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发表时间:2020/9/2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2期   作者:马桂凤
[导读] 自信心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心理品质,是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个性的
        马桂凤
        山东省博兴县锦秋街道中心幼儿园  

        摘  要:自信心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心理品质,是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幼儿儿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自信是走向成功的起点,自信的孩子能积极地参加各种活动,主动地与他人交往,勇敢地面对困难,较快地适应环境,大胆地尝试新事物。而缺乏自信的孩子并非不聪明,而是一种“不敢”“不行”“不好”的消极的内心体验,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自卑、焦虑、敏感的性格,从而影响幼儿的个性健康发展,甚至会对幼儿的一生产生不良影响。
        关键词:自信心;培养;锻炼
        那么应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给幼儿以鼓励和肯定
   “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激励的条件下,其自身潜力的发挥是平时的2至3倍。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技能,而在于唤醒与激励。因此,对于幼儿的任何进步我们都要适时地给予鼓励和表扬。当孩子主动地向老师或客人问好时,正确的表扬应该是:“你真有礼貌!”我们成年人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特别是要给予发展慢的孩子以更多的关怀和鼓励,让孩子懂得人人都有长处。让孩子从成人的赏识和夸奖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他就会觉得“我能行”“我一定能干好”,从而树立起自己的自信心。
        二、要给孩子创设成功的机会
        自信心实际上是对自己的一种认识,幼儿时期正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要想让幼儿从自身获得信心,感受到自己实力,我们就必须给幼儿以充分的信任,帮助幼儿通过亲身实践经历产生对自己能力的正确认识与评价。对于身体素质差的孩子,我们要给予他更多的鼓励和帮助,陪伴孩子参加各种体育锻炼;对于自理能力差的孩子,我们就要多给他练习的机会;对于手工、绘画、舞蹈技能较差的孩子,我们要耐心指点。使孩子逐渐树立对自己的正确评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做一些容易完成的事,使孩子有机会获得成功的机会,成功后再增加难度。当孩子取得成绩时,应及时表扬,充分肯定进步。即使孩子失败了,也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让他再试一试,使他们知道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获得成功,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从而产生积极而愉快的情绪体验。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鼓舞力量,成功的体验会增强幼儿的学习动机,激发幼儿进行再尝试的欲望。

因此,我们应努力创设成功的机会,帮助孩子获得能力,使孩子实现成功的愿望,从而培养自己的自信心。
        三、要及时调整对孩子的期望值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就是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赏识和信任孩子。教师的言行对幼儿自信心的树立有很大的影响。教师的微笑、点头、抚摸等都是给予幼儿很大的信任和支持。幼儿也会在老师信任的目光下、支持的话语中,重新树立起自信。儿童的阅历和能力是有限的,在许多事情上容易面临困难与挫折,因此,我们一定要了解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切不可“拔苗助长”。我们对孩子的期望值要与孩子的身心发展及所处的客观条件相适应,必须是孩子努力就能达到的。如果发现这一期望值不适合孩子的实际发展状况时,就应及时调整,避免孩子经常处于踮着脚尖还够不到苹果的处境。因为多次的失败会降低孩子对自己的评价,丧失信心。因此,我们要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及时调整对孩子的期望值,从而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四、注重实践,因材施教,激发其自信心
        自信心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因此幼儿不管是在家还是在幼儿园,我们都应该为提供一些自我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平时,要多给孩子一些展示自己的机会。在注重实践的同时,我们还应注重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比如:在折纸活动中,差的幼儿,教师可以先折出印痕来,让他顺着教师折出来的完成折纸任务;对待能力一般的幼儿,只需在难点上加以指导,他就能顺利完成;对待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先引导他通过观看示意图学习完成折纸任务。这样,在活动中,教师“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幼儿,提出不同的的要求,通过幼儿自身的努力,幼儿都完成教师所交给的任务,从而增强了幼儿学习和生活的自信心。
        五、要增强家园合作的自信心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位老师,只有幼儿园中的教师的鼓励、表扬,而家长却贬斥、否定幼儿,是无法实现培养和建立幼儿自信心的。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家长是“幼儿第一位教师”作用,及时向家长宣传幼儿自信心培养的重要性及正确的教育原则和方法。同时,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了解家长的教养态度,亲子互动方式等情况,并针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对家长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此外,要鼓励家长及时向教师反映孩子在家的自信心表现,以利于教师了解情况,更好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总之,自信心是幼儿成长道路上的基石,是学习过程中的润滑剂,是生活中必不是少的勇气。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通过各种活动,使幼儿学会辩证地认识自我,既看到自己的优点,又发现自己的不足,使他们在一次次地尝试、探索、创造中,不断地证实自己,增强自信心。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