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个性化吸痰护理对气管切开患者的应用效果

发表时间:2020/9/9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6期   作者:毕文菊
[导读] 目的:探讨个性化吸痰护理对气管切开患者的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吸痰护理对气管切开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9.2-2020.4月收治的78例气管切开患者,通过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39例,采用个性化吸痰护理),对照组(39例,采用常规吸痰护理),在护理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护理结束后,实施个性化吸痰护理的观察组患者气道黏膜受损率、痰液吸净时间以及吸痰后的并发症均小于实施常规吸痰护理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气管切开患者的吸痰护理中,运用个性化吸痰护理的方法能够减少患者的气道黏膜损伤,并且痰液吸净时间以及吸痰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也比较少,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效促进患者的身体恢复,在临床中有较高应用价值。
        【关键字】个性化吸痰护理;气管切开;应用效果;气道黏膜受损率;并发症
        气管切开是临床中治疗气道阻塞以及危重患者的一种手术方式,利用这种手术方式将患者的颈部气管切开,同时放入气管以及硅胶套管,就可以缓解患者呼吸困难以及呼吸失常的相关症状。在临床中,为患者进行了气管切开手术后,还需要进行相应的吸痰护理[1]。术后的吸痰护理对于患者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有效的吸痰护理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生发生的概率以及降低对患者的气道黏膜损伤,最重要的还能够保证患者的呼吸畅通[2]。对此,本文通过分析研究个性化吸痰护理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具体分析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我院于2019.2-2020.4月收治的78例气管切开患者,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将 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39例,男21例,女18例,年龄38-79岁,平均年龄54.24±3.65岁),对照组(39例,男20例,女19例,年龄39-78岁,平均年龄54.65±3.16岁),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可见,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并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符合实施气管切除术的要求,具有自主呼吸,咳嗽反射;排除标准:患有其他心、脑、肾等器官严重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吸痰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其中每隔两个小时为患者进行吸痰,观察组患者则采用个性化吸痰护理的方法,具体方式如下:
         (1)按需吸痰:护理人员在对气管切开患者进行护理时,对患者进行按需吸痰的方式,通过对患者的痰液阻塞情况以及呼吸的情况进行观察,当出现了吸痰的指标时,例如出现了痰鸣音、呼吸频率加快等现象,立即为患者进行吸痰处理,在进行吸痰时,护理人员一定要在无菌的环境下操作,首先需要将吸痰管的尖端进行消毒操作,然后再将吸痰管缓慢由套管进入到患者的气管内,当患者出现了刺激性咳嗽时,应立即停止插入,当吸痰管接触都患者的痰液时,应停留一会儿,然后再慢慢的移动吸痰管进行吸痰操作。一般来说,护理人员需要首先处理患者口鼻处的痰液,然后在对吸气管中积聚的痰液进行吸除,在吸痰时,连续吸痰的次数为2次,同时每次吸痰的时间不要超过15秒,在吸痰时,护理人员应该严格控制好操作的幅度,动作要轻柔,减少对患者的气道黏膜造成损伤。此外,在吸痰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还需要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在进行吸痰操作前,应该避免将生理盐水滴入患者的气道内,从而到达到降低感染发生的情况。
         (2)气道湿化:在进行吸痰后,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气道进行湿化,因为患者的气管被切开之后,自主湿化的功能下降了很多,情况严重的患者湿化自主湿化功能还会完全消失。若患者的湿化功能不好或者是没有湿化功能,当空气在进入患者的呼吸道中,就会让留在患者呼吸道中的分泌物逐渐变得干燥,最后阻塞患者的气管,对呼吸的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除此之外,若患者的处于这种气道环境下,很容易滋生细菌,这样会导致患者出现感染的现象增加。因此,在对气管切开患者,尤其是经过了吸痰操作后的患者,更要注重对气道进行相应的湿化,让患者的气道保持在湿润的环境下,从而有效减少发生感染的情况。在具体操作时,护理人员应该保持病房中空气中的湿度应该在65%左右,同时温度保持在20度左右为宜。然后将湿化滴通过无菌的皮针进入套管内滴入患者的气道中,在滴入的同时要控制好滴注的速度。
 1.3 观察指标
    在对两组患者进行了相应的吸痰护理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气道黏膜受损率、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x2和%表示计数资料,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气道黏膜受损率
在进行了不同的吸痰护理后,观察组气道黏膜受损人数为2人,气道黏膜受损率为5.13%,对照组患者的气道黏膜受损人数为14人,气道黏膜受损率为35.90%,观察组的气道黏膜受损率5.13%明显小于对照组的气道黏膜受损率35.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χ2=11.323,P=0.001)
2.2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通过不同的吸痰护理,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7.69%要小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30.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3 讨论
        患者在实施了气管切开的手术后,气道中会分泌痰液,但是患者不能够自主进行处理,需要通过护理人员利用吸痰管对痰液进行吸除,如果没有及时吸除,就会对患者的气道造成阻塞,从而影响患者的呼吸,造成呼吸困难的现象。常规的吸痰护理方式是按照一定的时间对患者进行吸痰处理,不能够满足患者的具体需求,造成护理的效果不是很好。因此,可以利用个性化吸痰护理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3-4]。
        在实施个性化吸痰护理时,护理任人员通过观察患者的排痰情况来对患者进行相应吸痰操作,在吸痰时,将吸痰管先进行消毒之后,才进入到患者的气道内,这样可以避免细菌对患者造成感染,降低感染的发生情况,吸痰时,护理人员动作保持轻柔缓慢,可以减少对患者的气道黏膜造成的损伤程度,同时及时给患者进行气道湿化,通过保持患者的气道内拥有足够的湿度,减少滋生细菌的现象,从而减少了患者发生感染的可能性[5-6]。在本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个性化吸痰护理,不仅有效降低了患者的气道黏膜受损率,还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的情况,提高了护理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对气管切开患者进行吸痰护理时,运用个性化吸痰护理的方法能够降低患者气道黏膜受损率以及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能够提高护理的效果,因此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宋丽萍,王晶,沈延艳等.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湿化过度患者序贯吸痰模式的构建和应用[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20,49(05):463-467.
[2]刘鲁华,陈琇莉,邵军发.整体式吸痰装置在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9,26(11):154-157.
[3]周芳,胡婷.不同气道湿化方法在ICU气切患者吸痰的护理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4):297+300.
[4]李静,杜小杰,李琼茜.预见性护理在ICU危重患者气管切开人工鼻气道湿化吸痰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08):28-30.
[5]黄幼平,罗翠华,何伟玲等.优化吸痰方案对ICU气管切开患者护理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临床护理杂志,2018,17(06):5-8.
[6]张如苹,刘金艳,郭飞等.人工鼻气道湿化吸痰在ICU危重患者气管切开周围皮肤预见性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8,47(05):678-6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