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氧灌注指数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11期   作者:吕家梅 ,卓莉莉, 牛常明, 宋林霞, 周德俊,陶立翠通讯作
[导读] 探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利用血氧灌注指数(PI)指导术后管理的应用价值。
        吕家梅 ,卓莉莉, 牛常明, 宋林霞, 周德俊,陶立翠通讯作者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老年医学科 江苏南京 210011
        【摘要】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利用血氧灌注指数(PI)指导术后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11月至2018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中心住院行介入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9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PI导向组(43例)。对照组:每半小时观察并记录,同时记录PI值。PI导向组:使用脉搏血氧饱和度探头进行PI测定,每半小时记录术肢PI数值变化。结果 PI导向组术后疼痛、麻木、肢端发凉及手部肿胀等并发症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查桡动脉B超,提示对照组有一例桡动脉闭塞,但与PI导向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0分钟的PI值均低于1.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术后1小时开始至术后4小时,两组PI值均逐渐升高,但PI导向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5小时开始至术后6小时解除压迫,虽然两组PI值进一步升高,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新一代脉搏氧饱和度测量仪动态监测PI值,客观评估患者介入术后桡动脉穿刺部位压迫强度,避免过度压迫导致肢体损伤,有效地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同时未增加穿刺点出血的风险,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冠心病;介入治疗;桡动脉穿刺;灌注指数;护理

灌注指数(perfusion index,PI)是新一代脉搏氧饱和度测量仪新增的测量参数[3],能反映外周血流的实时变化,可灵敏迅速地监测患者动脉穿刺部位远端的组织灌注情况[1,2],从而指导介入术后患者的管理。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1月至2018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中心住院行介入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9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PI导向组(43例)。PI导向组中,男39例,女4例,平均年龄为(67.3±10.7)岁;对照组男43例,女7例,平均年龄为(69.1±9.5)岁。
二、方法
1、PI监测方法
应用Masimo Radical7监护仪进行持续PI监测,患者均采用仰卧位,测量部位均统一选用食指,将探头的红外线光源对准指甲,进行PI监测。
2观察指标
对照组:每半小时观察并记录,该组仅记录PI值(半小时一次),作为对照。
PI导向组:给予PI指导术后观察,使用脉搏血氧饱和度探头进行PI测定,每半小时记录术肢PI数值变化,PI数值<1.4,立即解压一次,直至PI数值升至1.4以上;PI数值>1.4:常规2小时松解一次,观察指标同对照组。
两组患者出院前均复查桡动脉血管B超,观察穿刺侧有无动脉闭塞。

三、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及Excel 2017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讨论
们的研究提示PI监测简单易行、无创、可连续监测,为桡动脉介入术后的管理提供了方便可靠的客观性指标。
目前,国内外尚没有使用灌注指数进行介入术后管理的研究,正常参考值和范围也尚未确定,因此,如何在桡动脉介入术后有效利用PI值得我们探讨。新一代脉搏氧饱和度测量仪测量PI值的原理是,监测部位的小动脉等搏动组织吸收的光量为搏动性信号(AC),静脉、肌肉等非搏动组织吸收的光量为非搏动性信号(DC),PI为两者的比值,其数值范围在0-10,PI能敏感地反映局部血流量变化,可评价局部组织血流灌注,多项研究已将PI<1.4作为低灌注标准[10-12]。本研究发现,两组患者术后30分钟的PI值均低于1.4,即均处于低灌注状态,而且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但从术后1小时开始,PI导向组的上升至1.4以上,局部组织血流灌注明显改善,而对照组PI值上升缓慢,且始终低于PI导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从术后4.5小时开始至6小时解除压迫,两组患者PI值无明显差异。这提示我们,术后4小时内密切监测PI值的变化有助于我们了解穿刺部位局部组织的血流灌注情况,且将低灌注标准界定为1.4是可行、可靠的。
综上,PCI术后压迫过紧和时间过长是导致局部组织灌注不足、甚至出现严重并发症的重要原因,客观评估患者介入术后桡动脉穿刺部位压迫强度,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致谢
感谢基金南京医科大学面上项目灌注指数导向的介入术后管理(2017NJMU034)

参考文献
[1] 吴跃,张冯江,孙凯,等.灌注变异指数对手术患者全麻诱导后低血压预测作用的评估[J].中华医学杂志,2014,40:3167-3170.
[2] Siefkes H, Kair L, Tancredi DJ,et al. Oxygen Saturation and Perfusion Index-Based Enhanced Critical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Screening[J]. Am J Perinatol,2020,37(2):158-1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