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37030519870718XXXX;青岛沃隆食品有限公司 山东省青岛市 266000
摘要:在我国当前的大数据环境下,传统的高等学校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数据信息化管理的要求,如何利用大量的数据信息教学资源进行高校质量工程建设,确保高校专业技术和管理体系的优化升级,已经成为当前高校质量工程管理的主要方向。基于此,本文对大数据环境下质量工程项目管理进行了深入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质量工程;项目管理
引言
改信息化体制改革发展,使大数据逐步深入到市场的各个行业领域,以往的工程管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数据时代的变革发展。质量工程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简称,该项目是由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高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在大数据环境下,高校质量工程项目管理面临巨大挑战,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规模的扩大,使得社会对高校数据信息技术要求逐渐变高。因此,顺应大数据时代发展,为高校质量工程项目提供大量可靠、有效的数据信息具有重要意义。
1大数据概念及必要性
1.1大数据概念
大数据即传统概念上的海量数据、超大量数据,是当数据库中收集的数据量已经庞杂到工作人员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所需数据资源的筛选、整理等工作,更无法将截取的数据进行分析,组成人们能够读取的完整信息记录。在数据总量一致的前提下,通过研究对比传统的数据小规模独立分析模式和大数据模式处理方式发现,将各个不同集合的小型数据进行整合处理,能建立各个小型数据集之间的信息联系,得到一定的规律、结论。运用数据的关系属性,能够研究教育发展趋势、分析高校教学质量、评审高校改革策略等,为高校制定发展策略和发展目标提供参考。
1.2大数据提升质量工程项目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逐渐用于各个领域的资源共享,工程管理方面亦是如此,而我国的工程质量管理仅处于起步阶段,现有的管理信息系统不能及时地获取数据,并实现数据的共享,导致工程中所产生的数据无法全面收集,出现工程中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造成了一些安全与质量隐患,因此必须及时提升工程质量管理水平,构建相关技术平台,通过平台对内外数据进行获取,挖掘信息背后隐藏的价值信息,分析并整理质量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减少数据的不对称性,为工程质量的提升提供一定的支撑。
2大数据背景下质量工程项目管理的机遇和挑战
2.1改善传统死板化教学模式
高等院校是我国综合型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不是简单的科学研究机构。高校教育能树立学生正确职业道德观,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这一过程是长期拉锯战,一旦出现“填鸭式”固化教学思想,就很难顺应时代进行改变。填鸭式教学模式会使教师死板的根据教学大纲进行课堂教学,完全遵循原有的课堂活动计划,无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技术能力水平及时调整。但数据挖掘技术能保证教师根据教学中的繁杂数据信息,对教学活动进行预判调整。如通过教学数据分析、统计,分析何种授课方式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兴趣,何种教学内容能使学生更容易记忆、运用,何种课程时间段安排能确保学生对核心知识技能的高效掌握。甚至能根据实践教学实时数据信息,对学生的技术能力水平、行为意识动态等进行及时、有效了解,将各种不利因素扼杀在萌芽状态。数据挖掘技术不仅能使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数据信息,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有效调整,并且能实现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如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导,使高校教学方法更具前沿性、互动性。
2.2能促使教和学有机结合
教学数据信息是进行教学环境改善和及时发现教学问题的基础,将教、学两者有机结合,能提高高校在教学中的竞争优势,并有针对性的解决教学中的潜在不利因素。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和管理者,要结合教学科目的专业知识,以大数据分析为基础,对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行为意识和心理动态等进行记录、分析,整体评判高校教学专业水平,探索出更贴近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内容。另外,通过将大量教学实践数据进行整合,能从中找出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特性。这样不仅能实现高校学生实践显性数据,确保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专业技能掌握水平等进行准确把握,并且能根据学生的社团互动状况、社交网络情况等,判断出学生的隐形数据,构建高校的教学内外支撑体系,正确评价一个学生的真实价值。教、学的双结合能构建起弹性教学模型,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意识和理解能力,让学生能通过大量数据信息更准确进行自我定位,及时纠正自身存在问题,实现对自身学习情况和专业技能水平的主动掌握,树立高校以学生为导向的个性化改革。
3大数据环境下对质量工程项目管理的改进对策
3.1提高教师队伍综合能力素质
大数据环境实现了高校教学质量的跨越式提升,也使高校对教师队伍的专业技能、专业理论知识和其他相关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因此,不断提升高校教师综合能力素质也是现阶段我国高校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环节。大数据技术在高校质量工程管理中的广泛应用,能使教师及时、准确的了解并掌握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行为意识,教师要对这些学生的隐形和显性数据信息进行整理分析,这就要求教师具备教学数据信息的整理、处理及研判能力,这也是确保教师完成教学课程的重要因素。另外,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在实践教学中会生成大量数据信息,而如何在大量数据信息中提取有用信息,正确进行数据信息的筛选、整合、关联,是教师教学中非常关键的步骤。高校应该根据学校教师的能力素质水平,定期进行专业知识和大数据挖掘、处理技术的培训,开展大数据分析讲解课程,或者组织小组交流会,构建各学校、各科室教师的沟通交流平台,确保教师能真正掌握大数据技术,并将其运用到教学活动实践中,提升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能力素质。
3.2保持新时代的创新精神
科技时代的前沿路线,造就了大数据时代。高校管理工作不仅引入了信息技术进行高效的工作,而且还在与时俱进进行创新。高校管理工作人员不能被新时代的思想禁锢,而要在新时代的思想上进行创新。高校的教育事业需要进行思索和创新,不断的提升教学理念,加快创新步伐。高校管理质量的提升,需要吸收先进现代化科学技术、改善高校教育体制、提高管理人员的思想境界。
3.3创建高校质量工程管理体系
在高校质量工程建设中,创建完善的数据管理体系,实现高校教学体系的数据信息化管理。当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已经创建了质量工程信息管理体系,但在整体结构上无法真正做到数据信息资源共享,无法建立信息高效运转机制,并且从事相关信息管理的工作人员并没有专业的知识技能,不能真正发挥信息管理机制的作用。因此,高校在进行信息管理体系改革完善时,首先,要设置专门的高校信息管理部门,可以聘请专业人员,并让学校领导加入其中,制定信息管理监督规章制度,为信息管理体系高效、有序运转提供有力保障。其次,要制定相关管理技能培训规章,提升高校管理人员的计算机互联网技能水平,确保管理人员能准确搜集、整理各层次的教育资源,扩展教学数据信息的获取渠道,确保信息管理体系更规范、可靠。最后,要采取一定的奖惩措施,制定职工激励制机制,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工作积极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普及,提高了事物更新换代的速度,也促使数据信息呈几何速度增长。大数据在我国尚处于发展阶段,能为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庞大数据信息支持,提高高校质量工程管理质量水平。大数据环境对高校教育改革来讲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将大数据技术引入到高校教育工程中,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能极大地促进我国高等院校教育体制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青.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新思考[J].新西部,2017(25);105,108.
[2]林卉.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初探[J].现代职业教育,2016(27);174-175.
[3]阮绍萍.大数据背景下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新思路[J].科技视界,2015(9);11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