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品德之我见

发表时间:2020/9/2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2期   作者:贺彩霞
[导读] 幼儿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幼儿期是人生的初始时期
        贺彩霞
        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第二幼儿园  718500
        幼儿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幼儿期是人生的初始时期,也是幼儿模仿、学习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孩子可塑性强,自控能力较差,正如洛克的白板说:这时的幼儿就像一张白纸,任由环境以及我们成人来渲染和涂抹,那么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培养幼儿良好品德就从这个时候开始。 “木匠的儿子喜欢斧锯、兵家的儿郎早识刀枪”。道出受父母观念的支配、情感的熏陶和行为的带动,因而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和父辈类似的对某些事物的态度。事实也验证,一般来说,家庭主要成员的语言说教、行为规范、学习条件、工作岗位、职业特性、道德水准等都在强烈的影响着他们子女的行为态度。 古人云:“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三岁就已接近成人水平,七岁幼儿的性格品德就基本确定。为此,决不能错过这个时机。多年来的幼教工作实践证明:三岁至六岁的幼儿是智力发展中最活跃的时期,所形成的品德、品格、知识往往影响终生。因此,我们必须自觉的、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一、创设文明环境,营造礼貌氛围
        我们幼儿园,全园统一布局,各班独具匠心,为了给孩子创设一个文明礼貌的环境,我们从最基本的出发,一进门厅处,简简单单的一句“我爱幼儿园”,体现了老师们和孩子对幼儿园的爱,让我们的孩子和家长感受到了别人对自己的尊重,紧接着,各个班级门口都摆放着一块关于文明礼仪、品的培养的展板等等让孩子深入到文明礼貌的氛围里,潜移默化的形成礼貌习惯。其次,各个班级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将班级活动区域、盥洗室、睡眠室等经常接触的地方。比如各班洗刷间的“小心地滑,防止摔倒”;饮水吧处的“排好队伍,不争不抢”;衣帽橱处的“请叠整齐”等等,在充满品德教育的环境中,孩子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

另外,在日常的生活中,老师主动像小朋友问好,说再见、请怎样等,和家长、同事交流时,时刻注意使用礼貌用语,注意言谈举止要大方合体,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在这个文明的环境里,我们的孩子天天在进步,见客之礼,待客之道,在潜移默化中成为一种习惯。
        二、教师树立榜样,身教胜于言传
        教师是幼儿模仿的重要对象,教师的日常行为、言谈举止和情感态度随时都对幼儿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充分说明了以身作则的重要性,根据幼儿可塑性强的特点,除了要求家长配合我们的工作外,我们老师更应该严于律己,为幼儿切实做好表率,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像是每天坚持做到笑脸相迎每一个幼儿和家长;主动与幼儿打招呼;和每一位小朋友交流时温和有礼貌,就像朋友一样;在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启发带动下,我们园的孩子们都能够主动与教师、小朋友问好,打招呼,与家长说再见,和伙伴友好相处等等。
        三、家园携手共进,促进幼儿品的培养
        幼儿品德教育的质量与效果,离不开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幼儿留下很深的印象,家长的一举一动都要堪称为幼儿表率,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最早、最近的模仿对象,我们老师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并通过电话、家长会、接送孩子时间与家长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将阶段性的主要活动及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活动与表现,请家长要积极培养幼儿文明礼貌的习惯,引导幼儿关心他人、同情他人和尊重他人;另外,建议家长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努力创造一个温馨、友爱、文明和谐的家庭气氛,潜移默化地熏陶孩子的心灵,使他们在愉快的环境中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幼儿品德教育,必须家园同步进行,我们一起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社会氛围,持之以恒,坚持到底,让我们的孩子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对幼儿的文明礼貌教育形成行为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我们抱着滴水穿石的态度,从一点一滴、一招一式的地方抓起,运用多种办法、多种形式、生动活泼地对幼儿进行文明礼貌的教育和行为训练,我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一定会在成功的喜悦中享受甘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