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布力米提·吐尔地克拜克
叶城县第九中学 新疆叶城 844900
摘要:新课标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前提。德育教育,也叫做思想品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即通过培养学生的个人思想意识,让学生发展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千百年中华文化发展的精华,对初中学生具有深刻的教育价值。本文主要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德育教育的实践。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初中教学;德育教育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从夏商时期开始孕育,在东、西周时期进入繁荣发展阶段,在后来不断更替的朝代里,文化内容越来越充实,但依然保持着坚定的核心内涵根基。德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等全方面的人格教育。德育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根本,德育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个人发展,影响到学生的人生历程。因此,在初中德育教学中,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充分发挥教育效能,是值得我们探讨的话题。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
中华文明发展几千年,沉淀下众多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奠定了我国强大软实力的根基,是中华民族在世界上强大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下,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应该以科学、严谨的政治理论为基础,以科学严谨的教育态度,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教育中去,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引导初中生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道德核心:仁、义、礼、智、信。
(一)广为流传中国古代文学
广为流传的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中国古代文学包括古诗词、曲、赋、小说等,初中生应该多了解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如《诗经》《楚辞》《诗三百》《古诗十九首》《周易》《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等国学经典。
(二)传统的道德核心
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核心:仁、义、礼、智、信,是由孔子提出、孟子延伸、董仲舒发展的“五常”,是儒家思想的高度概括,要求人们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和诚信之心。此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蕴含者正确的价值观、深邃的文化精髓、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丰富的爱国主义情怀、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这些都是初中生应该具备的核心道德。
(三)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
少数民族优秀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尊重、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生命力;尊重、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良好的饮食习惯、独特的衣着服饰、丰富的建筑风格等优秀文化,体现了我国各民族平等的原则,有利于维护我国各民族团结。
多元的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有利于发展中华文化的多样性,促进我国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
二、初中德育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其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教育意义。
初中生处于身体生长、知识增长的关键期,在初中德育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一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能磨练学生的心智,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人生观。比如,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古诗理解其中积极向上的思想,“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海日生残月,江春入旧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可以让学生养成正确的挫折观、成败观和坚持不懈的拼搏精神;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古文、古诗理解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学生欣赏民间音乐能够感悟到中国古代民间音乐文化的特点,可以融合贯通古今的音乐,学习乐理知识,学生在欣赏国画的过程中可以领悟到中国国画精神,学习“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国画精粹。
三、初中德育教育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合理使用教材资源
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应该合理使用教材资源,通过讲解教材中的内容,结合教学资源,通过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育方式,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体会如沐春风的快乐。例如,在新初一德育教材人教版中非常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教材引用《周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教育学生要自立、自强,以《师说》里的“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和孔子的教育理念来阐述教师职责,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教与学的观念。
(二)善于把握教育契机
中华传统的文化节日是中华优秀文化中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善于把握教育契机,抓住各种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在这些重要节日里组织班级活动,渲染传统文化气氛。
(三)善于联系生活实际
虽然现代生活方式不同于古代,但在我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举止里依然有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影子,教师应该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教育中。例如,教师在讲授仁、义、礼、智、信时,可以举一些实际生活中关于恻隐、羞恶、恭敬、是非、诚信的例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让学生牢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探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标准。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应该让学生牢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公民良好的素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良好素质。
结论:
综上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我们应该牢记的国家文化,也是我们立德树人的标准,在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和发展形势下,学校和教师应该因为用科学、合理的手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德育教育中。
参考文献:
[1]李民.谈初中德育教育的创新教学方法[J].华夏教师,2020(20):44-45.
[2]杜程林.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德育课教学的实践探究[C]. .教育理论研究(第八辑).: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179-181.
[3]夏伟,陈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德育课教学的实践探究[C]. .教育理论研究(第六辑).: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103.
作者简介:阿布力米提·吐尔地克拜克(1995年7月—),男,维吾尔族,新疆叶城县人,现于叶城县第九中学历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