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郊小学家校合作共育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20/9/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8期   作者:宋丽萍
[导读]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带来了新理念和新观点,甚至涉及到授课、作业等的新方式和新方法
        宋丽萍
        山西省襄垣县古韩镇大郝沟小学,山西  长治   046200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带来了新理念和新观点,甚至涉及到授课、作业等的新方式和新方法,需要学校与家长的密切合作。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学校和家庭的共育下才能实现。城郊地域,人口结构相对复杂,以居民、农民、外来务工人员等组成,小学生源也因此具有复杂性。因此,家校双方不仅要行动一致,对学生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推进城郊小学家校合作共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城郊小学;小学教育;家校合作;有效途径
        一、城郊小学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家校合作方式缺乏多样性
当前城郊小学家校合作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其一,微信、校讯通是目前样本学校进行家校合作最主要的交流方式,学校通过建立全校班主任微信群、年级组微信群。每个班的班主任也建立了班级微信群,每天在群里发送学校的通知和布置家庭作业。家长微信群仅仅是教师单向发布各种学校通知和作业信息的渠道,少有家长在群里向教师请教孩子的教育问题。其二,家长在平时与教师沟通交流过程中,小部分会选择电话联系,而通过家长会和教师家访沟通交流的更是少之又少。由此可见,城郊小学目前家校合作的主要方式是微信、校讯通,略显单一,缺乏多样性。
(二)学校对特殊家庭缺乏周全考虑
尽管城郊小学也在积极开展家校合作,收获了一些成效,可是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教师在上网、一些作业网等布置的网上作业,对于城郊小学的部分家长不太适合,因经济条件的限制,未能购买电脑连接宽带网或购买多功能的智能手机上网,不能让孩子及时完成网上作业;也不能及时在网上查看教师发送的作业、通知等消息。还有一部分留守儿童的家长长期在外地务工,孩子就交由爷爷奶奶等长辈照看,他们的文化水平不高,以致很多需家长配合教育的工作就很难开展。另外,学校举行的校园活动时,父母因担心误工而被扣罚工资,故经常未能亲自参加,都是由爷爷奶奶等代替参加活动,因此导致家校合作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家庭教育失衡
在城郊区域,很多家长在工业园区的工厂打工,未能给孩子提供一个较好的学习环境,造成家庭教育不力,把对孩子的教育的大部分责任丢给学校和教师承担。那么,在城郊区域内,学生有关学习、生活以及心理等三个方面的显现问题,已经逐步转化成不可忽视的社会热点问题。一是在学习方面,由于在父母外出、家庭学习环境支持弱化的情况下,部分学生学习态度变差,学习兴趣不浓,作业不认真不仔细,上课经常迟到等;二是在生活方面,由于家庭结构和职能不完整,父母角色缺位,缺少有效的监管,容易受到校园暴力侵犯的对象;三是学生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视,包括缺乏亲子互动产生的孤单甚至忧郁,还有学习上无助所引起的失败感等,这些情况都需要教师与家长对其进行心理疏导才能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促进城郊小学家校合作共育的有效途径
(一)成立家长委员会,当学校的好帮手
家长委员会,即家校合作的一个组织机构。目前,由于没有制度保障家委会权力,缺乏条例对其职责进行规范,同时学校对教育权力、学校事务的掌控以及家长权力意识的缺乏,家委会处于尴尬的境地;有很大部分家长对家委会的设立与否并不知情,甚至有的家长没有听说过;家委会也不是由全体家长选举产生,很大程度上是学校直接指派,成为学校的附庸,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二)教师应主动接纳家长参与学校教育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而家庭教育是人的最初教育,对学生塑造正确的“三观”等起到重要作用。但是,一些教师对此并没有深刻认识,认为家长参与学校有关管理工作是在添麻烦或影响工作;为此,有的教师不愿意家长参与,甚至排斥家长或不尊重家长,以致破坏了双方的关系,进而影响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因此,希望教师改变看法,尊重家长,要从实际中让家长真正介入到班级事务管理中,为家校合作开辟一条和谐之路。
(三)家长要转变家校合作观念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开展,学生家长应更新家校合作观念,不要错误地认为孩子到了学校后,就是学校和教师的责任,自己工作忙就可以不管孩子的教育了。其实家长与学校、教师之间的合作,可以及时掌握孩子在校的情况,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也能及时解决问题。另外,与教师交流时,要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在家校合作中,应由原来被动转为主动,并积极提出有益于学校教育的合理化建议。
(四)学生要正确认识“家校合作”,拉近家校之间的距离
在实践中发现,对于一些行为习惯较差,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他们不希望教师与家长经常联系,他们认为教师与家长之间沟通的内容都是在向对方告自己的状或干涉他们的生活自由,而没有认识到家校合作会给自己带来积极作用。因此,这些学生首先要转变观念,对家校合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其次,经常将学校里发生的一些事情告诉家长,将学校印发的家校合作相关资料带给家长,使新时代、新教育、新思维、新理念覆盖家庭,使家长更加了解学校教育;再次,坦率真诚地告诉家长自己希望家校合作内容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让家长与教师可以进行有针对性地交流,进而推进家校合作共育的有效实施。
(五)灵活运用沟通交流方式
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微信、QQ、电话、短信等网络信息技术已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沟通方式,也成了教师联系家长、学生的重要平台。因此,作为教师,自己的手机里一定要存有班级所有学生家长的电话号码,以便在实施家校合作时,能第一时间联系到家长,让家长及时准确地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同时利用微信、QQ等方式进行实时沟通,在班级家长群中发布学生在校学习活动照片、作业信息和有关家庭教育知识,供家长阅知。这样的交流,家长会倍感亲切,又体现了教师的责任心。
        三、结语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孩子发展都是不可或缺的,学生学习文化知识以教师的教授为主,而学生的良好性格和习惯养成都是由家庭教育来完成的。因此,家长应该与学校、教师互相协作,注重孩子完满人格的塑造,学习成绩的提升,共同完成教育的各项工作,共同促进城郊小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康雪.家校合作的微信支持模式及家长认同度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15(23):190-1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