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早产儿的出生,护理人员为了更好的保证早产儿的存活率以及生命质量,需要对其进行有效护理,其中体位的保持就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一些研究结果显示,俯卧位在早产儿护理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可以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保证其自身的呼吸系统功能,俯卧位对于早产儿是最佳的一种体位姿势之一,对早产儿的身体健康有多方面的应用帮助。因此,对俯卧位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进展进行分析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俯卧位;早产儿;护理服务;进展
前言
早产儿自身没有在母亲的肚子里存在足够的时间,导致其自身并没有良好的身体发育,相对于足月生产的产儿,其自身的身体情况更加羸弱,很容易受到外界条件影响而影响自身的身体健康,严重的外界影响,甚至会导致早产儿出现生命威胁。俯卧位这一系列体位的调整,可以有效的实现对早产儿身体功能的正常运行。相对比其他的体位姿势,有着更好的保证早产儿身体机能正常发育的作用,在早产儿护理中有着较高临床使用价值[2]。下面对俯卧位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进展进行叙述。
1 俯卧位的意义
俯卧位在一系列相关临床研究中,主要证明其自身可以有效的改善早产儿的睡眠质量,最大限度的帮助早产儿进入睡眠时间,减少其不适状态,避免其出现频繁的哭闹[1]。还有研究证明俯卧位可以有效改善早产儿的腹部以及胸廓运动的协调性,进一步调高早产儿的呼吸系统功能的正常运行。俯卧位可以均衡分布早产儿肺部的通气情况,有效改善其自身机体内部的氧合反应。由此可见,俯卧位在早产儿护理过程中,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2]。
2 俯卧位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2.1 俯卧位与早产儿的肺功能关系
早产儿的膈肌是最为常用的呼吸肌,早产儿通常是凭借着腹式呼吸进行呼吸作用的。在传统的仰卧位保持的时候,早产儿饮食的食物自身重量会到早产儿的膈肌受到不同程度的压迫,导致膈肌的肌肉疲劳,阻碍其膈肌的正常呼吸功能[3]。在薛文琳[4]等研究中,分析40例早产儿在保持仰俯卧位的时候,体位对于早产儿的血氧饱和度、呼吸以及心率的影响,研究结果为俯卧位可以减少早产儿体位不当对自身膈肌功能的负面影响,保证了其自身的呼吸功能正常运行,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俯卧位可以更好的改善早产儿的肺部功能[5]。
2.2 俯卧位与早产儿的胃肠功能关系
早产儿自身的解剖生理情况的具体特点为其自身的幽门括约肌没有完全发育,其自少年的食管贲门括约肌松弛,很有可能在护理过程中出现误吸现象以及胃食管返流的可能。俯卧位可以有效的修正早产儿自身的潮气量,提高其自身的动态肺顺应程度,增加早产儿动脉的血氧分压,实现其自身胃肠道功能的改善。在侯天霞[6]等研究中,分析了84例早产儿患者的胃肠功能与俯卧位之间的关系,研究得到其俯卧位相对于其他的体位的早产儿,其自身的体重增长情况更为良好,且四肢活动减少,可以帮助早产儿对食物进行充分消化,实现早产儿自身能量的降低。
研究结果证明其早产儿的俯卧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早产儿的胃肠功能,促进其自身的消化活动[7]。
2.3 俯卧位与婴儿猝死综合征之间的关系
婴儿猝死综合征的实际临床含义就是婴儿在没有其余征兆的前提下突然死亡或者其自身出现预见外死亡,在婴儿死亡之后,研究人员并不能清晰的掌握婴儿真实的死亡原因,其死亡原因不能明确得到。婴儿猝死综合征在早产儿的死亡率原因中有大量的比重,通常情况下,发生在早产儿出生后的一个月到一年的时间之内。在宋亚君[8]等研究中显示,婴儿猝死综合征与早产儿的头部转向、唤醒反应以及吞咽反射等因素有关。俯卧位体位中,早产儿由于自身的身体情况,颈部的肌肉没有正常产儿张力情况,所以自身的活动较少,基本不会出现俯卧面部接近垂直朝下或者垂直朝下的情况,所以早产儿出现窒息加重缺氧死亡的可能性很小[9]。俯卧位体位中,早产儿有着更踏实的睡眠质量,很小可能会出现睡眠过程中的缺氧昏迷,进而导致其自身的婴儿猝死综合征[10]。俯卧位体位中,早产儿的唤醒反应以及吞咽反射可以更好的预防咽部化学反射刺激[11]。
3 结论
综上所述,俯卧位在当前的早产儿的护理服务中应用十分广泛,可以更好的提高早产儿的肺功能,维持其自身的胃肠功能正常运行,减少可能发生婴儿猝死综合征的可能性。俯卧位可以有效的保证早产儿体重的优化增长,更好的提高早产儿自身的身体机能,保证早产儿的身体免疫功能的正常作用。在日后的研究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俯卧位在早产儿护理应用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找出俯卧位实施方法对于早产儿有效存活,并且提高生活质量的实际原因,进一步扩大俯卧位在早产儿护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于淼.早产儿CPAP通气治疗中应用三阶梯俯卧位的护理效果及对呼吸功能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09):1643-1645.
[2]王劲桦,刘早一,王亚芬.俯卧位护理干预减少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5):146-148.
[3]孟娜. 俯卧位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C]. 中华护理学会.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中华护理学会:中华护理学会,2011:395-397.
[4]薛文琳.不同体位对 早产儿心肺功能的影响[J].中原医刊,2007, 34(12): 68.
[5]李国慧.俯卧位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进展[J].临床护理杂志,2008(01):56-58.
[6]侯天霞.不同卧位对早产儿体重增长影响的对比研究[ J].齐鲁护理杂志,2005, 11(12B): 1853.
[7]赵诗萌,薛辛东,阎虹.仰俯卧位对早产儿肺炎患儿肺功能的影响[ 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5,13(6):76 - 78.
[8]宋亚君,胡皓天.早产儿体位的临床意义[ J].新生儿科杂志.2001. 16(3): 139- 141.
[9]金汉珍,黄德珉.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30- 231.
[10]夏传雄,孟浦,王琳.不同体位对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影响[ 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2,17(3): 184- 185.
[11]李巧芬.早产儿2种体位喂养方式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志2005, 21(2A):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