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大学语文教改困惑及可行性建议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6期   作者:邓欣
[导读] 摘要:由于现阶段不断深入高职院校教学,同时对该院校语文教改工作进行全面解析。
        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张家界  427000
        摘要:由于现阶段不断深入高职院校教学,同时对该院校语文教改工作进行全面解析。基于此,文章对于大学课文该课程在高职教育工作中的定位难度,很多老师以及学生对于该课程的认识程度还不够,并且其在教学方法上还有待提升等改革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探究,并且对出现的问题和原因进行阐述,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对大学语文在课程改革过程中的可行性提出有效意见。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育改革;可行性;问题
        1阐述高职大学语文课程的作用
        第一,对于目前职业教学的角度而言,在教育工作逐渐呈现大众化和普及性的前提下,高职院校要比普通高校优势多,指的就是专业技术能力的学习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在高职院校当中,重视技术能力、实践经验等各项专业技术型的大学生培养,但授课老师在开展教育工作当中,却不能仅仅关注大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以及传授一技之长,而是要将学生未来发展作为基础。因此,在开设大学语文过程中,也要对其文化综合素养教育以及文化传承知识进行教育,该课程也担任着该项目标。
        第二,对该课程自身特征而言,大学语文课程一般都是传授或指引,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等各个方面的能力进行提升,从而将大学生的口语表达以及文字功底进行提高,各个高职院校大学生能够获得一定的文字素养以及深造的潜力,真正意义上将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培养成综合能力都非常强的人才。
        2 解析高职大学语文出现的问题和原因
        2.1大学语文学科定位困难
        目前在高职院校当中,对于大学语文这门学科的定义还有很大矛盾:①部分觉得大学语文是们对于高职大学生文化课非常弱而开设加强人文以及审美性的课程,这种观点的提出主要表现在语文课程当中的人文教育以及社会价值。②还有则认为大学语文是面临专业特色性以及当今就业为指标的工具,以及实用性相融合的学科,这种主要体现出语文工具性的特殊性。另外,因为该学科自身所涵盖的内容就非常多,并且这两个特征同样具有坚固性,若把这两者强制分开等都不够明智。
        2.2大学语文课程认识程度不足
        一些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对于自身专业性知识以及技术能力掌握程度都不是很熟练,并且过于表面,对于未来就业以及工作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基础学科比如像大学语文并没有专业课重要,很多上次课程只是为了上够学分。很多院校在很多领导以及专业老师的认同下,觉得该学科并不是一门非专业的课程,可有性也不是很重要,安排此课时以及授课老师过程中都没有得到重视,因为这种各种各样的原因,会对大学语文作用的发挥带来局限性,最后导致课程的吸引力也逐渐下降。
        2.3大学语文授课方法缺少完善性
        大学语文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并且也是一种人文识课程,不管是做人的道理还是语言表达能力等各个方面都有牵涉。对于大学语文的教学方式而言,目前存在这些问题:①仍然运用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教学模式过于单一,从而限制课堂容量,长时间下来学生很难不会出现厌学情况。所以对于大学语文课程而言,需要跟随时代进步,合理科学的使用互联网技术等多媒体设备是课堂内容,能够更加丰富多彩,表达的形式也呈现出多元化。②该课程教学发生"去语文化"的情况令人担扰,对于传统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而言,很多年纪比较轻的老师过于依赖于多媒体设备,很多课程上都会运用视频等方式替代老师的讲解,这种方法虽然课堂氛围带动起来,可是语文课程中运用语言进行沟通交流的作用却被抹杀。


        3探究大学语文课改的可行性意见
        3.1加大师生之间的沟通
        老师和学生之间要构建更好的沟通平台,并且运用现代教学的沟通平台,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对学生课后作业的指正以及引导等各类工作,在沟通交流中,还能突破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从而将教学空间不断拓展。其次,还要快速明白学生所反馈回来的建议及专业需求,及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改善的地方。另外,对大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进行考核,看其知识能力所能接受的范畴,并且不能仅限制于考试当中,还要通过课堂中的学习情况、作业完成状况以及考试成绩等这些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其次,也可以试一试开卷考试,这样语文考试过程中能够摆脱死记硬背的方法,从而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才华展示空间。
        3.2采用适合的教学模式,激发学习兴趣
        3.2.1分层教学
        由于每个学生之间基础或多或少都伴随着差异,不管是学习能力,还是罗辑思维等各个方面也具有个性差异,因此,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分层教学方法,这样可以更好将各个不同学习层次情况进行提升,同时还能将整个学习质量以及效果加强。以传统教学模式作为前提,开展分层教学效果并没有预期那么理想,然而,在移动信息化的教学模式下,授课老师可以将课程当中的难易程度进行不同层次的内容上传到移动客户端,学生可以结合自身实际状况,具体化的开展学习,使个个学生都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并且加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信心,同时还能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
        3.2.2翻转式课堂教学
        使用互联网技术可以有效突破目前传统教学上面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学生还可以运用多媒体等开展自主学习研究以及沟通交流,授课老师在适合的时间做出正确的讲解以及引导作用,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逐渐从传统的被动式学习逐渐转变为主动性学习和研究知识。让学生可以更好体会到学习当中的乐趣,并且获得更多知识。其次,授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质量以及效率也能得到很好提升。比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过程中,对于传统教学而言,授课老师结合课本有关内容和知识进行阐述,学生被动性听取,在此教学过程中,授课老师的主体性非常强,学生很难获得表现以及发挥空间,就算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也不会主动提出。将互联网技术作为辅助材料可以满足授课老师跟学生在课堂角色上面的转变,老师可以设计出多媒体课件,把课文内容的写作背景以及有关内容等都以文字配图片的方法体现出来,使学生结合课本内容,逐渐主动进行学习和探究,学习过程中,老师可以适当的进行指引和提示,不会过多的干预到学生思考,这样可以更好开拓学生的思维。
        3.3大语课堂教学要立足于课内和拓展到课外
        教师和学生应该有一个大语文观。即是对语文课程的理解,语文课程不仅是一门工具性课程,更是一门以学生发展为根本教学目的的人文课程。既要教会学生语言知识,又要培养学生优秀的人格和良好的思维方式,使语文课程既服务于现在,又服务于长远。拓展学习平台,大学语文教学内容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将优秀的课外作品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运用语文知识分析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可举办多种形式的交流平台,如定期阅读反馈交流、优秀作品推荐等。
        4 结语
        总之,在教育改革方向,大学语文正处于浪潮中,如何改革已成为高校和专业老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也要走出困境,光靠教师的良好理想和敬业的工作热情远远不够,还需要教育相关机构、院校和教学领导的重视和实地考察,找准方向,只有坚持不懈地推进具体工作,才能真正看到高职语文改革的实际成效。
        参考文献
        [1]赵寅. 项目教学法的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探讨[J]. 读天下(综合), 2019(11):243-243.
        [2]彭克龙. 微课在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J]. 科学与财富, 2018, 000(006):82.
        [3]郭秀平. 基于创新创业培养模式下的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与研究[J]. 读书文摘, 2019(4).
        [4]何洋. 创新创业培养模式下的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与研究[J]. 才智, 2018(31):59.
        [5]魏敏, 贺红涛. 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的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改革[J]. 陕西教育(高教), 2018(4): 66-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