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在物联网方向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6期   作者:呼延昊鹏
[导读] 摘要:互联网技术现在与人们的现实生活结合得越来越紧密了,当人们在享受网络技术带给人们的快捷便利的生活的同时也在思考如何将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彻底地融合在一起,因此,万物互联的概念也就应运而生。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辽宁省大连市  116000
        摘要:互联网技术现在与人们的现实生活结合得越来越紧密了,当人们在享受网络技术带给人们的快捷便利的生活的同时也在思考如何将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彻底地融合在一起,因此,万物互联的概念也就应运而生。万物互联的实现,离不开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然而,在发展过程中大家发现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会受到数据传输、信号干扰等问题的限制,但是随着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成熟,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因此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发展就成为了物联网推广重要的一环。
        关键词: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物联网;应用
        引言
        网络技术进步推动的不仅仅是虚拟世界的发展,还推动了现实世界和网络世界的结合。随着“互联网+”、5G、大数据、人工智能、VR和自动驾驶等划时代技术的日益成熟,为实现高度自动化和万物皆可联网的远大目标,RFID技术成为这个进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不断发展和创新过程中,RFID标签原本高昂的成本问题已得到缓解,更重要的是,RFID具有超强干扰能力。RFID标签容量庞大是其引人注目的优点,且使用寿命长。
        1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概念及特点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RFID的传输介质是电磁波,可以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识别多个电子标签,操作快捷方便。RFID系统包括硬件组件和软件组件两大部分。其中硬件组件包括阅读器、射频标签和网络基础设施等,软件组件包括驱动程序、RFID中间件、企业应用软件等。一个最基本的RFID系统由读写器、标签和天线这三部分组成。RFID电子标签由芯片组成,每个标签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附着在物体上标识目标对象;电子标签按工作频率分为四类:低频(30-300KHZ,作用距离一般小于1cm)、高频(3-30MHZ,作用距离大于1cm)、超高频(860-960MHZ,应用于需要较长读写距离和高读写速度的场合)、微波(2.45GHZ,应用在远距离场合)。RFID具有识读距离远、识读速度快、可读写性好、可同时读写多个物品、适应各种工作环境等优点。
        2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在物联网方向的应用
        2.1烟草物流管理
        2.1.1成品烟仓库管理
        将成品卷烟链接到仓库管理中的堆叠信息之后,再将成品卷烟作为一个单元存储。在托盘中的过程中,如果托盘上的卷烟发生变化,就需要对目前的商品信息进行及时的更新。如果托盘上的卷烟出现变化,这时需要采用移动RFID设备重新对托盘上的标签进行扫描。然后使用RFID内置的堆叠信息更新软件更新标签的关联,使得卷烟的信息能够符合实际需要。更换后的卷烟就可以采用扫码设备进行扫描,以此获取其本身的信息,堆叠信息更新软件将更新原始的堆叠信息关联信息,并将该信息存储在电子标签的数据区域中,并完成堆叠信息更新操作。
        2.1.2卷烟领用管理
        在建立和更新用于成品烟领用管理的堆叠信息时,需要对标签和成品烟草条形码的堆叠信息进行压缩和加密。在使用相关信息之前,还必须先对其进行解密和解压缩,并注意在使用堆叠信息之后,销毁并清除标签数据区域。当系统收到订单指令时,它首先对卷烟扫描软件执行编码,并自动生成收据文档,然后操作员收集有关分拣的卷烟的信息。为了使用整个托盘能够进行完整的扫描作业,成品烟可以使用二维码收集装置进行信息的收集。例如,如果将一根卷烟存储在托盘中,则需要拆卸托盘。在将代码编码到卷烟扫描软件后,借助固定位置的RFID系统扫描标签,并收集标签ID号。当完成这一过程后,系统可以实现对堆叠信息的清除,这标志着堆叠信息的使用周期已经结束。扫描完成后,即可对卷烟进行分类。当使用移动RFID设备执行标签扫描时,卷烟信息的分析过程可以分为采集电子ID、获得关联、转换信息后关闭关联、进入领用系统环节。


        2.2图书馆管理
        在物联网环境中,想要将RFID技术更好地运用于图书馆工作中,确保图书馆管理及服务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就需要利用该技术创建个性化服务。
        (1)利用RFID系统对读者的阅读状况进行自动捕捉,从而获取读者的阅读特点、兴趣、喜好等相应数据信息,并对所收集的信息数据进行详细分析,为图书进行管理和决策提供有效依据;同时,通过对读者信息进行充分明确,也能够为更好地开展读者服务提供参考。
        (2)结合读者的实际需求,可对其进行可行性分析;并通过对馆内资源进行相应分类与整理,可为读者推荐其需要的区域,避免读者在寻找所需资源不知从何开始,有效提升了图书馆服务水平及效率。
        (3)通过RFID系统不但能够对馆内服务模式进行创新,同时还可以对馆内读者的阅读兴趣等特征进行相应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可为读者创建相应的喜好文档。当馆内的资源库更新时,RFID系统会根据馆内读者喜好通知其更新内容,比如通过发送电子邮件方式将读者关心的更新内容发送至读者邮箱,为读者到馆内进行阅读提供参考。
        (4)RFID技术的运用也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读者可随时随地进行馆内阅读,从而有效实现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目标,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地图书馆服务,推动全民文化素质的发展。
        2.3智慧交通
        2.3.1智能车库
        基于RFID技术的车辆识别系统目前已成功应用于各类停车场、车站等,对进出车辆进行全自动化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可实现无卡、无人的进出场自动化、规范化管理,且能同时在多车道同时完成车辆的不停车通行且互不干扰。可解决传统停车系统易拥堵、需停车再启动、物业投入大、维护成本高、数据分下存储能力弱等问题。
        2.3.2非机动车定点停车系统
        基于RFID技术的无桩停车系统可有效规范非机动车特别是共享单车的停放,可实现待停非机动车的精准定位,准确识别非机动车是否处于划定的停车区间,只有处于划定的停车区间才能上锁停车。采用该停车系统具有以下优势:
        1)建设成本低;
        2)土地资源占用少;
        3)可有效改善非机动车特别是共享单车的无序停放的问题。
        2.4智能医疗
        对于一些患有长期病症的患者来说,如何及时的将患病信息传递给医院,是患者能不能获得更好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条件。在患者所居住的环境可以设置一些身体机能观察设备,对于这些设备所获得的数据,可以把它们作为电子标签存储的信息,在医院设立一台大型的读写器,定期发射信号对这些患者信息进行采集,然后处理好发给对应的医生,这样对于那些不必要在医院常住但还需要医生关注的患者来说,既可以及时得到医生的建议又避免了对医院资源不必要的占用。
        结语
        作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科学技术之一,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在国内外都受到了高度重视。随着科技的发展,各个领域都要向着高效便捷的方向前进,而物联网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对于物联网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是推动物联网进步的主要动力,虽然目前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还有一些缺陷,随着我国5G、大数据等网络技术的发展,我国终将突破技术上的阻碍最终实现万物互联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欧小鸥.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在物联网的应用分析[J].通讯世界,2018(2):92-93.
        [2]陈明月.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在物联网的应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9(13):174-175.
        [3]胡蓉,雷媛媛,王慧.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及其在物联网中的应用[J].科技广场,2010(9):82-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