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模式对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作用及实现途径

发表时间:2020/9/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6月第18期   作者:缪洪波
[导读]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各学科的教学终极目标,小学语文教学也不例外
        缪洪波   
        岳阳市华容县城兴小学
        摘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各学科的教学终极目标,小学语文教学也不例外。在核心素养理念下,语文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语言知识,使学生认可中华传统文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实现学生综合发展。文章以情境教学法为切入点,先探讨培养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作用,之后探讨具体培养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情境教学;作用;对策
核心素养是小学语文重要教学目标,是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依托,是学生审美能力提升和传统文化继承的重要载体。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情境,将学生引向教学活动中,使学生能集中精力思考每一个问题,进而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发展核心素养。
一、情境教学模式内涵
情境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设置的与教学相关的音乐、问题、游戏等情境,目的是将学生置身于真实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到最佳学习状态。情境教学法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规律,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能启发学生的智慧,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快乐学习知识,并体验成功的愉悦感。
二、情境教学对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作用
1.深化学生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教材的篇章都是国内外优秀作品,每篇文章的遣词造句、形象刻画、组织结构、意境建设等都是作者智慧的结晶。学生在学习时需要站在作者的角度对字句进行斟酌、思考,以了解句子背后的意境、情感。但小学生的年龄段决定其阅历浅、理解能力不强,教师为学生创设情境,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学生在与阅读文本相关的情境中能加强对文本的理解,进而超越时空与作者对话,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在培养语文素养的基础上发展核心素养。
2.突出文本主题,升华学生的核心素养
对小学语文教材的文本进行分析会发现, 不论什么题材的文章,都蕴含作者的情感、思想和价值。作家创作作品时的年代、文化等与现代小学生的生活年代存在一定差距,小学生对作品年代的背景、时代性、历史性的认知,并不容易。教师利用情境教学模式,能有效突出文章主题,使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重构,进而进入到作者创作文章的年代和背景中,在对文章内涵进行挖掘的基础上提升思想境界,升华核心素养。
三、利用情境教学模式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实现路径
1.利用插图设计感受情境
在设计情境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认知等进行选择。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插图创设情境,目的是通过插图与短视频的结合,使学生如身处文章描写的情境中,进而感受文章的内涵。如在讲授《狼牙山五壮士》时,为了让学生体验五壮士对祖国的热爱及牺牲的壮烈情景,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看教材中的插图,先对文章有大概了解。之后,教师为学生播放相关影视片段,通过画面、声音、情感的冲击,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情境中,在感受五壮士情感变化的基础上对五壮士的英勇行为产生敬佩之情。

最后,教师为学生播放悲壮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阅读文章,以体验,今天的美好处理生活是当年的烈士的牺牲换回来的。通过情境创设,学生能调动耳朵、眼、脑、手等,在深化学习的基础上发展核心素养。
2.利用插生活案例创设生活情境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其思维简单,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在贴近生活的案例中感受语文学习的亲和力,进而在提高学习效果的基础上发展核心素养。如在讲授《落花生》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角色扮演情境,将学生分成5人一组,分别扮演教材中的角度,并通过角色对话,对所扮演的人物特征进行思考,进而理解文章的主旨。教材文章在描写时,最后是通过父亲进行文章主旨的深化,学生也可以在角色扮演过程中进行文章主旨深化的创新。在生活化的角色扮演情境中,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理解文章中的不同角色,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又如在讲授《长城》时,教材对长城的描述是“宏伟壮观、高大坚固”,但对于没有去过长城的学生,无法理解这种描述。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长城的图片,图片中的长城如一般巨龙,东至山海关,西起嘉峪关,横跨隔壁滩。之后教师为学生播放《长城》歌曲,目的是渲染氛围,让学生体验祖先为了保卫家园建设长城的艰辛。通过情与形的双重熏陶,学生能对课文中描述的长城有更深刻的了解,在培养热爱祖国情感的基础上升华核心素养。
3.利用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关键连接手段,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时,要先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使学生在质疑过程中发展核心素养。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上使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深入学习。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能提出自己的理解和猜想,进而锻炼思维能力。如在讲授《曹冲称象》时,教师先为学生播放一段大象的视频,让学生对大象的重量和身高等有一定了解,之后为学生提出问题:你们有什么方法能量出这头大象的重量?在学生提出称量的方法后,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学生的方法是否可行。最后,教师为学生讲授,曹冲是利用水的浮力来称大象的重量的。教师不是第一时间讲授大象的称量方法,而是先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先思考如果称大象的重量,这样能打破传统的教学固定思维和学生的思维定式,使学生在主动思考过程中加强对知识的兴趣,进而在积极探索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培养核心素养。
总之,情境教学模式能将学生引入到相关知识的真实情境中,能丰富教学内容,能拓宽教学模式,能将语文教材中的文本的文化底蕴充分展示出来。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为学生创设符合其认知能力的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探索,进而提高学习效果,发展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黄齐谟.情境教学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8):221.
[2]陈坤荣.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60):31-32.
[3]杜玮.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课外语文(下),2020,(7):82-83.
[4]赵敏.应用情境教学法提高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10):30.
[5]孙子建,吐泥沙古丽·玉素甫.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情境教学研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39(1):81-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