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新教材中的科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0/9/2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4期   作者:王海涛
[导读]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需要加强对于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王海涛
        四川省西昌市礼州中学  615014
        摘要:在生物教学中,教师需要加强对于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在知识能力的学习中,促进学生的深入发展,通过科学探究来实现生物知识的学习,在新课程的理念中倡导学生的探究学习,以理性的实验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同时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逐强化学生的科学实践应用能力,在知识学习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科学探究的过程,在理性的思考和质疑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关键词:高中生物;科学探究;课堂教学;教学策略
        引言:
        在生物教学中逐渐摒弃传统的成绩结果导向,而是立足知识学习的主线,实现对于学生三维目标培养,发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需要加强对于学生的综合培养,稳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通过科学的学习方法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通过科学的探究实验,让学生将知识学习转化为技能实践,在实践应用中拓展学生的思维的发展,实现对于学生的综合培养。
        一、高中生物学新教材的内涵
        在新版的生物教材中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中心,实现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实现对于学生的实践育人培养。高中生物教学目标集中对于学生,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的塑造,加强学生知识性的学习和输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运用进行有效的结合,稳固学生的基础知识,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从而建立起积极的生物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生物教学不同于以往的成绩结果导向,而是在素质教育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做到学科育人的教育理念,将教育理念落实到生物教学中,实现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
        二、高中科学探究的教学策略
        (一)创设趣味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设置趣味化的教学情境,将抽象化的知识概念具化到直观的情境之中,同时在情境教学中设置趣味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感知学习的过程中深入探究,在情境教学中,将知识性的学习融入到趣味性的探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情境教学的创设,教师引导学生在在探究思辨中,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教师通过问题导学情境引导学生的深入的思考,教师设置连贯性,层次性的问题,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探究思辨中实现对于学生的渐进培养,让学生根据问题的引导,在观察分析中,解决相应的问题,完成对于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根据探究思路和问题情境,根据主题内容对碎片化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和归纳,并且构建完善的思维的导图。通过趣味化的问题情境导学,引导学生在思考中深入学习。
        (二)合作探究,促进学生的认知学习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知识的教学转变为学生的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实验中实现知识的学习,教师可以提出实验的主题,然后对学生小组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组织学生小组之间进行科学探究实验设计。

教师提出实验主题: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引导学生小组进行猜想和假设,让学生设想在什么地方容易捕获鼠妇,同时对影响的环境因素进行分析。随后学生小组进行实验设计,根据实验的目的设计实验思路,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猜想进行实验验证,例如光对鼠妇的影响分布?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设置对照实验,利用实验装置设置一边明亮,一边阴暗的环境,观察鼠妇在一定时间内的活动变化情况,并对实验数据进行详细的记录,得出一定的猜想。学生小组交流实验数据,在对比学习的过程中,对实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同时学生之间可以讨论交流环境对于鼠妇分布造成的影响,得出相应的实验结论。在交流结束之后,总结出完整的实验报告,通过学生之间合作的科学探究,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实验探究中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学习。
        (三)技能实践,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
        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于生物的课堂教学,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生物教学中,将知识学习转变为学生自主探究的实验设计,让学生将知识理论和个人经验有效结合,在自主探究实验中让学生得到直观的认知学习。例如在“观察有丝分裂的实验”中,教师提出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解决问题,教师可以提问:培养根尖时选用旧洋葱还是新洋葱?学生在实验中通过观察分析可以得出,应该用旧洋葱,新洋葱尚在休眠,不容易生根。教师继续提问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能否看到染色体?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可以发现洋葱的表皮细胞一般不会分裂。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将知识的难点和考点,让学生在观察分析的过程中,进行自主实验探究,在自主探究中,通过技能的实验实践深化对于知识的学习。
        (四)生活化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
        科学探究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生活中完成知识学习创新创造,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鼓励学生设置主题项目的实验的实践,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创新创造的科学实践,学生可以以生活中常见的污水治理方法作为科学探究的主题,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实践研究,利用自己的知识对生活进行改造,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同时学生对自己探究的实验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并且作为个性化的生活实践作业。
        三、结束语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立足于教材教学,加强对于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从知识技能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完成对于学生实践应用培养,提升学生的知识认知学习。
        参考文献:
        [1]徐然, 胡斌, 黄燕. 基于问题导向的高中生物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以"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为例[J]. 西部素质教育, 2018, 004(010):209-210.
        [2]易玲, 江华明, 胡杰,等.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为例[J]. 西部素质教育, 2018, 004(010):215-215.
        [3]张锋. 指向核心素养达成的高中生物学教学变革——《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8, 000(004):17-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