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公司治安保卫总队 750409
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境外安全需求的上升,我国境外安全产业逐步形成规模。当中国各类出国机构和人员面临安全风险,国内执法力量受主权限制,不能向当地延伸,当地政府的安全治理能力不能满足需要时,民营保安公司的服务模式成为一定程度的需求。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以来,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许多国家积极响应。中国的“一带一路”地区一直是境外华商投资的热浪。公司率先响应国家号召,成为“走出去”的排头兵。“一带一路”地区不仅基础设施和经济水平落后,一些国家还存在一系列风险问题。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基于风险控制管理理论的国企境外安保制度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风险控制管理理论;国企境外;安保制度研究
引言
将国企在境外经营过程中的安保工作纳入到风险控制管理体系中,不仅是一种企业经营上的新尝试,更是国有企业在复杂环境中的一种必然选择。国企要想得到长足有效的发展,就必须适应复杂多变的外界环境,更要适应国外不同政治制度对企业经营所造成的不可预见性影响,这样才能够让国企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境外安保的概念
境外安全本质上属于跨境私人安全服务,即“以市场方式提供境外安全服务”。与国内安全环境和形势相比,一些境外国家和地区的安全风险更高、更复杂、更陌生。因此,要求保安公司提供比国内保安服务专业化程度更高的保安服务。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和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和人民“走出去”,境外利益保护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境外安全是境外利益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外利益保护,是指保护华侨公民、企业事业单位的人身、财产和生产经营活动不受威胁或者侵害。境外安全通常是指境外项目或机构或专业安全公司在境外开展的警戒、警戒、巡逻、护送、安全咨询、安全风险评估、安全检查、技术防范、应急处置和救援等活动。需要强调的是,境外安全通常是针对主权事务以外的非国家行为者的境外权益。因此,除非发生特别重大的事件,它一般不会利用国家的力量提供保护,而是主要依靠私营部门通过市场来解决。因此,境外证券的主体是私人证券公司(PSC),它根据母国和东道国的法律以及国际行为准则,按照市场规则提供合规的证券服务。一些媒体夸大的黑水公司等私营军事公司,实际上只是美国政府在阿富汗战争期间支持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安全,而伊拉克服务并不是境外安全市场和行业的常态。
2、国企境外安保存在的问题
2.1境外中资企业机构安全防范建设缺乏有效监管
境外中资机构的保障体系建设涉及多个行业,国内监管力量难以触及,国内法律法规已不适用。境外安全必须在企业层面整合和衔接相关行业,包括安全、安保、消防、应急、军民融合、法律、保险等行业。相关领域有相同的需求、目标、手段和方法,有相同的技术支持。但企业层面的整合也需要国家层面从政策法规、资源配置、技术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推进,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2.2缺乏统一流畅的境外中资企业机构国家应急指挥联动体系
目前,在境外中资企业机构一量发生安全风险的情况下,大多是自己解决的。情节严重的,应当与所在国使领馆联系。使领馆应当与所在国政府和军警部门协商,通过使领馆和企业向中国报告。国内相关政府部门分为三大部门:公安部、外交部、商务部。国家层面没有统一的应急协调处置机制。反应速度慢,协调机制不建立,不利于事件的快速准确处置,容易造成较大损失。
3、基于风险控制管理理论的国企境外安保制度研究
3.1风险识别与国家有关部门外派公司的有关要求
(1)高风险国家或地区的识别方法。被国际组织(例如联合国、FATF等)制裁、或被确认存在洗钱、生产毒品等的国家或地区。可以以国际SOS组织会定期发布有关国家或地区的危险等级作为参考识别哪些国家或地区为高风险国家或地区。(2)国家有关部门对高风险国家或地区的有关要求。依据国家有关部门共同颁布的《境外中资企业机构和人员安全管理规定》:要求境内企业要加强对派出人员的行前教育、培训和考核。有关商(协)会应帮助企业开展出国人员培训。规定还要求对高风险国家实施投资的公司应对外派人员实施当地法律法规、语言及其它培训并对外派人员的安全及应急管理负责,规定对外投资公司应对项目所在地实施安保评价。
