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教学如何有效互动 ——基于初中数学《圆的认识》案例

发表时间:2020/9/2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4期   作者:杨晓凤
[导读] 初中阶段数学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和实施
       杨晓凤
        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市第一中学  
        摘要:初中阶段数学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和实施,对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特别是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更是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所以本文也是基于初中数学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重点了解到互动教学形式在课堂中的有效应用策略,并且以《圆的认识》这一课程为例,希望能够真正地发挥出互动教学的优势,真正的实现课堂的有效互动,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互动教学;初中;数学;《圆的认识》
        前言:数学知识一直以来,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都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主要就是因为数学知识中所包含的内容众多,要求学生拥有良好的逻辑性思维能力,才能够理解其中复杂的知识点。因此还需要找到正确的课堂教育方法,才能够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本文就是以《圆的认识》这一课程为例,通过案例的分析,了解到互动教学法在课堂中的有效实施策略,以便于保证学生能够真正的通过合理互动,掌握更多知识,提高学习效率,进而促进学生未来的发展和进步。
        一、初中数学《圆的认识》案例
        师:大家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画个圆呢?
        生:有。
        师:下面就请同桌两人合作,用学具或自己所准备的工具尝试画圆,比一比看哪一桌的同学想到的办法最多。
        师:老师这里有四个同学的作品请仔细观察,你们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
        生:大小不一样,画在纸上的位置也不一样。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谁来说说看。
        生:圆规的针尖放在纸上的位置不一样。所以圆放在纸上的位置也就不一样了。
        师:圆规针尖这个点叫什么?
        生:圆心。
        师:那么圆的大小是谁来决定的呢?如果要用一条线段表示圆规两只脚间的距离,该怎样表示?试试看。
        师: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来表示,这条线段就叫这个圆的半径。数学上用r来表示。
        师小结:在一个圆内,半径有无数条,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我们可以用字母r表示半径。


        二、初中数学《圆的认识》教学中互动教学的开展策略
        (一)让学生在互动教学模式下产生学习动力
        互动教学方法顾名思义就是需要通过有效的合作、探讨、分析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课堂上的互动可以分为师生之间的互动,以及生生之间的互动。在这样的互动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真正地深入对课堂知识内容进行分析,也能够实现思维上的互相交流和碰撞,以此达到知识学习的最佳效果。通过以上《圆的认识》这一教学案例能够看出,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拥有着简单的互动,能够利用同桌两人合作的方法实现生生的互动。但是整体互动的效果并没有达到最佳的状态,互动的流程过于简单,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
        《圆的认识》属于几何这部分知识中比较重要的一项内容,几何知识的讲解可以找到更多具有趣味性的方法,所以在教学的互动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利用良好的互动模式,帮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例如:在课堂导入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深入地进行互动,探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圆形有哪些?你已经掌握的与圆有关的知识有哪些?通过这样的问题提出,学生可以带着问题深入到生生互动的过程之中,彼此之间交流和探讨,说一说自己已经拥有的知识和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在彼此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使课堂立足于学生的视角,真正的发挥出以生为本的教育优势,也能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掌握本堂课所讲解的重点内容,通过互动的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为学生后期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通过课堂互动教学,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其后期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良好教育工作的开展和实施,能够让学生在最佳的状态下吸收知识,提高自身的能力。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还需要采用正确的知识传授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环境下,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依然以以上所提出的《圆的认识》这一堂课教学案例为主,采取的都是师生之间一问一答的方法,这样教师无法真正的掌握每一个学生知识学习的现状,学生也不能够清楚地与教师表达自己当前知识学习的进展状况。所以还需要利用有效的互动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能够积极地与教师进行沟通,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在引出圆心这部分知识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进行思考,为什么只有圆规针尖这个点才叫圆心,其他的点不叫圆心?这一个圆中有很多个点,大家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所代表的是半径,通过圆心和半径的概念以及特征,你能够联想到圆的其他哪些特点?这样的方法就可以使整个课堂走上发散性的道路。在学生探讨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深入到学生的内部,了解到当前学生对于知识掌握的现状,对于学生错误的认知加以纠正,最终教师再给予总结把圆形的概念、特点和相关知识进行梳理,这样的课堂教学过程能够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地发散自己的思维,说出自己的想法。在师生和生生互动的过程之中,也能够打造高质量的课堂教学环境,以此提高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的进步。
        结论:综上所述,根据以上《圆的认识》这一课堂的教学案例可以看出,教师在采取互动教学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也有针对性地找到了课堂有效互动的具体方式和策略,希望能够真正的优化数学课堂教育效果,使学生在初中阶段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提高学习的能力,进而保证后期能够为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石福林.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教学举措分析[J].科技资讯,2020,18(18):167-168.
        [2]卜建红.“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18):167.
        [3]李菊平.信息化高效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名师在线,2020(11):89-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