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语使动句的教育研究

发表时间:2020/9/2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4期   作者:王晶
[导读] 语法是语言体系中最晦涩难懂的,其中使动句的使用对中国学习者来说也是一大难点。
        王晶
        延边大学    吉林延吉    133000
        摘要:语法是语言体系中最晦涩难懂的,其中使动句的使用对中国学习者来说也是一大难点,因此本文通过对比韩中使动句的概念、类型和特征,通过PPP教学法,制定了适合中国韩国语中级学习者关于使动句的教育方案,希望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使动句。
关键词:韩国语;使动句;PPP教学法;教育方案;

一、绪论
          对于使动句的研究,韩国和中国学界都在活跃的进行着。韩语和汉语属于两个不同的语系,韩语属于黏着语,汉语属于孤立语,其语法体系不同,表示语法意义的手段也不相同。因此学习韩国语的中国学生会遇到很多困难。使动句是中国学生学习韩国语语法过程中的一大难题,由于其与被动用法有相同形态,很多学生背诵时容易弄混。因此,本文首先对比了韩国和中国使动句的概念,阐述了两国代表学者关于使动句概念的不同看法,同时对使动句进行了分类。接着对比了韩国和中国使动句的特点,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深刻地理解两国使动用法。最后通过语法教学中常用的PPP教学法,简单地制定了适合中国韩语学习者的使动句教育方案。
二、韩中使动句的概念及类型
          韩国语句子可以分为主动句和使动句两种。主动句指主语直接做动作的句子,使动句指主语使其他人做动作的句子。学术界关于使动的定义略有不同,《标准国语大词典》(国立国语研究院,1999)关于“使动”的定义如下:句子的主体自己不做动作,而是让别人做其行动或动作。其他学者对使动的定义如下:
          Choe Hyeon Bae(1975)认为:“使动法是制造使动动作的方法。”Go Yeong Geun与Gu Bon Gwan(2008)认为:“使动和被动作为传统的‘态’的一种,是一种语法范畴。”
韩国的使动句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派生使动句,一类是句法使动句。
派生使动句由“谓词词根+-I/Hi/Ri/Gi/U/Gu/Chu-”或“体词+Si Ki Da”形成。派生使动句还可以根据使动句的长短分为长形使动与短形使动。句法使动句由“主动词词干+-Ge HaDa/-Ge Man Deul Da”形成。
          汉语使动句是指动词带上宾语作谓语中心的句子。汉语中关于使动句的概念许多学者的看法也不同。王力认为:“使动句是部分动词、形容词或名词带上宾语,与动宾结构的形式表示‘致使’意义的句子。”周红以认知意义为基础定义使动句,认为:“使动句是致使句的一种特殊类型,特点为致使动作和致使结果重合。”
          汉语使动句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标记使动句,一类是无标记使动句。其中有标记使动句指的是运用“使”、“叫”、“让”、“令”等单词使句子成为使动句。

初次之外还存在运用“给”或“把”形成使动句的情况。其形式为“N1+使动形式标志+N2+V”。除此之外还存在无标识使动句,即,没有特别的使动标识的使动句。无标识使动句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形容词、自动词、他动词的兼词在句子中表示使使动的意思,另外一种以表示因果关系的形式表示使动。
三、韩中使动句的特征对比
          首先,韩国的使动句通过助词或词缀来表现,但是汉语是使用特殊词汇来表示使动含义。其次,韩语句法使动句中,根据副词的位置可以改变“-Ge HaDa”的修饰范围,但是汉语中副词只可以修饰被使动主。第三,韩国使动句可以加敬语,但汉语不可以。
四、为中国的韩国语学习者制定的使动句教育方案
           PPP(Presentation, Practice and Production)教学法和TTT(Test-Teach-Test)教学法是教学法中常见的两种。语法教学中普遍使用PPP教学法,即,分为“导入-阐述-练习-应用-总结”五个阶段进行教学。该种教学法大大提高了课堂目标语言的练习频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提高语言运用的准确性。
本文主要使用PPP教学法,分五个阶段阐述使动句的教育方案。
教育目标:熟悉使用使动句。
教育对象:国内韩国语中级学生。
授课过程:五个阶段。
1).导入阶段:自然引出主题,激发学生兴趣。即,利用多媒体软件出示妈妈喂孩子吃饭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妈妈使孩子吃饭”,自然地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使动句。
2).阐述阶段:详细阐述语法意义及形态。即,Ⅰ.详细解释“妈妈使孩子吃饭”这句话里出现的使动用法,介绍语法“使动”的概念——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由主语发出的,而是宾语发出的。Ⅱ.出示例句,使同学们会区别主动句、使动句和被动句。Ⅲ.根据例句,让同学们发现使用句的形态特征,教师再进行详细说明。韩国语使动句有两种形态,一种为“谓词词根+-I/Hi/Ri/Gi/U/Gu/Chu-”变为使动词,另外一种是“-Ge HaDa/-Ge Man Deul Da”变为使动句。阐述本课先学习第一种使动句。Ⅴ.七种形态分别举例说明,造句练习。Ⅵ.整理发放使动词表,使同学们记忆使动词。
3).练习阶段:反复练习,提高语法准确性。即,通过课后习题及教师课件中的例题强化记忆使动词。此外,还可以进行教师说动词,指定同学答其使动词等练习。
4).应用阶段:通过各种活动,提高语法流畅性。即,组织对话活动,两人一组编对话。如“妈妈喂孩子吃饭”场景,“妈妈哄孩子睡觉”场景,“停车”场景,“跑腿”场景等。
5).总结阶段:总结语法内容,确认学生掌握情况,布置课后作业,提前预习下一课。
五、结论
  本文对比了韩中两国使动句,可以直观的看到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同时指定了适合中国学生的教学方案,希望可以给一线韩国语教师一些灵感。

参考文献:
[1]崔文婷,韩国语使动法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12.
[2]邓晓正,论韩国语使动态句型教育[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
[3]朱张毓洋,中韩使动句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刘云海、崔顺姬,事件语义视野下的汉韩使动句对比研究[J],外文研究,2017.
作者简介:王晶(1996—),女,汉族,吉林省敦化市人,文学硕士,研究方向:朝汉对比。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