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搜集案例,培育自我管理素养 ——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指导学生收集抗疫事例为例

发表时间:2020/9/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6月18期   作者:詹小梅
[导读] 自我管理是养成健康生活能力和必备品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詹小梅
        漳浦县龙湖中学    福建省漳州市  ?363200
        【摘要】自我管理是养成健康生活能力和必备品格的重要因素之一,健康生活素养的重要组成。学生对自我学习生活的管理能力和养成良好管理习惯,对今后成长生涯规划具有基础性作用。就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来说,培育自我管理素养需要住有利教育时机,创生教育情境,结合学生自身体验,引导和鼓励学生持续性,如2020年“停课不停学”期间,笔者,通过指导学生收集抗役感动事例等,以唤醒学生学习他人优秀品质愿望,多种路径培育树立自我管理意识、付诸自我管理行动和升华自我管理情感,从而实现自我管理素养培育。
        【关键词】抗役事例    自我管理   素养     
        学会自我管理是学生健康生活素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包括能正确认识与评估自我;依据自身个性和潜质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合理分配和使用时间与精力;具有达成目标的持续行动力等。培育学生自我管理素养并非一蹴而就之事,需要渐进、不断积蓄的过程,也需要教师敏锐察觉引导和培育这种素养的机会。
        一、抓住自我健康素养培育的新机
        2020年春,一场突如袭来的颠覆性地改变学生的生活方式,居家生活与学习考验了他们的自我管理的意识、习惯、能力与素养。学生居家学习,如果没有合理安排时间,可能无所事事造成生活懒散,甚至可能沉迷网络成瘾,种种不良生活习惯可能随之产生,自我管理能力下降,健康生活就无从谈起,还将消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斗志。另一方面举国上下拼尽全力战胜疫情,一个个平凡的人用他们的实际行动镌刻着一幕幕令人感动不已的画面,捍卫着人民生命至上的坚定信念,敲锤着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和学习意念,唤醒管理好自我的愿望。
        据调查表明,自主管理能力较强的学生进入社会就能更切实地遵纪守法,理性应对各种问题,远离犯罪;而被动性自我管理的学生,进入社会时由于缺乏自主管理的经验、能力和技巧,违法犯罪的比率则会大大提高。正处于人格塑造期,人生志向待定期的中学生,他们的生活所带来的个人兴趣和社会兴趣的统一性,是结合在一起的。对他们来说,有意义的生活是个人的生活,是有兴趣的生活,可以自我管理,这种生活不是凝滞的、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个人社会性的发展逐步丰富的。当他们亲身感受到的无数抗役事例,或将冲击着他们思想,震撼着他们心灵。如果给予正确的引导与启发,学生亲身经历的或将成为有价值的生活经验,他们将依据各自兴趣,吸收、融汇和组织新的价值信息。
        因此,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适时抓住国家社会乃至全球面临的共同问题的机会,引导学生边结合所学知识理性分析收集抗役感动事例,边清醒认识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学生是自我管理的主体,同时也是自我发展的主体,以及为自己的发展提供服务和承担责任的主体。学生自主规划收集感动事例的渠道、时间、内容等,自我管理意识、自我管理行动和自我管理情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
        二、探究自我管理素养培育的路径
        素养来源于生活,离不开生活与经验的感染与渗透,培育学生自我管理素养同样需要富有渗透力的成长情境。笔者在2020年春季“停课不停学”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居家导学实践中,让学生动手收集每天发生的抗役感动事例,将自身融入其中,思考、融入,有效地培育了自我管理素养。
        1.借助事例,树立自我管理意识。2020年春,学生恰恰亲身经历需要倾国倾力战胜疫情年代,那些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爱国医生、战士、普通群众,众志成城,形成新的时代精神——抗役精神,它鼓舞着还鞭策着我们这些被保护着的平民大众,包括广大青少年。学生收集诸多事例中有无数平凡的人凭借顽强毅力和泰然处之的乐观心理品质,抗击疫情,令人感动不已的。学生从事例中受到启发和认同他人的行为,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与评估自我,追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在众多抗役职业种类中,拨云见日,依据自身个性和潜质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明白人生志向。从现在做起,意识到居家隔离的生活应该要有规划、有意义,才不至于荒废学业、虚度光阴。
        在2020年“停课不停学”期间,笔者指导了学生,自主规划收集感动抗役事例,完成线上打卡时间和打卡任务,树立了自我管理意识,包括珍惜时间意识和目标意识。一个珍惜时间的人,必定有时间观念,且从思想上认识到时间需要制定合理计划,思维性利用,比如同样时间收集抗役事例,有的学生能边收集边思考,“我从中受到启发”。这种珍惜时间意识更能合理安排每天大小事情,做事自然能有条不紊,高效。脑袋决定行动,正确思想指引行动,行动就有方向感。同样树立正确自我管理意识可以让自我行动在正确轨道上良好运行。

     
