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炳宏
广西防城港市上思县实验小学 535599
摘要:
由于学生受个体差异的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水平都各不相同,有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快速理解知识并应用知识,而有的学生却不知所云,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都比较差,这就使得同一个班级内学生的学习水平不在一个层次上。面对这一问题,班主任为了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将全面促进学生发展这一教学理念应用到教学实际当中,采取“培优辅差”的措施来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与综合素质,尊重和关注每一位学生。
关键词:班主任;小学教育;培优辅差
前言: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校教育活动的开展既要注重面向全体,也要着重开展因材施教,也就是说在促进全面发展时,也要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个体发展,不仅要加强对优等生的培养,也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而这一工作便是班主任需要做好的培优辅差工作。而培优辅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推动学生的共同进步,让优生在原先的基础上更加积极的学习,同时要转变学困生的学习态度,解决学困生在学习方面的问题,在优秀生与班主任的帮助下获取对学习的信心,从而达到成绩提升的目的。
一、从思想观念上入手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主要负责人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形成不同的思想观念和个体差异性,而这个个体差异性是一项客观存在,对此,班主任就需要正视这一事实,充分认识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做好因材施教。班主任在日常教学中还要做好观察工作,做好交流和沟通工作,来了解每位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习状态。对优生来说,可以了解的是优生的学习成绩与学习积极性是比较强的,然而在心理层面上要了解优生的心理状态,避免优生产生自满和骄傲的情绪。并且可以抓住优生求知欲强这一特点,做好知识面拓展的引导工作;对学困生来说,要做好鼓励工作,从观察与交流中挖掘学困生的长处并给予鼓励和肯定,并且通过交流来分析学困生遇到学习困难的原因,针对学困生的薄弱之处,从基础入手,引导学困生放平心态做好基础知识的学习。[1]
班主任还可以与任课教师进行商讨和协调,抽出时间给学生们查漏补缺。并且在班级内建立一个学生的学习档案,学习档案总结着学生们的学习成绩和日常表现,将这些作为分层依据和帮扶小组的分组依据,然后再进一步确定各小组的学习目标。在日常班级管理中,还要着重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并且认识到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在学生面临问题时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教师起到必要时的指导作用即可。
班主任要认真、平等地看待每位学生,将提升每位学生的素质作为工作重点内容,在工作的过程中要做好群体分析和个体分析,确定推动发展的有效措施与共同奋斗目标,从观察与交流中,善于挖掘每位学生的优点与缺点,并且要善于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每位学生,及时给予恰当的鼓励性评价,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效果。
二、不忽视中等生
在班级中成绩与学习表现为中等的学生比例是比较大的,因此在进行培优补差时也不能忽视中等生。
中等生作为班级的中间力量,在整个班级中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若没有及时给予引导和关心很容易出现成绩与表现下滑的问题,会直接影响整个班级的学习状态与成绩。因此,想要全面提升班级成绩就需要重视对中等生的培养,既要拿出培养优秀学生的措施,又要拿出辅导学困生的态度,更有针对性的去激发中等生对学习的热情,让中等生察觉到自身能力与成绩与优秀生只存在一点点差距,只要多加努力便能获得更好的成绩。可以针对中等生建立档案表,班主任认真填写中等生的进步,并恰当给予鼓励性评价。班主任还要与各科教师做好协商,让各科教师能够在课堂上留给中等学生足够的自我表现机会,来增强中等生的学习热情。[2]
三、要做到持之以恒
培优辅差工作的开展要做到持之以恒,对班主任来说培优辅差工作是一项辛苦且繁重的任务,想要高效完成这一项任务就需要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上进心,采用班组合的方式将培优辅差工作落实到细处、实处。并且这一项工作的开展并不是一蹴而就,仅凭一时的冲动与热情是无法取得较大成效的,因此要做到持之以恒、不断努力。通过持之以恒的培优辅差工作来提升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与思想道德品质,将培优辅差工作看作经常性工作。
四、采取具体且有效的得力措施
首先要做到“六定”,也就是定好辅助对象、辅助时间、辅助措施、辅助内容和辅助目标。并且还要遵循“三要三不要”,班主任要了解后进生、做到尊重后进生、要对后进生报有信心,在思想方面不歧视、不厌恶、不粗暴。在对后进生进行引导和教育时,要降低起点,一步步的向前,从一点点进步积累中赢得大的进步,让后进生在小进步中看到前进的希望。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实际进度,遵守由易到难的原则,做好层次分解,然后分层推进。在推进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遇到的问题,并及时给予矫正做好教学进度的调整。[3]
其次,要转化教学观念,取得家长的配合。培优辅差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教师转变自身观念,有大部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比较重视对优生的培养和交流,对学困生缺乏教育耐心。这一教学观念是错误的,如果教师持有这一教学观念是难以顺利开展培优辅差工作的,因此,教师要正确看待每一位学生,将提升每位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工作重心,从交流和日常观察中找出每位学生的优势与劣势,并有针对性的确定发展目标与实施措施。除此之外,也要结合家庭教育,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取得家长的配合与信任,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位学生能够安心投入到学习当中,避免学困生因家庭因素产生厌学情绪。
结论:
不论是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都要正确看待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耐心对待每一位学生。采取科学的教学方式,通过交流和仔细观察来了解每位学生的优势与劣势,然后扬长避短,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措施,通过及时给予恰当的鼓励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推动优等生的进一步提升,给中等生更多的学习空间来提升学习成绩,鼓励学差生积极投入到学习当中。在培优辅差工作当中,班主任要做到持之以恒、饱富耐心,培养学生们的自信心,让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能够不畏艰难、努力前进。
参考文献:
[1]王慧君.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培优辅差[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7,11(06):45.
[2]倪红霞.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培优辅差[J].赤子(中旬),2017,05(11):30.
[3]靖永乔.激励理念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引用[J].亚太教育,2016,10(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