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成长路径探究

发表时间:2020/9/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6月18期   作者:沙俊燕
[导读] 本文为德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以学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研究”(
       沙俊燕
       德州市实验中学
       摘要:
       本文为德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以学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研究”(课题批准号:2017DZZD099)的阶段性成果。笔者立足课题组近3年的专业研究及个人10余年的专业成长探索与实践,从“什么是教师的专业成长”;“为什么要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怎样实现专业成长”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与分享。
       关键词:教师专业成长;路径;探究
       教师专业成长的2W1H:
一、什么是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的专业成长通俗地说就是教师在专业知识、教学技能、教师素养等方面不断成熟、提升的过程。
二、为什么要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
为了生存;为了快乐;为了实现自我价值。
1.为了生存
    现在的就业难度越来越大,工作中的竞争与压力也越来越大。如果一份工作你能做,别人也能做。那你时刻都有被他人替代的危险。但如果在一个领域你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有自己的特色与研究成果,专业到无法复制与替代,那时,你不仅是安全的,更将得到单位的重用,同事的尊重与认可。
2.为了快乐
夫妻间有七年之痒的说法,工作也一样。当教师工作了六七年,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能已初步具备,如果没有新的目标,教学就成了周而复始的机械性轮回,毫无乐趣可言。
这时职业倦怠就产生了。而高中教师一天工作不只是八小时,加上早读晚自习有时会是十几个小时在工作。这样熬到退休会是怎样的痛苦。所以,教师只有不断为自己树立新的发展目标,工作才会有动力;生命才会焕发出活力;而生活才会有快乐。
3.为了实现自我价值
人什么时候才会感受到最大的快乐?不是高官得坐或身价过亿就一定会快乐。而是真切地感受到被他人、被社会需要时。这便是自我价值的实现。人需要被尊重、被肯定。而当你为小至家庭、大到班级、学校、社会做出贡献,得到家人、学生、朋友、同事、领导甚至更多人的认可与尊敬时,你感受的那份快乐与成就感是金钱买不到的。
三、怎样实现专业成长
 1.树立目标,并为之不懈努力。
目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没有目标,学生学习起来就没有动力。教师也一样,必须知道自己要往哪里去,要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
教师只有客观地认识自己,为自己制定一份职业规划,并分解为一个个的阶段性目标,坚持不懈地为之努力,才能一步步实现自己在专业上的成长。由教学新手到合格教师、再成长为骨干教师,还可以继续攀登,成为名(明)师、专家。很多事,不是你做不到,而是你没去做。所以,首先你要先有到达某一高度的愿望,你才可能到达这一高度。
2.做学习型教师
在知识与科技一日千里的二十一世纪,人与人之间比拼的是什么?答案是学习能力。所谓学习也并非狭义的学生时代的学习,而是终身学习。
作为老师,一本书,一套备课用一辈子的时代早就过去了,再拿僵死陈旧的知识传授给我们的学生,他们不会有兴趣去听。而且那些东西有些孩子通过自己看书早已经知道了。这也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学理念与方法,满足孩子们知识的、心理的需求,也使得自己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那么学习的渠道总结以下几个方面:
(1)外出学习、听报告
笔者有深切的体会,一个人的思维面太狭窄、太有限。有时冥思苦想的教学问题,出去学习不经意间就有了灵感或答案。或是讲座中专家与一线老师的某句话可能给我们带来某种启发,让我们想要去改进自己教学中的某个环节或做法,或是决定进行一种全新的尝试。