遇到异常安全情况下应立即向当地使领馆汇报,并在使领馆指导下妥善处置
3.2境外公共安全培训
所有外派人员应按要求实施相关安全知识培训。这些安全知识统称境外公共安全知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不限于项目所在国政治、宗教、经济,当地安保形势、防恐技能、个人紧急医疗知识及技能培训等等。防恐技能的培训在高风险地区必不可少,包括必要的格斗、搏击等技巧技能。中东及伊斯兰国家的宗教知识培训非常重要,各种派别、礼节、节假日、注意事项等都是培训的内容。伊拉克地区自机场到项目所在地要经过很多检查站,这些检查站是禁止摄像或照相的,培训的时候一定要涉及。
3.3重视项目应急演练及应急方案培训
应急演练作为项目应急安全管理的重要一环必不可少。通过演练可发现项目应急方案的缺陷、应急物资或资源的不足及其它等问题。且要根据项目实施进度的要求及需要不间断地实施各种形式的演练,使得现场所有人员都参与其中。应急演练可分为桌面演练或实战演练。主要目的就是让现场人员熟悉紧急集合点、撤离过程及需要的材料、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特别是与相关方的沟通与协调。演练前的应急方案培训是整个演练或真正实施应急措施时是否成功的前提条件之一,通过培训可以让项目所有人员知晓整个应急程序及主要步骤。
3.4加强境外中资企业机构安全防范体系建设的监管力度
“一带一路”走出去企业还应逐步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和机制,利用外部专业技术手段建立专家资源库,并及时聘请外部专业人员,使安全专家进入项目,落户现实世界。国防、技防、民防、应急等措施的整体解决方案;逐步制定企业境外安全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有效整合民营安全力量,形成强有力的协调机制;建立境外安全第三方综合服务体系,包括信息情报体系、境外安全保险体系、境外安全培训体系、风险评估体系、医疗救援体系等。
3.5制度建设
以制度为保障,从源头上明确责任,化解风险标志,建立应急快速启动程序。截至目前,中国企业拟定期收集、整理、分析和防范境外非生产性风险,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旨在境外突发事件发生后,立即启动公司级综合预案,减少负面影响,保护员工利益。建立健全境外人员行为规范和国际工程承包项目施工人员选派管理办法,规范人员从起点到项目现场的行为,重点解决现场生产生活中的矛盾和自律问题,从源头上加强外部人员的准入和培训,规范员工行为。《国际工程承包项目施工人员选派管理办法》对派遣人员的资格和能力做出了明确规定,强调派遣人员应接受境外适应教育和应急培训,提高应急能力。项目部在现场建立了营地管理制度,对营地进行封闭式管理;结合营地实际情况,制定了与公司总体应急预案相衔接的专项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考虑到生活习俗的差异,项目部将国企境外工人分开,加强夜间安全检查,加强宿舍监管,对可疑人员立即清退。根据不同的饮食习惯,设立国企境外餐厅,设置卫生员岗位,并加大对餐厅的卫生检查力度。制定项目部交通管理制度,对厂区内外交通管理做出明确规定,对违反交通规则的,予以通报批评或清场。通过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机制,规范自身行为,减少矛盾。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企业角度看,我国证券公司应尽快提高世界核心竞争力,特别是短期内我国国土服务能力、应急能力、智能预警能力等关键竞争力,要赶上国际先进水平要以金融、保险为动力,通过跨国并购实现跨越式增长,然后重视人才建设和核心竞争力建设,特别是有能力建设国际证券市场的人才队伍,再者需要引进中国的技术、制造、互联网+等领先的要素。保障领域,形成后发优势和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练铭祥.央企境外业务安全风险与防范[J].安全、健康和环境,2019,19(05):49-51.
[2]孙炜.“一带一路”视域下境外中资企业安保问题研究[D].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8.
[3]莫坤.基于风险控制管理理论的国企境外安保制度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8.
[4]董威颉.中国境外工程承包项目公共安全风险法律防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8.
[5]张南南.境外私人武装保安法律地位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8.
[6]贺娇娇.境外项目安保风险管理[J].云南水力发电,2018,34(01):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