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留守儿童一个斑斓的世界 ——以美术教育引导留守儿童行为偏差的叙事研究

发表时间:2020/9/2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4期   作者:周芳
[导读]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周芳
        广东省韶关市浈江区执信幼儿园    广东韶关     512023

        【摘要】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美术教育与幼儿园其他领域的学科一样,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美术这种充满独特魅力的自我表达方式,在多方面影响留守儿童的心理。本文通过观察留守儿童存在的行为偏差问题,探究美术教育对其心理健康起到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美术教育,留守儿童,行为偏差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2019年9月,我怀揣热爱孩子、热爱幼教的初心,大步走进某小镇一所成立不久的农村公办幼儿园,开启了我人生中最光荣而又充满未知的支教生涯。
        令我始料不及的是,我任教的班级里竟然有59%的孩子是留守儿童。他们的双亲或单亲在外地务工,由文化很低或不识字,需要种菜、卖菜或打工挣钱的祖辈照看。这些孩子和我对视时经常不敢直视我的眼神,回答提问声音很小或没有声音。有的孩子一点小事就很紧张,一天向老师告状无数次。部分孩子遇到困难不主动寻求老师的帮助,哭或自己默默忍受。一半孩子喜欢自己一个人玩,不会或不愿意与其他小伙伴一起分享。多数孩子词汇量少,表达不流畅,对看书不感兴趣,喜欢把书本扔来扔去。有的孩子脾气暴躁,没有朋友,缺乏礼貌,容易和小伙伴发生争执。还有的孩子指甲长期不修剪,指甲缝发黑,总是需要老师个别帮助。
        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的种种行为偏差,其实也折射出来自社会、家庭、幼儿园的问题。
        一、社会原因
        我班82%的家长是高中或高中以下学历。其中41%是高中学历,36.5%是初中学历,4.5%是小学学历,只有18%是大专或本科学历。家长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收入也相对偏低。为了提高家庭生活水平,很多家长离开家乡到城市务工,他们多数是从事繁重且收入不高的体力劳动。在承受沉重心理压力的同时,也给在家留守的孩子心里留下沉重的阴影。
        二、家庭原因
        由于孩子父母文化水平偏低,对于孩子的教育重视不足,无法用正确的方式教育孩子。他们远在外地,不能给孩子及时的沟通和引导,导致留守儿童与父母产生隔阂,关系冷漠。
        三、幼儿园原因
        这所幼儿园大多数的老师入职才一年,他们年轻,缺乏教育和育儿经验。目前尚处于适应新环境,磨合新工作的阶段,对留守儿童不能从他们的心理出发,给予更多的关爱与引导。
        对于那么多孩子因为长期与父母分离,得不到父母应有的关爱,产生种种偏差行为,我感觉很痛心。而当我无意中发现幼儿园课室里、走廊上为数不多的幼儿绘画作品,是那么的小,那么的了无童趣,我的脑海立刻闪出一个的念头:我要教这里的孩子学画画!
        英国艺术教育家赫伯.里德在《通过艺术的教育》一书中指出“艺术应为教育的基础,美术教育的使命就是通过艺术来教育人,也就是说它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留守儿童从小缺少父母的亲密陪伴,他们的童年是缺少靓丽色彩的。我愿意张开自己热情温暖的双臂,去拥抱他们的孤独、焦虑与不安。我想带着他们勇敢地去发现美、感受美,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在斑斓的世界里获得更多的自信与快乐!
        我决定在任教的中班开展美术课题研究。然而,工作刚开始就遇到了不少困难:
        一、幼儿园经费紧张,购买的美术工具、材料品种和数量都很有限。
        二、幼儿的美术基础为零,因为他们几乎没有参加过美术活动。
        三、家长们不认识我,我在家长微信群发布的消息没有人回应。
        此时的我左肩扛着重重的困难,右肩挑着满满的责任。但是,自己决定要做的事情必须坚持下去!
