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玮
日照市天津路中学 山东 日照 276826
摘要:随着新时代的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互动教学模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重拾于课堂之上。互动教学能够创造积极和谐的课堂环境,加深学生的课堂感知,是深化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性质使教师很有必要在教学时采用互动教学的模式,进而让学科的法制性、体验性、道德性得到充分展现,强化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感知,进而促使立德树人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关键词:立德树人;初中道德;法治教学
引言
随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为了实现该学科的教育目的,教师需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传统思想品德教育模式,以此来满足新时期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发展需要。同时,教师要善于将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内容与中华传统美德进行有机结合,将传统元素渗透到当前实际教学当中。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同流合作,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学习的兴趣。此外,在道德与法治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将道德与法治与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进行融合。因此,教师必须采取全新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以此来提高初中生的综合素养,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觉悟。
1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性
在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的培养尤为重要,它能够为其他科目的学习提供支持与帮助,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于知识的学习存在着很大的被动性,所以,要想实现学生对于知识的有效学习,教师就要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进而在不断的互动中将知识进行有效传递。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中,要能够做到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2立德树人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措施
2.1深入挖掘道德与法治教材资源
具体调查研究发现,传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存在内容过多的现象,且有大量道德与法治重难点内容。很多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为了节省课时,会省略一些不是考试重点的内容,尤其是德育方面的知识点。这就会导致很多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认为德育知识并不重要。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转变原有的教学思想。首先,教师应在备课时充分且全方面地解读教材,无论是考试的内容,还是对初中生品质有益的内容,都要做出正确判断,保证初中生在掌握政治知识的同时,获得道德方面的提升。其次,很多传统政治教材中的知识点都较老旧,与当今社会关系不大。这就会影响到初中生对德育知识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及当今社会背景,有效地调整授课内容,提升初中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积极性。例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定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有效引导他们通过社会实践充分理解德育知识,如到社区打扫卫生或参加社区活动等。通过这些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内容,初中生将更深刻地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在讲解有关“资源”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想快递行业,引导他们观察资源的流转,还能让他们了解到快递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在快递配送较慢时,能理解并体谅快递员。
2.2注重生态体验,实现自我教育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运用目前较常用的情境教学手段,具体地强化初中生的教育体验,在此基础上,凸显初中生的主体地位,进而更高效地提升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效率及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质量。
例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应根据初中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积极构建有关生态文明的立德树人教学情境,帮助他们从自身实际体验出发,深入理解课上所学的道德与法治内容,进而培养更坚定的生态保护理念与道德品质,逐渐在实践体验中实现生态行为的内化,提升道德与法治综合素养。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初中生参加有关“亲近自然”的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亲眼目睹城市里的汽车尾气等污染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危害,有效增强初中生的生态体验,帮助他们更深刻地体验生态文明教育,同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道德与法治学习习惯,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
2.3不断创新教学手段
学生的个性差异比较显著,特别是正在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很容易受到误导,一旦老师的教学方式不对,学生就可能误入歧途。所以教师可根据学会说呢过的特征进行教学。例如针对于一些比较调皮的学生,教师可用各类教学犯罪的案例进行开导,让其知道作为学生应当遵守法律法规,需要和其他同学和睦相处,互帮互助。又例如针对于一些家庭不完整的学生,教师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和他沟通,转移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温暖以及教师对于其自身的鼓励。其次政治教育应当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状况,从而能够调整学习难度以及速度,避免学生因为几次考试失利从而放弃学习。例如教师在布置课后习题可以按照分层法来进行布置课后作业,成绩比较优异的学生可以布置难度比较高的习题,同理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可以布置一些比较简单的习题,从而才能够保证学生得到恰当的训练。教师需要时刻关心学生的心理状态,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工作。本文提出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很多方面来进行辅助教学,例如多媒体设备播放,通过多媒体技术来播放一些视频来加深学生的印象,例如雷锋事迹以及感动中国人物等等,从而激发学生的潜在情感,立志成为高素质人才。另外教师还需要让学生大胆提出自己内心的想法,例如以价值观为例,不同的学生拥有不同的价值观,对于不正确的价值观,教师需要纠正学生的观点,在教学的时候也可以播放相应的音乐来产生共鸣,通过这种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能够实现德育教学理念渗透到学生的思想当中。
2.4问题形式的情境
学科问题是师与生进行情感或知识沟通的主要方式。教师用教学的问题能精准地了解到学生对学科新知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进而对他们进行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的教学。同时,学生在探究、分析、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参与感、自信心和成就感等均可以得到很好的提升,进而更加热情和积极地投入到新知与技能的学习中来。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时应注重使用道德与法治问题,为学生创设紧贴教材和学生实际的问题形式的道德与法治情境,让学生能够在道德与法治问题的驱使和指引下,对道德或者是法治的内涵进行探究与分析,进而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率。例如,在讲述“友谊”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可提问,如“你觉得好朋友关系应该是什么样呢?”“你有好朋友吗?”“说一件他的事情?”等,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结语
传统的应试教育当中看重于学生的理论知识,从而忽略了学生的素质教育,在当今快速的发展的社会当中,传统的教育已经不能够满足目前的社会需求,应当从多方面进行素质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材中涉及到诸多方面关于传统道德文化的元素,为了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质量,实现其教育教学目标,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提高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视程度。同时,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道德元素,并将其与中华传统美德进行有机结合,以恰当的教学模式展现出来。此外,教师要注重传统经典、名言名句的总结与归纳,并将此部分内容与教材相关内容进行密切联系,以此来实现二者之间的相互整合,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进而达到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文化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赵旭明,王润霞.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互动教学[J].学周刊,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