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金福
宁南县新村乡中心小学校 615400
摘要:小学阶段是教育的起始阶段,随着教育部新课改的实践,人们对于语文做出不同的教学改革,德育成为越来越多的教学者、家长的关注重点,教师利用德育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信心,通过教学课堂的实践,让学生增强好奇心,学生开拓眼界,拓展知识面,培养孩子的语文素养,对于小学生而言,知识的掌握在一定程度上是至关重要的,但在加强教育的同时,严格要求德育教育,也是小学生必须要遵守的行为规章。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教学;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G322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在传统的德育观念中,很多教师和家长都认为小学阶段的德育主要存在于思想品德课中,其他学科的主要教育任务是帮助学生在该阶段学习中获得对应的学科知识,而其他科任教师也很难将德育与学科教学相联系。目前我国小学语文虽然教学内容较为基础,但实际上它包含着许多可供学科教师进行德育的知识点,同时语文学科的学科特性也与德育渗透息息相关。因此小学语文教师群体应重视在相关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树立起良好的道德意识,最终提高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质量。
2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德育的意义
小学阶段的学生基本都在十二岁以下,这个年龄段他们的心理体系和认知体系还不够健全,而外界环境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就在于,学生的道德品质等很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引导而发生变化。另外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小学语文教师为了保障德育融入的效果,必然会对语文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反复、细致的研究,甚至进行大量的知识拓展,在这种情况下德育工作的效果必然有所提升,且语文教学本身的质量也会与过去有较大的差异。
3 小学语文教学融入德育的策略
3.1 结合日常生活教学,树立德育教育观念
对于小学生来说,德育是什么,他们一无所知,学习也是一知半解。在小学阶段,老师对于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是语文学习的初级阶段,小学生学习总是按自己的思维,天马行空,甚至行为越界,在这一时期,老师的引领是帮助学生走向高素质人才的必要手段。在二年级的一节实践课堂上,开始上课,老师布置这节课任务——以自己所看文章为蓝本,为其编一个故事,然后写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写作训练《礼仪》主题。看似很普通的话题,却能够引起学生的热议,以生活实例展开场景叙述,普通的生活场景让人感觉生活气息隆重。“我的一天,早晨,从7点开始妈妈就喊着我要我起床,内心尽管特别不愿意离开温暖的被窝,但我知道我是小学生,我要准时上学,这是我第一个要做到的事情;上学路上,我向老师问好,做一名有品德的好孩子,是我最引以为傲的事;上课期间,不打闹、认真听讲,认真学习,不懂就问,不会做一个打乱课堂秩序的学生,是我要遵守的第三件事;放学回家,好好吃饭,不剩饭菜,不挑食,是我作为品德良好的孩子需要遵守的第四件事…”这样的“我”应该被鼓励,这是每一个学生应该做到的,多尝试让孩子在生活中接触道德教育,多学习相关课程,多实践,是将孩子培养为品德兼优的关键。
3.2 挖掘教材德育点,实现德育初步渗透
小学生群体在语文学科的学习过程中都会选择以教材作为主要的学习工具,同时教材也是语文教师首选的主要教学工具。小学生群体的认知能力仍处于有待发展的阶段,如果教师一味采取说教式的德育模式,这样的方式会让很多小学生的实际心理接受与认可程度降低。
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诗词、寓言、现代小说、散文等多种文学体裁类型,这种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实际上承载着德育的主要素材。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在相关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时,可以选择从挖掘教材内容出发来设计对应的教学策略,以此实现德育的初步渗透。例如,教师在进行《一面五星红旗》这一课时教学时,该篇课文主要围绕“我”不愿用五星红旗换面包的故事而展开,具有一定的爱国精神教育意义。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先让学生快速阅读全文,而后让学生尝试绘画五星红旗的大致模样。虽然很多学生都会画出完整的五星红旗,但他们并不知道五星红旗的由来和更加深刻的象征意义。此时教师就可利用教室中的计算机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关于五星红旗的视频介绍片段,让学生将视频与课文中的“我”宁愿挨饿也不愿意将五星红旗拿去换面包的故事结合在一起,从而引导学生逐渐意识到课文中的主人公所具有的爱国精神,最终教师便可在此基础上翻开更深刻的德育篇章。
3.3 通过作文教学和社会实践渗透德育
众所周知,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尤其是低年级语文作文教学的难度更是十分可观,想要在写作教学中融入德育工作显然比在阅读教学中融入德育工作更难以进行。学生写作文的过程,不仅是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过程,也必然是思想受教育的过程。因此,作文教学也是教师渗透德育的重要途径之一。而作文来源于生活,教师的作文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上,还必须延伸到社会生活和实践中。因此,我积极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享受生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比如,在学校组织的“聆听窗外声音,共筑碧水蓝天”的春游活动中,我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想象自己是大自然中的一树一花,细细感受大自然。这样,学生既能写出生动又充满真情实感的文章,锻炼了写作能力,又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师的德育目标也顺势达成。又比如,我倡导学生利用节假日到敬老院送温暖,三八节和母亲节帮妈妈做一件小事,为贫困学生献爱心等,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增强社会责任感。
3.4 作业训练融入德育
德育工作在小学语文中融入大部分集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然而这不代表课堂教学就是德育工作的全部阵地,教师还应该有意识的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根据学生目前道德品质的发展情况,合理地选择德育融入措施。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丑小鸭这个故事以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丑小鸭的视角写一封回忆自己经历的书信,通过这样的课后任务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深入理解丑小鸭这个课文的内核所在,并且很好地理解文中的寓意。同时,也可以安排学生周末的时候对生活中的不同职业进行观察,记录不同职业在每个时间段的工作内容,这样一来学生对不同行业都会有所了解,并且也逐渐地能够了解社会分工不同的原因和必要性,这对于完善学生的人格、引导学生尊重劳动者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长远角度来说对学生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尝试进行德育渗透时,一定要采取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让相关的德育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尽可能地让学生在教材学习、课外阅读等多方面获取更优质的德育学习内容。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通过对应的德育让学生在个人日常生活中落实道德行为规范和意识应用,从而实现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有效创新。
参考文献:
[1] 赵晖.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中华少年,2019(04):85.
[2] 王万德.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J].新课程(上),2019(01):227.
[3] 朱莉华.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当代家庭教育,2018(08):140.
[4] 于馨雪.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理念[J].中华少年,2018(10):111+150.
[5] 危慧君.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理念[J].小学生(下旬刊),2018(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