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酒精性肝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及针对性护理措施

发表时间:2020/9/17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6月11期   作者:程菲 田红梅
[导读] 探讨酒精性肝病患者心理特征及针对性护理措施。

程菲   田红梅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病患者心理特征及针对性护理措施。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于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60例酒精性肝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分析其主要的心理特征表现,并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入选患者中存在的主要心理特征为侥幸、悲观、抑郁、焦虑、恐惧、对抗以及偏执等表现,经过护理干预后,每项心理状态均呈现良好改善(P<0.05)。结论?在酒精性肝病患者中存在多种不良情绪,需及时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手段,缓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而提升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心理特征;酒精性肝病患者;针对性护理;措施;分析
引言
   酒精性肝病作为临床上极为常见的内科疾患,具有病程长、复发率高且并发症多等特点,由于大部分患者对于酒精有着较高的依赖性,存在长期酗酒情况,不仅会降低生活质量,还会对预后带来不利影响。同时在治疗期间伴有多种不良心理,导致临床治疗难度加大。因此需要及时把握患者的心理特征,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鉴于此,本次研究在酒精性肝病患者中,首先分析其心理特征,并予以针对性护理措施,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我科室接 受治疗的60例酒精性肝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在25~75岁,平均年龄为(42.56±3.45)岁,病程为5个月~5年,平均病程为(2.32±0.56)年,其中45例酒精性肝炎、15例酒精性肝硬化。入选患者均通过临床相关检查确诊为酒精性肝病,且同意参与研究知情。
   1.2方法
   针对性护理措施:(1)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护士应积极与患者沟通,获得患者亲属的大力支持,给予患者更多的关爱和鼓励,并督促患者停止饮酒。(2)健康教育:多数患者对自身疾病缺乏一定的认识。临床护士应对患者进行教育,使患者清楚地认识到饮酒是发病的主要因素,而禁欲能有效地促进患者的康复。在病房走廊设置公告栏,采用通俗易懂的材料,让患者清楚了解本病的相关症状、治疗方法和护理干预措施。(3)心理干预:1)对于存在侥幸、忽视等心理状态者,需要使其更快速的进入到患者角色,叮嘱患者必须戒酒,告知且使其正视疾病的诱发因素,并鼓励患者摆正患者心态,主动接受治疗与干预;2)对于偏执与固执心理状态者,护理人员自身需要控制情绪,耐心并主动的给予患者心理疏导,使用温和、亲切及宽容的态度获取信任,尊重并关系患者,在治疗期间努力指导患者自觉调整情绪;3)对于存在悲观、抑郁等心理状态者,需要积极与患者沟通,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情况,并鼓励患者主动宣泄自身想法与情绪,护理人员需站在倾听者的角度上,理解和关心患者,同时为其讲解成功案例,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使其建立积极向上的治疗态度。
   1.3观察指标
   统计所有患者的心理特征,并对于干预前后不良心理状态改善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纳入SPSS22.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60例患者中存在38例侥幸心理(63.33%)、46例悲观心理(76.67%)、42例抑郁心理(70.00%)、51例焦虑心理(85.00%)、39例恐惧心理(65.00%)、20例对抗与偏执心理(33.33%),经过干预后仅存在1例侥幸心理(1.67%)、1例悲观心理(1.67%)及2例焦虑心理(3.33%),干预后改善效果显著(P<0.05)。
3讨论
   酒精性肝病与长期饮酒有关,包括肝纤维化、脂肪肝、肝硬化、酒精性肝炎等。严重时会导致肝功能衰竭,降低人体健康水平,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影响酒精性肝病的因素很多,如饮酒、体重、性别、遗传等。其中,饮酒是最关键的因素。研究表明80%以上的肝硬化是由饮酒引起的。
   3.1悲观和抑郁心理
   一旦患上酒精性肝病,会对他们的工作能力产生负面影响,降低劳动水平。在病情加重的情况下,会使患者无法正常工作,进而使其社会角色发生变化,增加心理压力。而在当今社会,高昂的住院费用很可能导致抑郁症。
   3.2恐惧和抑郁心理
   酒精性肝病患者会出现肝功能异常,增加身体疼痛,也可能有其他疾病,增加治疗费用,面临长期治疗,这会使患者感到恐惧,产生抑郁情绪。
   3.3偏执和对抗心理
   长期饮酒会改变人们的性格,降低他们对家庭的责任感,削弱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通常,他的脾气变得暴躁甚至偏执,他抗拒酒精性肝病的治疗。
   3.4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酒精性肝病患者,不仅身体会遭受疾病的折磨,还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通过以上对患者心理特征的详细分析,可以看出患者的心理状态与临床治疗效果密切相关。因此,在护理酒精性肝病时,不仅要采取药物的治疗,还要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以免产生恐惧和悲观情绪,从而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这就需要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认识,时刻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医患之间的心理咨询,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同时,也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相关的治疗知识,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使患者保持积极的态度。在做好患者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的身心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使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增强治疗的自信心。此外,通过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患者可以明确掌握疾病防治知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效延缓疾病的进展,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起到良好的作用。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在实施心理干预方面对于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提高整体护理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酒精性肝病患者需要掌握其心理特征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能够使病人的不良情绪得以解除,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上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仲杰.酒精性肝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临床护理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93):154.
[2]梁瀚文.酒精性肝病的治疗现状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13):77-79.
[3]郑全慧,刘辉,蒋文忠.浅谈酒精性肝病心理特征及针对性治疗措施[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8,4(36):87-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