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靖夷
哈尔滨市胸科医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56
摘要:目的 探讨加强手术室优质护理干预策略对手术部位感染控制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选择2018年1月-2019年6月于手术室行手术治疗的90例择期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观察组(A组),对照组(B组),记录两组患者正确外科洗手、无接触法戴无菌手套、术中血糖监测及术中体温监测的落实情况,患者手术过程中手术室感染相关指标的合格率以及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表浅切口和器官腔隙感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手术室优质护理干预策略的实施不仅能够提高医护人员对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控制意识,而且能有效控制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手术部位感染;优质护理干预;手术室;预防与控制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quality nursing care in operating room on sSIS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strengthening the intervention strategy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in the operating room on the control of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so a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clinical treatment.Method randomly selected in January 2018 - June 2019 in the operating room line of surgical treatment of 90 patients undergoing elective surger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it can b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group A) and control group (group B), records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correct surgical hand washing, no contact wear sterile gloves, intraoperative blood glucose monitoring and temperature monitoring during implementation, operating room infection related index in the process of surgery in patients with qualified rate and the incidence of surgical site infections.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superficial incision and lacunar infection in group A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group B.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Conclusion Strengthen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high-quality nursing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in operating room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 awareness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sSIS among medical staff, but also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occurrence of SSIS.
Key words: surgical site infection;Quality nursing intervention;The operating room.Prevention and control
手术部位感染(SSI)是指围术期发生于手术切口、深部器官及腔隙的感染。国内研究显示SSI占医院感染的15%,而国外报道手术部位感染占全部医院感染的38%,具有较高的发生率。SSI不仅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影响了患者的术后康复,甚至有可能导致患者发生感染性休克,危及患者的生命。本研究将通过加强患者术前准备以及术中感染因素的控制来加强手术室优质护理干预策略实施,探讨其对手术部位感染控制的效果,为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医院自2018年1月开始实施手术室优质护理干预策略,随机选择于我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行手术治疗的90例择期手术患者,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B组)和观察组(A组),两组患者年龄均为18~60岁,ASAⅠ~Ⅲ级,无全身性或局部感染。排除伴有严重心肺疾病、肝肾功能异常、凝血功能异常、电解质异常、急诊患者、以及其它无法耐受麻醉手术的患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或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术前患者准备两组患者术前一天均进行常规访视,其中A组患者术前一晚使用含有氯己定成分的浴液(洗必泰)进行沐浴,术前根据手术部位情况减少不必要备皮,若需备皮则于手术当日采用剪毛方式去毛;B组患者术前一天常规采用剃毛刀备皮并于术前一晚使用肥皂或沐浴露进行沐浴。
1.2.2术中A组根据手术室优质护理干预策略进行临床护理工作,具体如下:(
1)保证手术室内环
境干净整洁,尽量减少放置的仪器及物品。每日清晨于术前半小时用含氯消毒液的毛巾对手术室内物体表面及洗手池进行擦拭,术中及时擦拭血迹等可疑污染物,每台手术结束后对手术室内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擦拭,接台手术自净时间与术间级别相吻合,每周进行一次大扫除。感染性及传染性手术均使用一次性无菌敷料包。所有外带器械均由供应室消毒灭菌后使用,所有外带仪器均使用含氯消毒剂毛巾擦拭后进入手术间使用,所有一次性物品均拆除外包装后存于手术室一次性物品间。
2)根据手术排班表严格控制手术室的人员数量,每台手术的参观人数不得>2人,不同手术间的人员不能任意互串。
3)手术室内的所有工作人员均按要求穿洗手衣、戴一次性口罩帽子并更换拖鞋,对所有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外科洗手培训并通过监控系统实时监管。术中所有医护人员严格外科洗手、消毒、穿手术衣后采用无接触法戴无菌手套。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正确外科洗手、无接触法戴无菌手套、术中血糖监测及术中体温监测的落实情况,统计两组手术室感染相关指标(空气洁净、环境卫生和物体表面清洁程度)的合格率以及两组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表浅切口感染、器官腔隙感染)的发生情况。
1.4统计分析
所有的数据资料收集完成后,将其按照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使用Excel软件记录,统计完毕后,使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展开处理,(P<0.05)数据差异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png)
3讨论
手术部位的感染已经成为医院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也浪费了医院的医疗资源。手术室是医院最重要组成部分,是患者进行手术的重要场所,加强手术室护理干预策略则可能减少围术期可能诱发手术部位感染的因素,进而达到预防和控制手术部位感染的目的。手术部位感染原因复杂,目前临床上尚无统一的有效防治措施,因而在查阅相关文献后本研究通过术前随访加强患者术前准备以及术中相关因素的管理控制来加强手术室护理干预策略的实施。因此A组患者也参照指南采用洗必泰进行沐浴。手卫生是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因而也是控制手术部位感染的重要措施。医院手术室进一步强化了所有医护人员的无菌操作意识,加强了正确外科洗手、无接触法戴无菌手套的培训与学习,提高了对相关知识的知晓率。院手术室进一步改善了手术室的环境卫生,减少闲置物品及仪器的放置,加强了围术期手术室卫生的打扫以及入室物品的消毒灭菌管理,减少了手术室环境中的可疑感染源。同时我院手术室进一步健全了规章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严格按照手术通知单限制入室人数,加强监督禁止不同手术间的医务人员互串手术间。A组表浅切口和器官腔隙感染的发生情况明显低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通过加强手术室护理干预策略的实施,减少了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综上所述,加强手术室护理干预策略的实施不仅能够提高医护人员对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控制意识,而且能够有效控制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吕美玲.评价循证护理在重症脑血管病护理中的应用[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8(02):74-76.
[2]周海棠,王灵英,胡黎敏.手术室优质护理对手术部位感染影响的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25):111-112.
[3]吕平.手术室护理干预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率的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19(06):147-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