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云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马踏镇上村小学
摘要:小学生作文是小学课程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这也导致了大部分小学生对作文学习的一个畏惧心理。而农村地区的小学生作文教学难的状态更是显著,其中因受到地理位置、教学条件、师资力量和经济水平等多种条件的影响,更是加剧了这一状况。因此,教育人员的当务之急是思考和探索针对农村的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对策。此篇文章将从分析农村小学生作文的难点以及针对难点提出作者的思考对策。
关键词:农村;小学作文;难点分析;对策
长久以来,农村教育始终在中国教育中处于落后状态,其中一个显著表现是在小学作文问题上。小学作文问题不仅仅体现了学生在农村背景教育下写作能力的水平高低,而且反映了农村小学教育中语文科目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综合知识能力。不仅如此,落后的小学作文教学带给孩子们的不是文字的魅力,而是对作文写作由衷的讨厌和畏惧。因此,这些学生们的作文大都结构混乱、条理不清、内容空洞。笔者针对该问题做了以下难点分析和对策思考,旨在帮组教师有目的性地指导学生。
一、农村小学生作文难点分析
(一)写作兴趣缺乏
在农村的小学作文课堂上,学生们往往不喜欢上写作课,对写作文的过程也是排除状态,对写作不感兴趣。写作时,学生们通常表现得表面目光呆滞,焦头烂额, 内心毫无抒发表达欲望和创作热情。对他们来说,写作变成一件赤裸裸的应付教师任务的过程,并且任务又是难以完成,写作与自己的关系也是毫无关联,无法做到由心出发,富有激情。
(二)写作素材不足
相比较城市学生,农村小学生的视野过于狭窄,经历过于单一,其课外读物和阅读意识也不够,难以在生活和学习当中积累写作素材。部分地区受地域限制,农村小学生的活动范围窄小,所能体验的生活也是单一的,接触不到更加广阔的世界。甚至一些留守儿童,连接触父母的机会都屈指可数,长时间生活在祖父母身边,对于相关写作话题,学生内心根本没有什么认识,更何谈理解和作文输出。
(三)沟通能力不强
目前农村仍是大量劳动力外出的状况,因此导致了小学生中存在众多留守儿童,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学生平时与人沟通的对象和时间少,养成了不愿意沟通交流和不会沟通交流的习惯。在写作上,学生表达的机会少,其作文也出现了大量套作范文的现象,对学生的写作能力带来了严重伤害。
(四)写作情感失真
由于农村学生的经历和体验少,从中引起的情感变化也相对较少,因此,在教师讲解文章情感时难以获得共鸣,因此在情感体验上被堵死了道路,难以输入丰富的情感体验。在写作时往往会出现虚构的情感抒发,其结构混乱,表达错误,就连教师指导也无从下手,其结果是作文当中众多套话、空话,失去作文的意义。
(五)教师指导缺乏
虽然作文的生产者是学生本人,但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教师的作品。因为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小学阶段的作文写作,教师有无可推卸的责任。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是对作文概念构建的时刻,良好的作文认知和作文素养甚至比作文写作本身更为重要,教师要再次做好指导工作,锻炼学生的创造精神和细腻观察生活意识,激发发挥学生写作的积极主动心态。教师还要积极观察学生的写作是否在写真情实感,拨正学生写作误识。
二、解决农村小学作文难点的对策
(一)利用教材,阅读写作相结合
在作文教学当中,教师普遍感到难度大,针对小学生的题材少,写作表达空间狭窄,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没有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农村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接触的生活单一,缺乏社会体验,加之身处农村,接触丰富多元的社会较少,难以触碰新鲜事物,没有养成观察生活的意识和习惯,导致内心感受弱,表达内容和欲望小。而解决这一问题的直接手段则是充分利用教材,教材中的文章通常都是教科组人员精挑细选出来的,符合小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学习基础,文章大都结构鲜明,内容简单干净,表达清晰,是最佳的写作学习素材。通过教材文章和写作的结合,教师把文章中能够用到的写作素材总结出来,传递给学生,学生通过模仿这些优质的写作手法和创作思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实用的写作认知和素养,逐渐培养写作能力、表达能力,最终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
(二)联系生活,帮助学生积累素材
基于学生作文素材匮乏的难点,教师应在教学当中帮助学生进行写作素材总结积累。从某种角度说一切文章的素材来源都是生活,任何作家作者都不能逃脱这个规律,小学生的作文素材当然也要从日常生活当中进行收集。只有把生活和写作结合在一起,通过两者的重合的地方做延伸,以文字的形式抒发,便可做到真正的有感而发。教师要转变思维,知道生活中处处都有写作素材,即使在狭小的农村范围内,只要用心观察,照样能积累许多能用的素材。同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抓住与大自然亲近的地理优势,在与自然接触的时候,留心景色,农民劳作,房屋建筑特点等等,通过这些生活体验化为自己内心的文章输出源头,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在教材阅读之外,教师要引导学生拓宽阅读视野,适当增加课外阅读作为辅导,例如一些童话故事、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等,并且在阅读过程中如碰到好词好句注意整理总结,以化为自己的写作素材。学生应单独准备一个可以随身携带的本子,以备平时碰到名言佳句即刻摘抄,达到随时积累的效果,在日后习作当中正确做到巧妙运用,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三)激发学生创新意识,鼓励大胆创作
对于学生观看范文书的情况,教师也不应一概禁止,要传递给学生适当模仿,化为己用的思维,但必须禁止生搬硬套乃至抄袭,养成恶习。参看优秀作文是一种有益无害的行为,他可以帮助农村小学生拓宽视野,感受优秀范文的样子,在自己写作时有所参照标准,但如果一味的参考优秀作文,而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进行尝试锻炼,作文能力终将难以获得。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优秀范文出发,活跃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力,练习自己的童真志趣,进行创作式仿写。整篇文章的情感必须由自己的真情实感演化而来,鼓励语言有自己的风格和个性,只要避免出现词不达意、思路混乱的情况即可。教师只有这样引导,农村小学生的作文难题才有解决的余地,其作文能力才有提高的可能,其文章素养才能有所培养的效果,其教师职责才有发挥作用的体现。
(四)活用教学方法,做好教学指导工作
农村的小学作文教学工作对教师来说,确实难度大 ,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教师们必须灵活运用多彩多样的教学手段,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学生不再畏惧作文课,不在厌烦写作文的状态。在教学切入点上,教师要寻找既能够有习作意义又与学生接触相联系、可发挥的主题,让学生进入有话可说,有感要抒的环境中,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构思字词句的效果。同时,教师可以安排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发散思维,互相迸射观点,加强表达能力,在思想表达上做到自由灵活。在作文指导方面,教师可以结合平时观察的学生的表现状况,对其作文给予合理的修改意见,帮助学生解释疑惑。
结语:纵然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有诸多难点,但只要每一名教师积极探求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再多的难点都会一一解决。经过教师分析班级小学作文现状,结合笔者提供的解决对策,并在实践当中不断探索,帮助学生克服作文难点,提高小学生的写作热情和作文素养,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中国教育在农村地区的质量加以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建强.农村中小学作文教学现状与对策[J].华夏教师,2020(08):47-48.
[2]林金法.注重阅读积累,创新课堂模式——破解农村小学生作文难点之我见[J].亚太教育,2019(12):158.
[3]王培培.略论农村小学习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1):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