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粒种子向美生长一一完整儿童视角下“向美”课程内容重重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0/9/2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4期   作者:张森
[导读] 每个孩子都有一个纯净的心灵,而对于美的教育,
        张森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长河街道江一幼儿园  浙江省  杭州市  310052

        摘要:每个孩子都有一个纯净的心灵,而对于美的教育,就是对孩子心灵上的启迪,美术学科具有独特的魅力,利用它独有的艺术特质能够有效的启迪孩子们对于美的追求与认知。作为幼儿园的教师,就要给孩子们建立起能够感受到幸福的纽带,创设一个既新颖又踏实的课堂氛围,不断地创新各个学科相互融合的教学模式,用教师的耐心和爱心以及教师所必备的专业性知识,在一点一滴中滋养和灌溉孩子们内心的艺术的种子,使得每一粒种子,都能向美生长。

        关键词:儿童视角;美学研究;课程指导

        教育的意义就是对生命的雕刻与塑造,也是为了培育人的灵魂。关于美的教育和美的滋养,那就是感性之处的审美素质核心,目前看来,我国在美育教育这方面的环境之中,对于感性的教育存在着很多不足的地方,如何能够做到把理性的科学素质与感性的审美素质合二为一,让知识能够与生命和生活引起共鸣,让孩子们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够深切的感受到幸福的人生,获得体验幸福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深度的思考和践行美育教育,点燃孩子们智慧的火把!
一、给孩子们建立起能够感受幸福的纽带
        成功在真正的意义上来讲意味着幸福,每一个单纯善良的孩子都渴望着成功,渴望着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来获得成功从而得到幸福的体验,所以说,在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主动给学生搭建一条路,这条路是让学生在学习当中能够通往美好的心灵之路。作为幼儿教师,要由读懂孩子内心的本领,包括孩子的所想和所悟,比如说,在现实的课堂当中,如果遇到不够大胆不够自信的孩子,他们常常在一些艺术实践活动中会产生一些畏惧的情绪,而且比较胆怯,有的时候会跟老师说:“老师,我画不好呀!”或者是“老师,您看这样画可以吗?好看吗?”等等类似的问题都表现出了孩子们的不自信和不大胆。这时候就需要教师是用语言表达去鼓励孩子。让孩子们感受到尊重和理解,并且建立起自信心。“用心大胆画吧,看自己能够完成什么样的作品。”“去享受自己画画的过程吧。”“这是你表现自己的机会哦!”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建议和指导,并不断地鼓励学生,与学生交流沟通。另外还可以通过与孩子的肢体接触的方式,拉近孩子与老师的距离,比如说,轻轻地拍一下孩子的肩膀,摸摸他们的小脑袋。这样可以让他们更加忘我地投入到自己的艺术创作当中去,形成自主学习的环境和氛围,能够使孩子在学习中体验到无限的乐趣。
同时,教师自己本身的和谐才是师生能够达到共同和谐的基础,作为幼儿园的教师,给学生们上的不仅仅是美术课程,更应该关注的是每个孩子本身的成长要素,像孩子的社会、情感、生理以及美感等各个方面,这样才能良好的运用教育的功能,实现对孩子的全面发展,促进孩子们对未来、对社会、对全人类的美好向往。
二、给孩子们创设出新颖又踏实的课堂气氛
        师生之间的关系奠定了课堂的基础,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得课堂更加的轻松、严谨、愉快,也能创设更加有秩序的课堂模式,孩子们才能从中感受艺术的创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扎扎实实的研究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这样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以及自身的素质。教师应该在美术专业的基础上,成为一名更加专业的“美术教育者”,孕育孩子的心灵,伴随孩子的成长。
1.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首先,作为教师,要提前把教材进行深刻的解析,吃透教材才能够创新教材,只有这样,视角才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把课堂的驾驭成功,把握在自己手里,让孩子们不再局限于课本知识的学习,而是从心底里真正感受知识给自己带来的心灵上的触动与感悟,并且利用新知识创作出更加有灵魂有意义的作品。

在课前研究的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点前后之间的关联性以及深入性,这样能够教学的过程中,形成一个知识体系,利用孩子从前学习过的旧知识,引发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思考与理解,利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很容易被触动,从而跟随老师的脚步,一点一点的渗透。
        其次,教师在进行备课的时候,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材的客观内容相结合,我们所在的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教师关于教学这方面的相关的资料比较丰富,有很多优秀的课件教案等可以适当地利用,但是切记不可生搬硬套,我们对于自己所教的学生要充分的了解,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去借鉴一些资源形成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师应该用自己的教学魅力去打动学生的心灵,感受到美的灵动,不能够使用统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面向每一个班级,不能只是单纯的为了教而教,更加应该注重学生的学。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该以实现学生的学为目的,不仅要调整好自己的状态,也要重视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美。
        最后,教师不仅要积累自己的文化底蕴,还要对课堂知识进行扩展,争取成为灵活驾驭课堂的优秀老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授课、科研以及应变能力,驾驭课堂的同时服务课堂。
2.实施高效有趣的教学过程
        课堂的流程应该既是流畅的也是清晰的,现在很多的教师的授课方式相对比以前来讲,已经改变了很多。教师不再像从前那样,只有超强的专业能力,现在更多的开始关注自己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法,还有教学的艺术。教学的实施通常最能直接体现出教学的艺术所在,教学的实施必须具有实际可操作性才可以,不能一味的追求花样的繁多,而丢失了最初的本意,也就是教材的本身。在对学生进行分析的时候,要围绕着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教学目标来切入,所有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都是为了教学目标而设定的,不能做一些没用的、花里胡哨的东西,浪费学生的课堂时间。
3.使用实际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的中心实际上就是改变教学方法,一般来说,如果用对了学习方法,那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事半功倍。教师需要充分的对学生的学习现状以及对应的学习进行了解和掌握,采用一些比较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来实施自己的教学过程,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教师要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上面,选择一些比较实用、简单又比较直接的方式来教育学生,让学生能够说明白、看明白以及想明白,这样学生在进行实际的课业操作或者是艺术感受的时候就能够表现出教师想要达到的学生效果。教师在进行研究教材内容的时候,应该按照学生的需要去创设出一些与知识相关的活动场景,能够给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体验,形成一种好的氛围,把学生们的创作表现欲成功激发出来,使得学生自己主动的全身心投入到教师所设定的活动中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那么学生就会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师所组织的活动中来。教师通过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了解学生的同时,也建立起比较深厚的友谊。所以教师必须要深入到教材内容之中,结合着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求知欲,吸引学生的眼球和目光,能够高效地达到理想中的教学效果。
        为了让学生更加愉快的学习,让教师的教学效果更显著,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的实践不断的反省,在实践中找出不足,也在实践中展现自己的优势。每次上完一堂课程之后,教师都应该认真思考并做出反思,把自己的反思于感悟记录下来,并真实的记录学生的反馈。对于很多精彩的上课片段,比如说学生的创作和学生的语言画面等,也要及时的进行记录,这对于教育科研来说是非常有用的。重视日常教学的反思,能够快速有效的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每次遇到难题的时候都要积极主动的去解决难题,这样才能保证后续的教学更加有备无患,胸有成竹的面对以后的教学问题。

参考文献:
        [1]邢春丽. 浅谈在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素养[C].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南昌会场)论文集(三).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83-86.
        [2]房晶晶.发现美,欣赏美——小学美术鉴赏教学策略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07):168-169.
        [3]朱雨彤. 美育融入幼儿语言教学活动的路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