邻国日本一直很重视学生的生态劳动实践教育,让学生从小就接近自然、了解自然。学生们在生态劳动实践中,大部分时间是在户外,他们会登山、爬树、栽种农作物等劳动实践活动,通过四季观察天气、温度、土壤等变化,将森林作为教室。学校也会鼓励家长积极参与陪同,从而增进亲子关系。学生通过爬树、登山锻炼了平衡能力和身体协调性,自己捡柴生篝火取暖增长了生活常识。
        教师还会在大自然中教会学生们很多知识,比如在地上挖几个洞,将不同种类的垃圾填埋进去,过短时间后再挖出来,这样教师就会对学生们讲解哪些物质土地可以吸收,哪些物质会对土地有伤害,让学生学会了应该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懂得爱护环境,保护自然。在生态劳动实践过程中,对学生的观察力、触觉灵敏度和深度感知能力都有显著提升,这让学生更富有创造性,在阅读、写作、美术和社交方面都有显著提升。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渗透生态劳动实践教育,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生态劳动实践教育的渗透策略
        1、通过教材内容提高学生生态劳动实践教育的积极性
        初中语文课程教材中具有丰富的人文知识、德育案例、历史故事等,对培养学生生态劳动劳动实践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师应该充分运用语文学科的自身优势,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积极实施劳动教育,让学生在劳动教育中整体素质得到有效提升,为将来的学习生活以及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1]。


教师应该积极通过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在学习生活中,学生能够接触到最多的就是课本上的文章,所以教师应该有针对性的筛选出一些合适劳动教育的内容,通过学习教材上的内容来激发学生进行生态劳动实践教育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生态劳动实践教育的积极性。
        例如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节《大自然的语言》,文章从四季物候变化,生动形象概括的描写了春夏秋冬的情景,让学生对物候学有了直观的概念,再从具体现象、从古至今、从起源到发展,引出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等知识内容。教师可以通过教材,充分启发学生从身边接触自然、了解科学,让学生从身边的自然环境寻找大自然的语言,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进行生态劳动的积极性,达到通过语文教学渗透生态劳动实践教育的目的。
        2、以家校共育的方式渗透生态劳动实践教育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据调查,初中阶段90%的学生在休息日还要去课外学习班补习,家长对孩子成绩的要求越来越高,也使得孩子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教师应该纠正家长将劳作当成下等人的错误观念,和家长一起积极实施家校共育的教学策略,对学生渗透生态劳动实践教育[2]。
        例如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3章《背影》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曾经有过哪些事情让你感受到了父母无私的爱?并让学生发言讨论。让学生通过思考领略到亲情的可贵之处。教师可以教育学生回到家中,用劳动的方式向父母和亲人表达感恩。例如帮助家长做家务、自己洗衣服、刷鞋,向他们道一声辛苦了。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充分感受父母对子女伟大的爱,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引导学生思索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领悟父母爱的真谛。让学生懂得通过和父母彼此间对生命的呵护、记录、感恩和分享,从而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
        教师还可以鼓励父母积极参与到孩子的生态劳动实践活动中来,通过和孩子一起采摘、种树,和孩子一起学习环保知识,重视环境保护。我校通过生态劳动实践教育,成功让重庆市巴蜀渝中学以及周边学校的师生家长认识到了水土流失的危害,增强了本市居民珍惜水土资源、保护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在通过家校共育的方式渗透生态劳动实践教育中取得了成功。
        三、结语
        我国的初中学生,从小在城市中生长,过着眼睛看不到高山大海、鼻子嗅不到花草芬芳、脚上沾不到泥土清香的生活。作为教师不光要关心学生的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教材内容提高学生生态劳动实践教育的积极性、以家校共育的方式渗透生态劳动实践教育,让学生接触自然、探索自然,滋养学生的灵性,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充满想象力、创造力。
参考文献
[1]邹泽芳.初中语文教学生态价值观培养[J].课堂内外?教研论坛,2019, 000(003):35.
[2]范丽萍.试论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态价值观[J].赤子,2018,000(024):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