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微生物标本检验准确率的有效措施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9期   作者:王梅英,孙智勇,范金涛,王永栋
[导读] 目的文章主要针对提高微生物标本检验准确率的有效措施进行分析研究
        王梅英,孙智勇,范金涛,王永栋
        宁晋县医院检验科,河北 邢台 055550
        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提高微生物标本检验准确率的有效措施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随机抽取济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入的微生物检验标本总计1627例,按是否开展质量控制措施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其中不合格标本按照标本类型、不合格原因进行统计分析,针对不合格原因提出质量控制措施。结果1627例微生物样本标本中,146例标本出现不合格情况,占比8.97%。其中对照组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为标本采集不规范、非标准痰液标本、尿液标本被污染,占比分别为42.47%、15.75%、11.64%。实施质量控制后,观察组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率为3.60%,低于对照组16.42%,差异显著(P<0.05)。结论加强对实验室管理,是保证微生物标本检验准确率的重要手段,对生化检验全过程中多环节进行监督及控制,能进一步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以及检验报告完整性。
        关键词:微生物标本;检验;准确率;措施
        引言
        医院是具有社会功能的特殊场所,主要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安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和公共卫生技术服务与传染病防治的社会公益性机构。近年来,随着医疗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医疗设备得到充分利用,交叉感染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微生物检测作为一项重要的检测项目,在疾病感染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实际检测过程中,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不仅会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还会影响患者的健康。诊断结果有负面影响。本文探讨提升微生物标本检验准确率的有效措施,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本中心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未开展质量控制措施时间段收入的微生物检验标本682例作为对照组,2019年1月—2019年12月开展质量控制措施时间段收入的微生物检验标本945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中男422例,女260例,年龄12~91岁,平均(46.65±4.56)岁;观察组中男545例,女400例,年龄12~92岁,平均(47.65±5.12)岁。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检验标本包括血液标本、尿液标本、痰液标本以及各类分泌物标本等。
        1.2方法
        1.2.1微生物检验结果准确性判断
        各样本进行微生物检测后,将检测结果记录在专业报告单上,所有数据需完整、真实,将所得数据交由提供样本患者的主治医师进行诊断,并随访患者治疗结果,最终进行综合判断检验结果是否准确。


        1.2.2分组和调查
        根据检验报告是否准确将其分为准确组和错误组,统计2组标本采集是否合格、送检是否及时、是否选用无菌容器、储存环境有无不当、条形码有无粘贴错误、检验程序有无不当、仪器操作是否不当、是否在无菌环境下操作,统计进行各样本检验的检验人员工作年限、年龄、学历等资料。标本采集不合格:如采集痰液为唾液痰、杂物痰等性状不合格痰,采集尿液标本时留取尿段不正确等。送检不及时:标本采样后需0.5h内送检的有尿液、血液等;2h内送检的有粪便、痰液、呼吸道标本等;少量液体(<1ml)送检时应在30s内送至检测室,超过送检时间则为送检不及时。储存条件不当:如储存温度不当、需厌氧储存时未厌氧储存等。
        2结果
        2.1146例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1627例微生物标本中,146例标本不合格,占比8.97%。其中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为标本采集不规范、非标准痰液标本、尿液标本被污染,占比分别为42.47%、15.75%、11.64%。
        2.2两组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情况分析观察组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率为3.60%,低于对照组16.42%,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微生物检验包含前、中、后三个部分,标本采集、标本留取、标本存储、标本运输属于微生物检验前环节的四个方面,对检验微生物的质量检验具有重要作用,微生物标本的合格率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不规范的标本采集方式、标本出现存储污染、标本运送时间出现错误等人为因素是影响微生物标本合格率的主要因素,因而需要具体统计分析微生物标本的不合格情况,对标本的合格率进行探讨,采取针对性的方法控制质量,让微生物标本检验的准确性提高。通过本次研究分析原因如下:首先是患者,没有仔细聆听护理人员的宣教内容,用错误的方式留取样本;其次是医护人员,没有全面讲解痰液留取的方式,导致患者没有有效掌握痰液留取方式,就出现随意留取标本;最后是口腔是痰液留取的必经之路,口腔细菌会污染标本。针对以上的结果,需要采取质量控制的对策如下:首先,培训检验人员微生物检验操作的知识,锻炼实践能力,让检验人员能够重视检验样本采集合格率;检验人员要多和医护人员、患者沟通交流,医生提出相关的意见,用于纠正检验人员的不规范行为,与此同时,检验人员也要配合医生,虚心接受;另外,标本处理流程要规范化,验收、评估或者拒收各种标本,检验人员根据标本流程,检验标本;另外,深入各个科室,注重咨询服务内容的提供,制定采集标本的手册,发放到每一位医护人员手中。咨询服务内容包含采集标本有哪些要求、检验标本的意义、采集需要注意的项目。最后,对于合格率低以及没有合格率的标本要定期统计,分析原因并制定针对性的措施,要和临床医护人员积极沟通不合格的标本。诸如标本保存不规范、送检过程不及时等等原因,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微生物标本最终的检验合格率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为此,检验科室的相关人员就必须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一对应的解决,以此来使得检验科的微生物标本的合格率得以大幅提升。
        参考文献
        [1]张丽平.提高微生物标本检验准确率的有效措施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8):21-22.
        [2]李品宏,王云龙.浅析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与病原菌耐药性[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20):107-110.
        [3]陈蓉,居颺,刘战民,等.3种鉴定系统在微生物室间质量评价中的应用和比较[J].检验医学,2017,32(5):415-4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