        我首先解决的是美术学习工具和材料不足的困难。我把旧报纸裁小,当练习的画纸。收集打印室里的废纸、街上派发的传单、卫生纸卷心、废旧盒子、酸奶瓶、纸皮、树枝等废旧材料,随时备用。我把家里装食物的塑料盒洗净当操作小盆,垫花盆的碟子当调色碟。在上下班途中不忘四处搜索有用的废旧物。同事们时常调侃我:“周老师,你又看上什么了?”
        接着,我开始着手训练孩子们熟练执笔、握剪刀。我利用餐后活动时间,让孩子们在废纸上画自己会画、想画的东西。熟练后就学习握剪刀剪纸。孩子们练习的时候,我会仔细观察,特别是有行为偏差的留守儿童。我注重培养孩子们安全使用剪刀的常规。例如:个别孩子在练习剪纸时拿着剪刀走来走去,其他孩子看到后感觉害怕。我第一时间是制止他们的危险行为,然后了解他们违规的原因。当我知道他们走来走去只是因为想和喜欢的小伙伴在一起剪纸时,我忽然发现孩子们其实特别单纯,他们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糟糕,只是还小、缺乏安全意识罢了。
        为了吸引孩子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我精心设计每一次的活动。我喜欢和孩子们聊天,因为他们常常带给我灵感。我选择的内容往往是孩子们熟悉、喜欢的,创作形式是多样、富有变化的,材料是安全、环保且丰富的。例如:我用超轻粘土、吸管、酸奶瓶教孩子们做插在花瓶里的花;用树枝、毛笔在石头上画七星瓢虫;用老师和小朋友的手拓印海里的大鱼、小鱼;用蘑菇钉玩具拼大嘴鸟。我会有意无意把一些小任务分给那些内向、不自信、爱捣乱、注意力不集中的“特殊”孩子。抚慰他们因为父母远在外地渴望被关注的内心,让他们时刻感受到老师是喜欢他们、重视他们的。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我利用实物、图片、PPT、小视频等直观形象的方式,让孩子们对即将要创作的事物充分了解。例如:在画铜钱草之前,与孩子们一起种植、照料铜钱草,随时观察两种铜钱草的变化。在组织手工活动《照相机》之前,我把一部废旧的照相机放在区角里,让孩子们足足玩了一周的拍照游戏。只有对即将创作的事物充分了解后,才会引发幼儿更多不一样的想法,创作出来的作品才是丰满、独一无二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我特别注重保护孩子们的奇思妙想。我不在意他们画的好不好,像不像,我鼓励他们和别人画的不一样。每次孩子们画完,我会引导他们讲述自己画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画。同时,我会把更多回答问题的机会留给“特殊”的孩子,让他们在一次次的锻炼中,敢于表达,增强自信。我把孩子们分享的过程拍成短视频发到家长群里,让所有家长都看到。有一位在东莞工作的爸爸感慨地说:“如果不是听了孩子的解说,我真的看不懂孩子画的是什么。”
        此外,我总是让孩子们亲自把作品夹在阳台的美术墙上,让大家都看见。有时,我还会带着孩子们拿着自己的作品去其他班分享。此时此刻,孩子们是最开心、最自豪、最幸福的。
        孩子们学习美术的点点滴滴,我都拍照发给家长看。让家长知道孩子在做什么,这样做有什么意义。我毫不吝啬对孩子们的赞美和鼓励,有时还会分享孩子们的童言趣语,让远在异地的家长知道老师一直在关注他们的孩子。一年来,家长们在微信群里陪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看着他们的画一天天的丰满。他们渐渐喜欢上我这位热情、开朗、负责任的老师。在我的建议下,很多家庭会给孩子准备一些画纸、画笔、一把小剪刀,让孩子在家随时想画就画,想剪就剪。有趣的是孩子们一定会要求家长把自己的作品照片发到班群里,等待我给他们的点赞。