(2)向业内名师学习
外出学习固然有诸多好处,但学校不可能做到让所有老师公出学习、至少不可能经常外出学习。要想快速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恐怕最快最有效的就是向学科内的名师学习。观摩他们的授课视频、读他们的教学设计以及教学专著。从而借鉴他们教学中的具体做法、参考他们的课堂设计思路,学习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坚持学习上一年,你会发现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已精进了一大截儿!
(3)善用网络与现代通讯设备
     老师们学习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网络和现代通讯设备。备课最方便的莫过于百度文库,里面有海量资源可以参考利用。还颇有一些精品。除了百度,大家还可以加入比较好的教师教学类QQ群,微信公众号,关注专家或名师的博客,浏览教学网站等。
(4)读书
读书虽不能立竿见影,确是长久之道,也是专业成长的根本性途径。读一本好书如与大师交谈。收获的远不止专业的进步与成长,更有灵魂的洗礼与净化。作为自己孩子的父母、更多孩子的老师,教师首先要抬头还可以看得见月亮,保持心灵的澄澈,坚持自己的梦想。
读书不可一曝十寒,也不要东一本西一本。要找准一个核心点进行辐射性阅读。如笔者在2017上学期末德州市名师俱乐部教师培训会上时接触思维导图这一新鲜事物,获得了一些感性认识。对此很感兴趣。于是开始了围绕思维导图的读书之旅。先是在京东上买了思维导图创始人東尼伯赞的《思维导图》一书进行学习。而后又陆续购买了托尼巴赞的《图解心智图让学习有效率》、国内编写的《八大思维图示法》、《别说你懂思维导图》、刘艳著《思维导图》等一系列的书籍进行学习。

在读书过程中对思维导图的理解与认识不断得以深化,自己的一些疑问在书中得以解答。而自己在教学中也在一步步探索思维导图与学科教学的有效结合。当然,教师的读书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或是兴趣去确定这一核心具体是什么,继而进行深入式阅读或是放射性阅读。
另外,建议老师们还可以用文字总结一下自己的教学研究成果,尝试在教育类期刊发表。这既可以已写促教、以写促读,使自己迅速成长,还为自己积累了职称评聘所需的论文。并且,你的成果以文章、论文的形式固定下来、并通过刊物发表、网络、数据库收录与传播,使更多的教育者受益。这更是自我价值的一种实现方式。
(5)写作
     善读的人不一定善写,但善写之人必定善读。读与写相结合才能达到效果最大化、在读写的过程中我们会更加快速的成长起来。写包括写读书笔记、写教学反思、教学日志、还有已经提及的写论文等等。有人说,一个人教一本子书不一定成为名师,但写十年教学反思却可能成为名师。足见写的重要性。
3.做研究型教师
做教书匠令人尊敬,但我们更倡导做学者型、研究型教师。我们的研究一定是基于自己教学的接地气的研究。流行的说法是教学即研究,问题即课题。课题研究的过程就是问题解决的过程。课题的成果反过来进一步服务提高教学。课题可以小到将我们的研究确立为校级微课题,也可以大至参与市级甚至省、国家级课题。有些老师认为做课题纯粹是为了晋职称,课题本身对教学没多大用处这是对课题的误解与偏见。如果我们能够践行正确的课题理念,我们便肯定会告别职业倦怠,步入专业成长的快车道。
4.学会借力发展
所谓借力发展主要是寻找能够帮助自己实现专业成长的平台。在校内,许多学校都有名师工作室、青年教师培养工程、高校课堂比赛、优质资源选拔活动。每讲一次大课,虽然有人说要脱一层皮,付出许多的心血。但过后我们会发现这正是成长道路上的蜕变。每讲一次课,老师们都会发现自己有许多收获,理念的、技能的、更有信心上的收获。通过加入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名师工作室,老师们可以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更大的发展空间。
校外,我们可以利用的平台有参加市、省、国家级各类教学教育类比赛、参与继而主持课题、撰写教学论文、文章。经营管理个人教学博客、微信公众号等。利用这些平台,可以让我们在教育领域更茁壮地成长起来。
老师们,真诚地希望本文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希望通过此文唤起更多伙伴踏上教师专业成长之路!

参考文献:
【1】朱福荣.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J].中国教师,2017,15
【2】吴友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路径[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3,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