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东光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061600
摘要:当前时期,我国社会经济日新月异,我国人口数量也持续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使我国土地资源承受巨大的压力,首先,基础建设的增加对土地资源进行了占用,其次,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为土地资源带来的严重破坏,进而导致土地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沙漠化和水土流失日益严重,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在很大程度上使区域经济的发展备受影响,所以,对我国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利用,确保其向着规范化和科学化方向发展,成为了我们实现可持续发展之路需要解决的一个重点问题。鉴于此,文章详细论述了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问题,以供相关业界人士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保护问题
1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概念、意义
1.1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内涵
1)土地生产,随着社会持续进步发展,国家要对土地现有利用水平进行更好保护,并且在土地资源这个层面上的物质投入量需要循序渐进加大,也就是说,既要保证土地利用质量,也要提高土地资源单位面积和物质数量的产量。2)经济上,土地使用人员尽一切努力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并以此为基础提升经济效益,进而实现将土地资源价值转为经济价值。3)生态方面,具体是指国家在开发与利用土地资源时,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作为土地资源开发的代价,也不能存在任何能够威胁生态环境的因素,而是要始终确保土地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两方面处在和谐发展,相辅相成的状态下。
1.2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意义
1)有助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人类活动的基础是土地资源。如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减少,社会生活和工作圈将继续萎缩,最终使交通、文化和经济等方面受到严重影响,进而不利于国家可持续,严重还会对国家的飞速发展形成限制,我国无法与国际接轨,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有助于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任何国家都有一些独特的个体构成,土地资源是人类吃喝活动的基础,如果土地资源出了问题,群众首先受到影响,而群众的力量非常广泛,对我国的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所以,对群众而言,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非常关键。
2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2.1荒漠化土地面积不断增加
土壤荒漠化是土地资源受严重危害的关键因素,当土壤中水分、有机质发生一定减少时,土壤发生荒漠化,土壤养分减少,保水能力减弱,严重时会影响植物生长,最终导致土壤沙化。我国近年因降雨量明显减少,使很多河流下游区域因生态失衡而导致出现沙漠化,一些的确操场生态环境恶化,使得操场退化,进而发生草原荒漠化。
2.2耕地水土流失严重
荒漠化引发严重水土流失,我国在世界上是一个最严重的水土流失国家,随着城市建设规模日渐增加,城市水土漏失也愈发严重,水土流失的表现类型主要有两种:即风力和水力侵蚀,水力侵蚀主要发生在我国几条主要河流的中上游,而风蚀主要发生在我国的西北地区。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是引发我国水土流失的两种因素,自然因素就是地形、地貌、植被等自然条件;且人为因素为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水土流失已造成生态恶化、极端天气现象增多、干旱或暴雨等严重后果,造成河道淤积;我国很多大中小型水库有很多,其作用就是发挥调蓄功能,但由于泥沙淤积量大,调节功能减弱,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耕地中矿物质和有机质流失,导致土地日益贫瘠,加剧了土地资源的破坏。
2.3土地不合理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全球气温变暖成为了事实,且CO2的温室效应需要引起重视,二氧化碳主要由于森林的破坏和绿地的丧失,而森林和绿地的减少也导致土地资源的沙漠化、荒漠化,这是一个恶性循环。随着土地利用规模的扩大,生态环境的破坏将更加严重。
3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保护策略
3.1强化控制建设用地
第一,政府作为国家职能部门,有保护土地资源的责任和义务,应制定完善的管理和保护制度,切实保护好我国18亿亩耕地的“红线”,实行耕地立法保护,并完善编制我国“土地利用规范制度”,结合更低具体实况、类型和质量等,划分出“耕地保护区”。第二,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抓好社会建设治理,严惩滥占耕地的违法行为。第三,政府需要向全民加大耕地保护宣传力,只有这样,才能从被动的法律管理转变为自觉的“保护耕地”活动。
3.2重视提高土壤肥力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耕地面积占中国总面积的很大比例,所以,想要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和保护,要有效改造我国中低农田,其目的是提升我国土地承载力。当前,我国许多土地资源的土壤肥力遭到破坏,必须及时解决这一问题,人类才能拥有美好的明天,所以,在提高土壤肥力时,要同各地农业进行有效结合,最大程度的对调水灌溉工程进行修建,通过这样的方式对节水灌溉技术进行发展。发展目标就是实现农业单位产量与质量提高,利用现代农业管理技术改造我国中低产田,提高土壤肥力
3.3改善土地资源利用结构
强化调整城市建设用地,使其和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以及总体规划结合起来,对城市规模、用地面积进行系统性的核定,利用整理置换方式优化城市用地布局。利用此种方式,确保“区域专业化”农业健康生产,并参照不同地区农田规模及生产具体状况,灵活应用高科技、信息资源和资金扶持等方式,立足多监督,并在全国构建著名的畜产品、商品棉、商品粮基地,最终确保我国农业生产实现集约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目标,切实对土地资源利用结构进行改善。
3.4强化对土地的整治
对于土地整治工作而言,不是一向合性、短期且简单的工作,土地整治有助于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率与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所以,土地具体整治中,需要将原来的四荒——荒山、荒滩、荒沙和荒坡改为草地、耕地以及建设用地,全面推进社会发展和进步,此外,也要采用相应的措施避免发生土地污染状况,最大程度确保土壤成分达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土地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共同发展。
结束语:
总体而言,我们在发展中经常有各种问题存在,主要是要解决好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从而确保其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现如今,我国土地资源污染极其严重,为此,国家要强化立法,全面推进生态环保,更好的爱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最终让人们能够拥有真正青山绿水。
参考文献:
[1]邹秀梅.我国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状况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6):119.
[2]李海燕.浅谈制约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因素及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探究(电子版),2012(7):56~58.
[3]高丹丹.土地资源的有效管理与合理利用[J].吉林农业,2014(04).
[4]燕鹤天.论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J].农民致富之友,2014(04).
[5]郑蕊.浅谈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1).
[6]车艳玲.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相关探讨[J].吉林农业,2013(02).
[7]徐晓燕,罗明.浅谈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及管理[J].农业与技术,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