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学莎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县第六小学 宁夏 银川 750200
摘 要:在强调创新发展理念的今天,小学语文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也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创新才能跟得上社会潮流。本文将以小学语文教学现状进行探讨,旨在通过转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素养;培养方法
1 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创新能力的培养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以往的教学模式存在诸多弊端,例如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负责授课,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这样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学校的教学模式急需整改。当前我国小学教育迫于升学压力,学校在培养学生上只重视学科成绩,而对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语文是重要的基础学科,按照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创新能力,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2 小学语文落实创新素养的方法
2.1 引导学生培养创新思维
语文相对其他科目来说要记忆和背诵的内容比较多,这就导致逻辑和创新思维很容易被忽视。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去主动发掘新知识,积极探究隐藏在表面知识下的深层含义。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多交流、多提问和多思考的环节来引导学生形成学思并重的良好习惯,让学生慢慢养成独立分析语文问题的能力,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语文学习是有技巧的,例如在词语学习中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意思,或者通过偏旁部首来进行记忆和推测字词等。教师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让学生边学习边思考,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此外我们还要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词语学习与生活实际是息息相关的,让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事物,切实地感受到语文在实际生活的应用和表现,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注重在实践中多总结多思考,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表达方式来应用语文知识。知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它的真理性,善于动脑筋思考,让创新思维渗透在学生学习过程中。
2.2 设计创新性作业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语文教材的内容也逐渐渗透创新性。教师应当顺应改革趋势,对语文教材进行多维度挖掘,充分利用和发挥好教材的作用,通过在语文作业设计中渗透文化教育,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活跃,想法天马行空,有时让人摸不到头脑,殊不知这正是他们最大的财富。在这个创造力和创新思维最旺盛的时期,需要偏重于创新性作业的设计,利用他们活跃的思维去进行创新创造,并纠正在思维跳跃过程中的不规范,这将是他们最宝贵最值得珍惜的能力。语文是门严谨的学科,讲究对语句的正确性和意思的详尽性,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学习语文未免会觉得枯燥,甚至心生厌烦情绪。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检验,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创新作业设计,例如就“如何讲好通话故事”为主题,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都乐于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实现寓教于乐。
2.3 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语文是培养学生基本审美志趣的一门学科,但是由于小学阶段受到升学压力的影响,很多教师把教学目标放在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上,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情感的培养不够重视,忽视情感教育。这就导致学生为了考试而去学语文,使语文课堂成为失去文化气息,也让学生失去语文的创造力。语文不是枯燥无味的一门背诵记忆的学科,它是中国几千年来文人墨客的智慧结晶。小学课本只摘录了一部分较为适合小学生学习的内容,要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就要扩宽学生的阅读面,提高课外阅读量。我们要培养丰富的情感,就要多阅读,多体会,因为个人的经历毕竟是有限的。
在课外阅读的时候,通过对文章的分析了解作者所描绘的画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获得文化知识,理解其中丰富的文化内涵,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多读书可不仅能充实学生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内心世界,也可以让一个人更有自信。这也是古人所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读的书多了,可以接触到不同的事物,增加自己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尤其是优秀的文学作品,能通过文字来丰富读者的内心世界。通过课外阅读积累,培养学生的基本的人文情怀和审美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采用图像、视频、音频等方式来展开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意境,创造有利的条件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2.4 翻转课堂提高课堂自主学习能力
在小学语文过渡的课堂教学上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奠定基础。翻转课堂是课堂教育模式的一种创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理解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好翻转课堂的任务,发挥好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并根据学生个体之间的发展现状实施个性化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翻转课堂区别于传统教学和传统课堂的“先学后教,课堂内化”的理念,并结合微视频所提供的在线学习,对促进学生养成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被动学习容易造成学生过分依赖老师,思维散漫,不愿意动脑筋想问题,创新能力欠缺.
翻转课堂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解决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的方式,成立学习小组,让小组成员进行讨论解决部分问题,最后在再由老师解决特别突出的疑难问题。这样的学习模式既减少教师的授课压力,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例如,针对某个课程章节学生可以通过演讲、视频演示、师生问答等形式完成对该课程的学习。通过这样的方式,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上课前就事先对相应课程章节知识有一个了解,知识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样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学生就能跟上老师的节奏,并解决预习中产生的疑问。在翻转课堂过程中,教师把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撒手不管,作为重要的引导者,教师还是要把控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引导学生通过自学提高学习能力。
2.5 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课程建设力
课程建设能力无疑是教师教学水平的“试金石”,建设课程需要教师在满足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最佳。课程教学的开展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是实施任何教学措施的前提。老师要想深入了解学生,就必须要信任学生、关心学生,这同时也是教师的基本职业素质要求。小学语文创新能力培养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成长阶段的特点在日常的教学中加入创新理念,这要求教师对教学目标有清晰的认识,在备课中融入创新创意的内容,例如在学习古诗文的时候,让学生了解诗词的编排规则和词语技巧,让学生尝试写一两段诗词。课程建设实际上也是教师个人素质的一种体现,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提升教师的课程建设能力,需要教师注重加强教学内容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从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中走出来,要意识到我们培养的学生应该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未来现代化社会的建设者,教师的教学理念也要与时俱进,合理规划好教学内容,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
3 结论
综上,小学语文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结合多方面的努力,要求教师有过硬的专业素质,能够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创新理念,在教学工作中能够根据学科特点安排好教学工作,重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引导学生成为有追求、有抱负的新一代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高明选,王文燕,韩冰.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素养的培养[J].课外语文,2020(16):102-103.
[2]田小平.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20(14):36-37.
[3]张沈娟.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参花(下),2020(0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