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中的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

发表时间:2020/9/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6月18期   作者: 温燕
[导读] 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人们重点关注的社会问题和教育问题,
        温燕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那霍镇中心小学     
        摘要: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人们重点关注的社会问题和教育问题,随着中国社会的变迁以及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导致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越来越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重点问题是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关注并解决此问题的关键在于班主任,让留守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成长,成为班主任的艰巨任务和学校教育研究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外出打工成为了许多农村父母的生存选择,虽然在经济上,这种选择为其家庭物质生活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支持,但在孩子家庭教育和成长方面,这种选择带来了留守儿童问题以及留守儿童的心理成长问题。因此留守儿童的教育成为学校教育重点承担的责任,学校教育要适当的扩大覆盖面积,保证适当弥补由于留守而造成的家庭教育的缺空。因此班主任工作将自然而然的向更深的地方进行探究,保证更加完善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一、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分析
(一)留守家庭教育观念落后
        留守家庭的情况大都是,父母双双外出打工,留下孩子于祖父母照顾,因此其家庭教育成为隔代教育。其后果是祖父母辈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始终维持在自己儿时落后教育意识时代,至此出现两种极端的情况,一是过分溺爱孩子,充分满足孩子合理或不合理的要求,二是秉持“不打不成才”的教育理念,对于犯错使用不合理的体罚形式,这两种方式都不能给予小学生正确且有效的帮助。同时,在日常生活中,祖父母不能够给予学生心灵的需求,无法做到有效的交流沟通,帮助其建立阳光、积极的处世态度和价值观。而孩子与父母的交流也仅限于每隔一段时间的电话联系,不能满足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效果。
(二)留守家庭教育力量单薄
        留守家庭中的学生监护人教育意识淡薄,并且大都文化程度低,教育能力不足,难以在有限的精力和体力中给予学生正确的教育引导。因此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监护人无法做到对一些不良行为习惯的纠正,对好的习惯的引导,跟甚者,监护人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也在潜移默化着学生的心理和行为。
(三)留守家庭教育方式简单
        多数的留守儿童父母与孩子的相处时间短暂,大多集中于春节前后,短暂的亲情接触,将父母与子女的感情放大,同时也将留守儿童造成问题放大,其主要表现同样为两条。
        一是父母的教育过分迁就孩子,持有这一类想法的父母大都对孩子有一种愧疚之情,如果留守儿童的年龄大一些尚且此情不太浓重,因其具有一定的自理能力,但对于一些年龄小一点的留守儿童,父母的愧疚之情尤为深切。适逢每年短短的与孩子的相处时光,这部分父母经常表达出过分的溺爱,对孩子的一切反应都宽容对待,一切要求尽力满足,祈求在物质和心理上给予孩子加倍的弥补。然而正是这种心理更加加剧了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对于孩子的成长带来不利。二是父母的教育过分严厉。出现这一现象的父母大都对孩子的成绩寄予厚望,其在外地辛苦的劳作挣钱也只为能够提供孩子舒服的教育资源和物质保障,当看到孩子成绩不理想时,随即产生孩子的表现对不起自己的辛苦付出的想法,在对待孩子教育时也是严厉至极,简单粗暴,甚至拳脚相加。这种苛刻扭曲的意识在学生心理造成严重损伤,在孩子未来的发展当中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其人格建设也会深受影响。
(四)班主任工作难以实施
        在每一个学期开学,都会出现流生的情况,而在所有的流生中留守儿童占据大多数,在继续上学的留守儿童中,教师的收获往往与付出不成正比。

对于那些出现问题的留守儿童,班主任的工作难以实施,当教师有需要家长协助教育的时候,往往很难有确切的回应和帮助。在班级管理上,教师很难严格按要求贯彻班级管理规则,没有规范的班级管理方法。
二、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
(一)建设学习型家庭氛围
        要想取得良好的教育的效果,必须从家庭整体氛围入手,通过强化整体重视学生教育的家庭教育观念转变现存在于农村部分家庭中的“读书无用论”观念。在家庭中建立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得学生一直被学习为重的思维所覆盖。父母对知识文化的重视和由此引出的终身学习的态度能够以强烈的推动力使孩子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或使命感,在家庭空闲时间养成自主学习、主动读书、推崇读书的良好家庭氛围。每一个外出打工的家长都应意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将作为学生的学习对象,唯有从自身行为出发,才是对孩子最有力量的教育,从而为孩子营造好的学习氛围、树立好的榜样,建立美好的亲子关系。而对于那些留在家照看孩子的人员,要有意识的去弥补父母教育的缺失,重点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和发展。
(二)班主任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
        班主任要相信那些外出打工的年轻父母会从现代化的城市带回来一些先进的思想观念,在对待学生教育问题上能够充分配合教师的要求。因此班主任要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的必要性传递给家长,让其了解到两者的目的有同一性,旨在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两者教育不能分开置之,而要相互补充。至于联合教育的方式则可以借助现代发达的通讯技术,通过电话、视频等多种方式经常保持沟通,形成家庭教育和班主任教育的合力实施。
(三)全日制学校的生活老师教育
        在封闭式的全日制学校,除了授课的各科教师和班主任,学生接触的最多的就是生活教师,在课余时间,生活教师负责学生的饮食起居等一系列生活中的问题,因此生活教师是学生中最亲近的教师之一。生活教师在无微不至地照料学生的生活的同时,给予了学生很多关心和爱护,在帮助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上,生活教师也是最佳人选之一。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学生生活上对生活教师也存在很强的依赖心理,这种依赖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衍生为信任。于是,学校要重新看待生活教师的职责和确立标准,保证生活教师能够承担起在学生生活中物质和精神的依靠者角色。经过生活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让学生在学校也在一定程度的感受到家的温暖,亲人的安全感,更有精力去投身学校学习生活中,弥补家长不能够带来的爱的损失。
(四)班主任工作重新定义
        班主任除了履行教学方面的本职工作之外,还要加强学生学习和生活上的管理工作。班主任应该完善学生的档案整理工作,对每一名学生的家庭背景和父母背景做到了解,详细的记录学生各方面的表现,并及时与学生家长做沟通,在与父母商量的前提下,增加对学生的教育工作,做到有的放矢,付出必有回报。在档案和记录工作做到位的前提下,及时与学生沟通,对学生进行心灵教育,给予学生真诚的关怀与照顾。当学生有生活和学习上的问题,班主任要第一时间进行安慰和帮助,并联合学生的生活教师以及通知学生家长,得到家长的信任,成为学生的朋友,让学生在学校也能感受到关心和爱护,培养良好的心态,为学习生活打好基础,做一个健全的小学生。
结语: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是一个重点问题,也是一个细节问题,班主任要掌握整体的教育走向,联系好学生、学生家长、学生亲属人员以及生活教师,不定期做家访,跟踪留守学生的教育,定期与学生父母有效联系,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班主任要系统的给予家长教育孩子上帮助与指导,争取在教育孩子的目标上做好统一,多角度的促进农村学生教育,对于严重失责的家庭监护人,班主任要让其明白教育的重要性,采取有效的办法力争从根本角度解决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不能让这个问题始终成为中国教育的一个真空地带,影响孩子的前途,中国教育的前途。
参考文献:
[1]陈友群.农村小学班主任关爱留守儿童[J].华夏教师,2017(16):91.
[2]李静美,邬志辉,王红.新形势下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状况的调查与反思[J].现代教育管理,2017(11):75-81.
[3]叶敬忠,潘璐.农村小学寄宿制问题及有关政策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08(02):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