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噪声环境监测与评价研究

发表时间:2020/9/2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5期   作者:汪数学
[导读]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校园噪声环境监测与评价展开深入研究,结合噪声监测的目的,阐述了校园噪声环境监测,如监测布点、监测方法、声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等等,然后对此又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如校园环境噪声分布特征、噪声污染原因分析,其中主要有教学区、食堂噪声、运动场附近区域,通过以上分析和检测,我们要意识到校园噪声检测其重要性,并将校园噪声环境监测与评价工作落实到位,将其校园存在噪声更好地检测出来,并给予相应的评价
        安徽省淮北市环境监测站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校园噪声环境监测与评价展开深入研究,结合噪声监测的目的,阐述了校园噪声环境监测,如监测布点、监测方法、声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等等,然后对此又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如校园环境噪声分布特征、噪声污染原因分析,其中主要有教学区、食堂噪声、运动场附近区域,通过以上分析和检测,我们要意识到校园噪声检测其重要性,并将校园噪声环境监测与评价工作落实到位,将其校园存在噪声更好地检测出来,并给予相应的评价。
        关键词:校园噪声;环境监测;评价
        引言:在我国城市不断发展下,已经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如噪声污染等一系列的污染问题,对人们日常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噪声污染的角度上来看,这种污染类型与其他环境表现形式有一定的差异性,这不仅关系到人们的正常生活,还给人们身体健康产生安全隐患。所谓的噪声污染指的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一定的干扰作用,对人体健康存不利污染,对于这种污染来说,来源于人类的生活和人类本身的声音。从在校学生角度上来看,噪声来源于校内学生谈论的声音、交通声音等等,这些噪声不仅影响了学生的日常生活,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
        一、噪声监测的目的
        环境噪声与人们有着密切的联系,关乎到人们是否能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对噪声进行分析,其敏感区就是学校,噪声的增加会给教学带来极大的影响。首先,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如果噪声持续出现,会使学生上课听讲的思路有所打断。其次,教师在讲课中,声量要放大,长时间以来,教师的嗓子会变得沙哑。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保护自己的嗓子,坐在教师后面的学生会听不清教师讲课,这对教学效果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据调查显示,有的学生不爱上课的理由是“听不清”所以我们要彻底检测和评价教学区的环境,并意识到其重要性,为教学楼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重要的保障。
        二、校园噪声环境监测
        (一)监测布点
        为了对校园环境整体质量状况更好地评价,可充分利用定点测量的方法,可在校园内选择代表性的点来展开检测,如可选择8个有代表性的点,与此同时,将整个校园划分区域,划分3个区域,这3个区域分别为教学区、生活区、商业区,其中设置4个点在教学区、设置2个点在生活区、设置2个点在商业区。
        (二)监测方法
        在检测的过程中,可充分利用积分声级计测量仪器,此仪器的型号为AWA5610D,但是在测量的前期,必须要校准声级计,在没有雨和雷电的情况下进行检测,其风速要控制在5米每秒左右。为了防止风噪声给测量数据带来一定的误差,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传声器加上风罩。对于传声器来说,与地面垂直的距离在1.2米左右。
        (三)声环境质量标准评价
        在评价声环境质量时,要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来展开评价。如对于学校来说,1类标准可执行教学区和生活区时,昼间噪声其标准不要小于55dB ,夜间标准小于45dB,4a类标准可执行校园周边道路干线。
        三、校园噪声环境分析与评价
        (一)校园环境噪声分布特征