        2.收集事例,落实自我管理行动。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素养过程需要唤起学生的兴趣、愿望和热情,使其投入行动并对行动结果做出评价,从而组织判断自我管理素养内在与外在的相互联系,这样改变经验构成或在实践中形成新的经验,最后达到自我素养养成的水平。付诸自我管理实际行动,可以布置学生制定收集抗役事例的计划,从时间、渠道、内容等方面要求,学生需要事先做出预估自己完成的时间,标注落实时间。
        学生收集抗役感动事例是一件意义的行动情境,它不仅可以满足学生认知活动和情感的需要,而且在行动中容易产生自我认知和情感上新的不协调,从而促进学生积极的、主动的学习行为的发生。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自我管理一旦行动起来,都可能成为促进学生健康生活素养中珍爱生命行为和健全人格发展的契机。
        3.双向沟通,增进自我管理的动力。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我们同样希望能够用最便捷、最直接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居家学习情况。布置寒假作业时,当时想着如果学生每天借助网络及时上传作业,教师可以第一时间掌握学生完成情况、掌握程度,那该多好啊!第一次新增加寒假作业时让学生上传过一次,一一点评,有些话语在点评时既鼓励被点评者也让其他学生了解类似这种情况不足之处。点评语还是要注重学生的自尊心,毕竟那是公开的。对话的前提是一种关怀关系的建立。疫情发生后学校跟上大数据时代,装备网络办公软件——钉钉,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第二次新增加作业刚好把新式教学武器派上用场,学校培训完使用方法,立即在打卡任务栏上布置“收看疫情,收集感人故事,并时政点评”。学生既有自主选择收集的内容和途径,也要在限定时间完成打卡任务。老师这就找到双向沟通的渠道,批改时会根据不同学生收集事例的亮点,给予不同的肯定,或一句暖心的评语,或者鼓励的话语,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对网络的运用自如,大大出乎意料之外,学生竟然能与老师互动,提出自己的困惑或者感谢话语。这种对话更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关怀的开放且诚恳,学生获得自我管理的持续进行的动力。
        4.融入情愫,升华自我管理情感。自我管理素养培育要在处理自我与外部间关系过程中展开的,在反复体认、感受和践行中展开的。而且,“素养教育的一个特定目的就是要培养感情方面的品质,特别是在人和人的关系中的感情品质。”自我管理素养需要重视情绪和情感机制的运用。
        俄国文化人类学家索洛维约夫发现,“羞涩、怜悯和虔敬这些基本情感,把人对低于他、等于他、高于他的生物应有的道德关系包括无遗了。超越物质的情感、对有生之物的同情和自愿服从超越人类本原——这就是人类道德生活的永恒牢固根基。”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战胜疫情期发生的感人事例,会敲响任何一个有悲悯之心的人。医生看似不顾个人安危治病救人,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而这种牺牲小我,成全大我,恰恰是一种医者仁心的表现,也是一种高级的管理自我的担当情感。学生收集事例过程中体验到一种安全感和被关爱的情感,进而产生对自己和他人应承担的责任感。学生如果缺少彼此的安全感,缺少对美好感觉,缺少爱和被爱的感受,素养就不会苏醒和萌芽。学生如果没有自尊,没有起码的尊严,不能认同社会良好的品德,他就不能悦纳自我,不能获得自我的同一感和整体感。
        我国在抗击疫情期间果断采取战胜疫情的有利措施,体现对人民高度爱护,更是让学生由衷产生对国家制度的敬畏感,对规则的认同感。这些感受深深扎根学生内心,形成丰富而深刻自我管理情感。对个体自我管理素养角度来说,一个人从认同价值,产生动机,激励行为,并最终形成人格,其间都需要依助情感的作用。?所以培育自我管理素养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观察感动事例,激发探索未知世界兴趣和情感,逐步健全自我人格发展。学生收集某个感动事例可能由此产生自我管理方向感,自我管理的情怀追求,不断积蓄发展自我管理情感。
    总之,自我管理素养培育是一个长期的反复过程,是慢的教育,尤其是青少年学生缺乏自我调控的能力,养成自我管理素养,更需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因势利导、因地制宜,运用典型事例用心培育。就2020年来说,引导学生收集抗疫役情事例,借事例、巧沟通、用情感等路径,事实证明已收到定的培育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杏玉.初三学生的自我管理训练[J].教书育人,2020(13):75.
        [2]赖翠萍.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试题命制专业能力的策略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20(17):60-61.
        [3]温耀峰.提升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11):51-53.
        [4]黄俊琦.初中《道德与法治》试题设计“三性”探讨[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8(12):52-53.
        注:本论文为2019年度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基础教育研究专项)《新时代初生学生健康生活素养培育研究——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为例》课题(项目编号:JZ190192 福建教育学院资助)阶段性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