        最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几个有行为偏差的留守儿童通过学习美术,在社会交往、行为习惯、自信心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例如:斌斌(化名),一个原来特别容易发脾气,经常大哭大叫、摔东西、打人的孩子,自从爱上画画,在幼儿园里画,在家也画。原本说话结结巴巴的他,因为经常向大家分享自己的画作而变得越来越流畅。有一次我教小朋友们画了大嘴鸟,他就在家里连续一个星期画大嘴鸟。每次带作品回来给我看时,总是神采飞扬。斌斌妈妈听从了我的建议,也从原来每周回一次小镇,变成尽量每天赶回小镇陪孩子。有了妈妈和画画的陪伴,斌斌发脾气、打人的次数明显减少。他开始喜欢上幼儿园,愿意和小伙伴交朋友。每天放学,他总是排在队伍的最后面,为的就是拉着我的手下楼梯。在我即将结束支教工作离开之际,斌斌妈妈专门为我订制了一面锦旗。她告诉我:孩子自从跟我学画画,每次提到我孩子就很有归属感,而且总是画很多画要带给我看。连原来脾气暴躁的外公也特别认同我给孩子带来的改变。还有明明(化名),他是个很乖、不爱说话、特别不自信的孩子。他的父母都在佛山打工。每次老师在班群里发照片,他爸爸就特别担心孩子是否能学会,是否敢主动回答老师的提问。为了帮助明明增强自信心,我经常让他帮忙发书、发画笔还有玩具。在我的鼓励下,过去眼神游离的明明在绘画活动中表现出不同于其他孩子的特质,他涂色、装饰花纹特别细致。每次别的孩子画完出去活动,他完全不受影响,坚持把自己的画画完。他创作的作品《花花裙》运用不同颜色的水彩笔,分色块来回画细线装饰,使作品看起来具有纹理感,色彩绚丽、亮眼。在期末的画展活动中,明明的奶奶看着孙子一大沓漂亮的绘画作品,激动地眼泛泪花。她立刻买了块黑板给明明在家里画画。
        事实证明,美术教育活动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积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一、美术教育活动让孤独、焦虑、缺乏安全感的留守儿童获得和谐平静的心理环境。他们的情感在自由轻松的创作过程中得到释放,在色彩丰富、自由畅想的童画世界里,获得轻松与愉悦。
        二、美术教育活动有助于留守儿童勇敢表现自我,增强自信。他们在美术活动中的尽情表达与大胆创造,使自己体验到成功,获得自信与快乐。
        三、美术教育活动能有效提高留守儿童的表达能力,帮助他们提高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使留守儿童能从容自如地与他人展开交往,建立与他人的信任感。
        四、美术教育活动有助于留守儿童宣泄不良的情绪,使留守儿童积压在内心的紧张、压抑、愤怒得到净化,从而形成良好的健康人格。
        综上所述,美术教育以其独特、灵活的教育内容和方式,给留守儿童一个斑斓世界的同时,提升留守儿童的智商与情商,使具有行为偏差的留守儿童获得积极向上的内驱动力。作为一名在农村幼儿园工作过的老师,我深刻体会到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特别需要关注、关爱的群体。希望社会、家庭、幼儿园加强沟通与合作,让更多行为偏差的留守儿童得到正确的教育与引导,让他们柔弱的心灵获得及时的呵护,使他们成为身心健康,为祖国未来建设发展发光发热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 泉州儿童发展职业学院 福建泉州362000. 陈鹤琴的幼儿美育思想述略及其启示[N].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第21卷第2期2007年2月
        [2]常敬梅.农村幼儿园有效开展美术活动的几种途径[J]. 甘肃教育?2017,(17),74.
        [3] 覃春铭?李晴.乡村美术教育惊心的“边远”——关于城乡美术教育差异的思索[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1,( 04) :10.
        [4] 叶青松.导致农村留守儿童行为偏差的客观原因[J].新课程学习.中2015年第04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