        在对校园内外环境噪声检测下,根据所得出的数据来进行相应处理并计算,进而能够将各个检测点不同时间段的等效得出来。通常情况下,在7点半到10点半这一时间段,非教学区域连续声效等级相对来说较高,因为这个时间段学生基本上都是在食堂吃早餐,那么收拾桌子的声音会产生一定的噪声。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在所有区域内,连续声效等级基本上都达标。而在教学区域内,下课这一时段,人流活动会产生一定的噪声。图书馆的声音相对来说比较小,学生在图书馆中会对活动的声音进行控制[1]。


        在11点半到12点半、3点半到4点半这一时间段,对于学校食堂的连续等效声级来说,基本上都超标,产生的原因是这个点是下课就餐的时间,学校食堂区域人流量大,较为拥挤,难免会出现打闹、唠嗑的现象,进而产生噪声,与此同时,食堂工作人员在给学生盛饭菜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餐具碰撞声音[2]。所以在这一时间段,出现超标是正常现象。在下午3点半到4点半的时间段中,教学楼的连续声效等级是超标的,其原因是这个时间段放学人流量较大,在交谈中产生的噪声。
        在晚上7点半到8点半、10点到11点这两个时间段,对于连续声效等级来说,控制的比较好,基本上都达标,而且从每一个检测点连续声效等级角度上来看,几乎都达标,因为这个时间段没有较多的人流量[3]。对于学生的生活区来说,要高于教学区的连续声效等级,以为晚上上课学生的数量与白天上课学生的数量相比较少,在这个时间段,学生们基本上会选择打篮球、吃宵夜等等,这时时间段连续声效等级很容易提高。
        (二)噪声污染原因分析
        (1)教学区
        从教学楼的地理位置上来看,与公路相对来说比较近,在道路交通和施工噪声的影响下,致使相同测量时段中的教学楼要高于食堂A声级,其原因是在白天,教学楼基本上都是在上课,或者是学生活动[4]。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在《声环境质量标准》I类标准要求之内,教学楼在不同时间段中测得A声级,对噪声标准限值不会超过,不能够影响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
        (2)食堂噪声
        对于午饭和晚饭的时间段,其A声级要比其他时间段要高,因为这个时间学生几乎都在食堂就餐,声音相对来说较大。而且在《声环境质量标准》I类标准中,检测时段的A声级要高,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这对学生的就餐会产生一定的影响[5]。除此之外,在9点半在10点半这一阶段,与其他噪声制相比较低,因为早上在食堂停留就餐相对来说较少。
        (3)运动场附近区域
        在对11点半到12点半这一时间段监测中,其A声级与其他时段相比要低,因为通常情况下,运动场中午没有体育活动,而且到了晚上九点闭馆。对于其他时间段A声级来说较高,因为下午有着较多的体育活动,再加上操场的建筑结构空间是封闭式的,致使噪声值与昼夜间限值相比要高,这对学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4)生活区旁边的商业街
        从校园内商业活动的角度上来看,与生活区周边比较密集,对于各个时间段的等级进行分析,商业街的声环境发生变化次数较少。尽管每天有着较多的人流量,但是其空间是开放的,在《声环境质量标准》I类标准下,昼间声环境能够更好地满足此标准,其噪声值比55dB要低。对住在这附近同学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5)图书馆
        对于图书馆这个区域来说,是学生上自习的场所,每次进出的师生基本上都很安静。基于此,不能够发生招标的现象,不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干扰。
        结束语:总而言之,在检测校园噪声时,充分利用了定点测量的方法,并通过环境噪声标准值评价法来评价检测结果。其中校园受噪声影响的最大区域是食堂区和教学区,基于此,我们要采取有效的降噪措施,促使校园内的声环境质量获得提高,为师生带来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仇浩然,姜艳.校园环境噪声监测与评价——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J].绿色科技,2020(06):102-105.
        [2]钟欣,李家蔚,张天雪,黄伟,周斌学.校园噪声环境监测与评价[J].绿色科技,2019(18):115-117.
        [3]郑希,李雪娟,邬琰,杨丽云,张文静.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环境噪声监测与评价[J].民营科技,2018(12):106+129.
        [4]张艳玲,席志军.某学院校园环境噪声监测与评价[J].企业导报,2014(19):66+68.
        [5]卢颖,赵山山,赖旭,曾德颖,孙雷.东北林业大学校园周边环境噪声监测及评价研究[J].林业科技情报,2009,41(04):70-72+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