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是如何被诊断的?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9期   作者:唐元华
[导读] 慢性阻碍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可防可治的疾病,主要是由于持续的呼吸系统症状和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
        唐元华
        四川省富顺县东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43200
        慢性阻碍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可防可治的疾病,主要是由于持续的呼吸系统症状和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如下图(1)所示,患者的气道变窄,肺泡的弹性回缩力降低,从而造成呼吸不畅。

图(1) 慢阻肺的临床特征
        主要与长期吸入有害气体或颗粒进入到气道或肺泡有关。这种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以及死亡率,现如今已经成为了全世界的公共卫生问题,给患者及其患者家庭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那么慢阻肺是怎样被确诊的呢?下文结合临床指标进行对慢阻肺的确诊进行总结。
1、COPD的诊断
        全世界医学界对COPD的诊断都面临着严峻问题。国内外调查当中,对COPD的误诊和漏诊率占总确诊率的三分之一以上。美国第三次卫生与营养检查中,对两千万人进行调查,其中使用肺功能指标的筛查来实现对COPD患者的筛查,其中至少有百分之五十以上的患者并未得到确诊、或被误诊为其他疾病。而农村的COPD确诊率明显低于城市地区。出现这样现状的根本原因是人们对COPD的认识程度和掌握程度不足,基层医疗单位并不具备有效的配套设施,二者社会医疗卫生当中,存在着严重的资源分配不均匀的现象,从而导致患者患病后并不能得到有效的诊断和干预治疗。
        COPD全球倡议2017文件中知晓,任何一种患有呼吸困难或慢性咳嗽等症状的患者,且有长期吸烟、粉尘吸入的人群,应当在临床上考虑进行COPD的诊断。目前最有效的诊断方式就是肺功能检查。
2、肺功能检查
        由于我国的慢阻肺治疗率相对较低,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这总问题是当前世界难题,其主要是由于早期慢阻肺患者患病后并没有太多的症状或症状轻微,不易被察觉。除此之外,由于人们对慢阻肺的诊断和治疗的意识相对薄弱,这就导致绝大多数的患者都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期,降低了我国慢阻肺的发现率和治疗率。
        人们在进行常规体检时,会依据胸片来进行地慢阻肺疾病的判断。但是这种方式并不正确,是人们在普遍意识当中所存在的误区。对于患病人群来说,不一定在胸片上就能够发现问题,特别是早期,因此通过胸片并不能排除患有慢阻肺的可能性。在临床上,主要是通过对肺功能的检查来对早期慢阻肺的发现,同时,肺功能检查也是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
        检测肺功能的方式主要就是对一秒钟的通气率检测。也就是深吸一口气,然后最大限度将这口气呼出来。通过对这一秒钟的呼气量进行测量,通过数值比对来进行诊断。患有慢阻肺的患者,一秒钟通气量与用力肺活量之比会小于百分之七十。且在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一秒钟通气量则会小于正常值的百分之八十。以此就可以诊断为慢阻肺。因此,在进行肺功能检查时,气体受限对判断是否患有慢阻肺有着重要意义。
        对于四十岁以上有多年吸烟史、长期有咳嗽症状并伴有咳痰现象、运动时气急、还要长期接触有害化学粉尘的人群都可以被归纳为容易患有慢阻肺的高危人群。因此,上述人群应当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实现对COPD疾病的有效排查。慢阻肺患者在确诊后,应当严格遵循医嘱进行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实施科学用药,并且应每三个月还要进行一次健康评估。
        对于合并了低血氧症的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家庭氧疗,一般情况下,每天连续的低流量吸氧能够有效推迟和预防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生和发展。同时还能够促进患者免疫能力的提升,避免出现其他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疾病。
3、COPD严重等级的分类
        对COPD的严重等级进行分类时,主要是根据吸烟等高危因素史和临床症状与体征等进行综合分析,具体如下:
        对于COPD诊断来说,不完全可逆气流限制是疾病诊断的必备条件,当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实现对EV1/FVC<70%及FEV1<80%预计值的观测,可以确定为不完全可逆性气流限制。在患者当中,有少数患者并没有咳嗽或咳痰的症状,只是在进行肺功能检查时FEV1/FVC<70%,而FEV1≥80%预计值。出现这种情况时,首先要排除患者可能会患有其他疾病,在排除其他疾病后,则可以诊断为患有慢阻肺。
        根据患者患病症状体征、FEV1/FVC和FEV1%预计值能够对COPD的严重程度进行划分,在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FVC<70%,再根据FEV1%下降程度,分为1级、2级、3级和4级,具体标注如下:
        1)1级:轻度患者,高危人群,有患有慢阻肺的危险因素,但肺功能检查时数值在正常范围内,FEV1%pred≥80%,有慢性咳嗽或咳痰等症状;
        2)2级:中度患者, 50%≥FEV1%pred≥79%预计值,可能没有慢性咳嗽或咳痰等症状;
        3)3级:重度患者,30%≥FEV1%pred≥49%。
        4)4级:极中度,FEV1%pred<30%
4、自我诊断
        患病的早期体征表现并没有可视异常,随着病程的进展会出现呼吸困难严重等症状,到这时,患者才会到医院就医,但是通常情况下,能够感受到严重症状的时候,病情已经发展到中度以上了,患者可以通过以下自查方式进行自我诊断,以便于疾病早期的筛查:
        1)您每日咳嗽的次数多吗?
        2)您经常会觉着有痰吗?
        3)与同龄人相比,您更容易感觉到气短吗?
        4)您的年龄是否超过四十岁)
        5)您是否吸烟或长期处于高有害粉尘或气体的工作环境?
        在进行上述问题回答时,如果有三个或三个以上问题回答是“是”,就应当及时就医,进行肺功能检查实现对疾病的有效诊断,这样更有利于对疾病的筛查,一旦患病则可以进行及时治疗。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