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电力公司城东供电分公司 天津 300250
摘要:在我国进入21世纪的新时期,经济在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人们对于电力的需求在不断加大,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电力营销与管理工作是供电企业始终是改革的重要内容。目前,部分供电企业在电力营销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只有认真分析这些问题,了解其电力营销管理的现状,采用针对有效的策略,才能更好地促进供电企业的发展,更好地迎合市场并满足人们的实际用电需求。
关键词:风险管理;电力营销;安全
引言
电力供应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特殊商品,其买方和卖方市场之间的转化存在着先天的矛盾。如果卖方市场占据市场主导权,则很容易影响电力进一步营销的效率,导致电力营销出现挫折和困难。如果是买方市场,则可能导致电力商品出现较大的需求波动,给电力企业的供电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导致最终的电力供应维护成本不断攀升。当前在我国公有制的电力企业管理模式下,卖方市场的问题暴露无遗。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缺乏营销的意识,导致其营销部门的功能长期得不到有效提升,给企业的市场扩展造成了一定困难。对此在新的经济发展时期,企业需要对自身的营销策略进行不断优化和调整,促使营销部门发挥更大的作用和价值,使企业的电力市场有效扩展成为可能。
1电力营销安全风险
1.1电力营销观念片面
电力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强大的需求力导致了电力企业全行垄断的状态。如今的电力企业对于电力营销的态度依旧停留在电力生产的单一营销方式,而且落后老旧的影响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如今的社会需求,这种单一的营销模式仅仅是围绕电力生产,以电力企业作为营销主导。这样的营销观念影响着企业基层员工的工作模式,使得员工在行业环境下,只重视电力的生产和工厂日常的维护,对于市场需求仅仅是收取一些电力费用,对待工作逐渐消极,没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已经跟不上在社会发展的脚步,对于电力营销是极其不利的。
1.2对用电市场的挖掘不够深入
很多电力公司对于电力市场的分析与预测工作仍处于初级阶段,缺乏完善的组织体系和相对完整的分析预测管理规范,市场分析与预测工作开展参差不齐,没有固定的信息报送体系,上级主管不能及时掌握市场变化信息。
1.3区块化管理导致企业的营销范围有限
在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区块化的管理模式使企业的经营范围比较稳定,有助于企业加强细节供电投入和建设。但同时电力企业的营销范围也受到制约,企业无法进行更广泛的营销市场推广。在当前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区块之间的界限给市场营销带来了明显的限制,但同时区块化的管理有其成本考虑的因素,跨地区的电力传输在输电成本上有所提升,在电力技术管理上可能存在部分缺陷。
2电力营销安全处理对策
2.1切实强化电力抢修过程的可视性
建成标准化的抢修系统,是提升电力抢修可视性的重要前提。当电力抢修存在突发状况时,一般化的流程是:电力公司接到报告电话,马上下达任务给抢修中心,中心结合实情描述,判断故障的种类以及引发故障的原因,派遣人员查看故障现场,如果是简单的故障,工作人员马上对其进行排查和处理,然后将具体的状况向上级汇报,如果是复杂故障,指挥中心会增派人员到故障现场处理故障,同时,将处理的记录汇报给上级部门。数据可视性管理,能够帮助相关人员更好、更全面地认知数据,更好地实现社会用电。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分析了可视化管理的成效:一是抢修信息要实时更新。
就像前文所说的那样,假设故障信息传递不及时,会影响后期的抢修工作效率,从接单到反馈再到故障抢修各环节的信息都要实时更新,同时,借助信息管理技术、GIS技术管理抢修运行系统,确保现场的工作人员和指挥中心实时进行精准交流,客服部门要和客户进行有效的沟通;二是故障要实现主动推送,抢修要实现自动化管理,一改以前被动维修的工作状态,借助GIS技术反馈故障的位置和性质,切实提升故障的抢修效率;三是切实提升故障的处理效率,让闭环管理和数据实现统一调配,主动抢修,提高抢修管理水准,确保供电可靠。
2.2建立健全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全面实现营销管理的信息化
企业要对营销系统中的新概念和新技术积极引进,并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予以充分利用,建立健全相应的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在电力市场分析预测的基础上,实现电力营销管理的规范科学化、管理集中化、缴费银行化、考核制度化等,全面提升电力企业的营销管理水平。具体来说,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健全电力市场分析与预测信息系统,利用计算机及互联网收集国家新政策、电力供求平衡情况、市场需求以及经济发展等一系列最新电力市场动态,加快电力市场分析预测数据的更新速度,运用合理的分析预测方法,确保市场分析预测的科学性与精准性,从而为电力企业的营销管理提供参考。对系统的用户信息予以建档管理。将用户信息在网络上登记,并做好详细的标注和分类,有效实现用户的网上开发和定向、跟踪服务。建立健全对内信息管理系统。与企业内部各部门网络系统进行实时连通,从而实现信息及时传输、更新及交流,为确保营销管理信息的统一性打下坚实基础。
2.3加强电力企业的竞争,促进电力企业积极的开拓市场
在电力企业扩大市场过程中,即应该增加合作,也需要维持电力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使电力企业在市场营销过程中保持较高的忧患意识,加强对内外部市场的有效扩展,使企业的营销管理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电力企业之间的竞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略分析:即供电能力、技术保障能力、服务态度、综合成本。在电力企业竞争过程中,如果企业能够将自身的供电成本进行不断压缩,促进自身远距离供电能力的发展,则在市场竞争中可以保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对此企业需要加强对供电技术瓶颈的分析和研究,科学组建电网,促使自身的业务领域得以有效拓展。此外技术保障和服务态度都在企业的服务水平范畴,对企业的市场形象有着直接的影响。对此企业在开展营销业务的过程中,需要做到较高的供电质量和服务质量,以软性服务提升企业市场竞争的优势。最后在企业营销过程中,也需要对自身的供电成本进行精确的核算,保证供电过程的盈利水平,对地区外供电成本过高的项目,可以考虑进行转让。
2.4适应电力市场
(1)对于电力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的环节进行调节,去除多余无用的环节,减少电力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成本,增加新型的销售路线,结合网络和社会特点进行针对性销售,这样做有利于电力企业对于产品的把控。减少成本的同时,对于产品的价格也适当做出调整,定期做出营销手段辅助电力企业建立社会形象,增加电力企业的经济收益。
结语
在当前市场经济活力不断提升的社会发展现状下,电力营销管理模式需要进行适时的调整和变更,使电力企业的营销模式向市场化的发展机制靠拢,促使电力企业的市场营销取得新的发展和突破。对此企业在市场营销的过程中,需要加持市场导向的发展策略。在行政管理上应该促进大市场的组建,加强区域性电力企业之间的联系。在内部人员管理上,加强对营销部门的投入,增加营销部门工作的科学合理性,促使营销部门发挥出更大的价值和作用。最后在市场竞争领域,电力企业需要对传统的服务方式、技术维护方式进行充分改革和创新,使平均供电水平和服务质量得到有效提升,促使电力企业在市场中赢得更积极、广泛的声誉。
参考文献:
[1]塔米尔.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的现状分析及其策略研究[J].探索科学,2019(02):41.
[2]张揽卓.供电企业电费营销管理模式信息化分析与探讨[J].科学与信息化,2018(13):P.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