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融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李静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1月   作者:李静
[导读] 书是启迪人类心灵和温暖心灵的载体,是人类几千年智慧和知识的载体,是文化的对象,其丰富的内容可以作为小学生接触外界,从内培养其健康心理和思想的重要工具。而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增强学生文化认识,加强人文教育,不断完善其人格和品质。本文就小学语文阅读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展开论述,希望为小学语文阅读训练带来不一样的效果。

李静   湖南麻阳民族小学  419400
【摘要】书是启迪人类心灵和温暖心灵的载体,是人类几千年智慧和知识的载体,是文化的对象,其丰富的内容可以作为小学生接触外界,从内培养其健康心理和思想的重要工具。而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增强学生文化认识,加强人文教育,不断完善其人格和品质。本文就小学语文阅读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展开论述,希望为小学语文阅读训练带来不一样的效果。
【关键词】心理健康;小学语文;渗透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0)11-004-01

        阅读是一种心理疗法。阅读过程既能带来思想上的共鸣、净化、等复杂的心理活动,起到了调节情绪、锻炼器官的功能,从而收到心理健康的效果,语文对学生产生的教育作用往往不在表面,而是体现在以后生活和学习中的方方面面。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不是让学生背会几首古诗词,熟练朗读几篇课文,而是在不间断的学习过程中,持续学习不同方面的人生哲理,从小培养学生坚持不懈,合理规划等优良品质,为后续自我完善提供基础,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保驾护航[1]。
        一、提高重视,刷新理念
        阅读是一种基本的活动,不仅可以保持智力丰富的知识和语言,还可以间接理解不同的世界和现实。比起任何传播文化价值的视听技术,阅读也能够能提供其他方法带来的满足感,同时具有独特的反思和冥想机会。家庭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有很大的责任,因为学生花在家庭上的时间比花在学校的时间要多得多,家庭成员会成为学生的榜样,而不仅仅是模仿语言、衣着、品味和行为等外在形象。因此,父母成为教育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
        提高重视一方面要提高老师家长的重视程度,一方面也要加强学生自身的重视程度。老师家长的重视程度增加就可以加强通过阅读对学生心理健康渗透的力度,会主动的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学生加强阅读的观念,也需要学生认识到阅读对于自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需要让学生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意义,了解其中蕴含的当代社会价值,是自身的“名片”。
        二、寓教于乐,丰富形式
        小学生大多数在刚开始进行阅读训练时一般缺乏自信,在第一节课上花了很大的力气才讲完几页。但是,真正的阅读是在孩子不能很容易地理解图形符号背后隐藏的思想之后才开始的,而解读象形文字的谜语往往让孩子们感到害怕,一半被神秘的文字所惊吓,一半为破解这些奇怪而神秘的符号而激动。老师和家长应该观察孩子这段精神生活的困难时期,仅仅训练阅读是不够的,要使每个活泼,渴望玩耍的孩子,在阅读一本书中消磨几个小时成为一个安静的读者,要让学生成为热情的读者,这就需要培养阅读的耐心和毅力。


这个阶段学生还没有意识到,,他们的阅读不是因为它需要在学校,或者逃离母亲的观察,要让学生意识到,他们需要开发自己的知识能力信息,而不能只在学校或媒体,这些是不足的,他们需要完成个人阅读[3]。
        要根据课文的内容设计一定有趣的教学活动,因为小学生的心理发育还不健全,而语文的教学内容包括了很多的内容,所以小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容易分散注意力,所以就需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有趣的课堂内容,帮助学生更好的接受教学内容。如我们可以以《傅雷家书》这本书为例,在推荐学生进行阅读的时候,也可以在课上进行根据书改编的电影的观看,这样在边观看边讲解其中涉及的意义,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其对书中内容的了解,也可以进行增加学生对书籍的阅读兴趣。
        三、加强学生对阅读的理解
        通过对班上小学生进行测试,如果在最初的评估测试中,大多数的学生认为阅读是不愉快的,但是通过在对其进行相关知识的解读和,部分的小学生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知道了无论是心理健康成长化石在认知方面,阅读有助于了解世界,现实和教育方面,阅读从本质上有助于自己在道德层面、审美等多方面的成长,从而形成和加强智力技能,发展批判性思维、想象力和正确的,养成良好的健康的心理。
        加强这方面的渗透需要教师和学生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阅读相结合,才会加强教育的效果,加深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同时通过实践的方式帮助学生心理的成长,有助于学生在学习后再次实践,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在生活中,对学生的性格塑造和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具有一定的影响。老师可以根据具体的内容进行引导,如《父与子全集》,老师就可以将课文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学生讲述生活中能体现家人对自己关爱的例子,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更进一步知道家人的关爱是多么珍贵,老师再对文中内容和学生的讲述进行进一步的总结和引申,这样就讲课程内容与实践生活相结合,不仅有理论部分,也有了实践条件,教育更显得充实。
        四、总结
        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可能是来自同学的排挤或者竞争,老师和家长的说教,学习的压力等等,这些事情都会影响小学生的心理的健康成长,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经常能看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而导致的各种事故,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学语文学习内容丰富多彩,阅读可以在孩子学习的初级阶段培养他们良好的人生品德,促进他们各种能力和性格的形成,对学生以后的个人素质发展和各种能力的形成起着基本的作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与语文的阅读教育结合,可以帮助小学生解决因为学习和人生阅历不足导致的一些心理的困惑。可以预防学生的心理问题,以便有效地帮助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关毓琳.名师在线.2019(19):26.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魏铜海.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05):68.
[3]让语文课堂成为和谐融洽的对话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策略[J].单志成.宁夏教育科研.2016(01):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