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年轻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特点及病理性成因。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取的20例年轻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选取我院同期体检中心的20例健康青年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对其血脂水平进行对比结果分析。 结果:经过本次调查研究发现,观察组的HDL-C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LDL-C、TG和TC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MT(血栓)和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年轻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整体血脂水平高于同年龄健康人群。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根据年轻缺血性患者的各项数据分析可以得出高血脂是诱发年轻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原因之一,临床上需要以患者相应情况作出积极措施。
【关键词】年轻型缺血性脑血管病;特点;病因;研究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由于人脑中的局部血液供给不足而导致的脑部功能障碍,主要临床症状为失眠和头晕等[1]。原本缺血性脑血管病多发生在老年人群体,且随着年龄的增加,患者的发病率和治疗难度都会随之增高,但是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变化,缺血性脑血管病逐渐呈现出年轻化的发病趋势,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2]。因此为了提高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效果,我院通过对年轻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和健康青年人群进行抽样对比调查,以研究年轻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特点及病理性成因,且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取的20例年轻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选取我院同期体检中心的20例健康青年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观察组满足年轻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且无其他严重疾病。对照组男性成员10例,女性成员10例,年龄在18岁至4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1.3±2.3岁;观察组男性成员11例,女性成员9例,年龄在19岁至4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2.4±2.4岁。本研究已得到医院批准,所有研究对象及家属均已知情,并签下意见同意书。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通过向观察组和对照组发放问卷调查表,对其年龄、性别和病史等一般资料进行信息收集,再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脂水平,以判断年轻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特点及病理性成因。
1.3 疗效标准
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脂水平,包括HDL-C(高密度脂蛋白)、LDL-C(低密度脂蛋白)、TG(甘油三酯)和TC(总胆固醇)指标,其中HDL-C指标越高越好,LDL-C、TG和TC指标越低越好。
斑块检出率,以血管影像学检查。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8.0软件中分析,采用t检验来进行计量资料比较,并以()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研究对象血脂水平结果比较分析
经过本次调查研究发现,观察组的HDL-C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LDL-C、TG和TC指标高于对照组,说明年轻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整体血脂水平高于同年龄健康人群。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1 两组研究对象斑块检出情况和MT(血栓)厚度结果比较分析
经过本次调查研究发现,观察组的斑块检出16例(检出率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斑块检出2例(检出率10.00%),观察组MT(血栓)厚度(1.92±0.58)nm,对照组MT(血栓)厚度(1.21±0.34)nm,t=4.722,P=0.001.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原本多发生在老年人群体,但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该疾病逐渐呈现出年轻化的发病趋势,且发病率也随之逐年增高[3]。而在临床医学上,目前对于年轻型缺血性脑血管病并没有统一的判定标准,且对其病症特点和病理性原因的分析不够清晰,不利于治疗工作的有序开展。因此对年轻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和健康青年人群进行抽样对比调查,以研究其病症特点及病理性成因,是一件很有必要性的事情。
在临床医学中,缺血性脑血管病有短暂性脑缺血、脑栓塞和脑血栓三种类型,这是根据诱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三种病因而分类的:第一,人脑中的血液动力学发生了改变;第二,微量血栓阻塞血管;第三,人脑内的血管发生了痉挛。在青年群体中,不仅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病的速度很快,其致残率和死亡率也很高,且根据研究,有三成以上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会发展成为脑卒中(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脑中风,包括脑出血、脑梗死和脑卒中情绪并发症等发病症状),严重威胁了患者的身心健康,降低了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4]。年轻型缺血性脑血管病容易使患者出现头晕、失眠和记忆力衰退等症状,这可能是因为在脑血管发生痉挛时,被迫变狭窄的血管腔会出现血液漩涡流,以至于令患者的脑部发生局部性出血[5]。本研究结果显示,年轻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整体血脂水平高于同年龄健康人群,且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患上年轻型缺血性脑血管病,这极有可能是由于吸烟和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所致,此外,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的人,也更容易患上年轻型缺血性脑血管病。青壮年应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定期监测血脂,加强预防。
综上所述,年轻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血脂水平与MT呈正相关,根据此病症特点,医护人员可以对此容易诱发疾病的因素进行人为干预,以降低患病率和减少治疗难度。
参考文献
[1]杨欢,张珊珊,钱海洲等.年轻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特点及病因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04):101-103.
[2] 王金玲.年轻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特点及护理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9,10(02):66.
[3] 祖合热阿依,牙合甫,地力木拉提等.青年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特点及病因学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 2019,12(20):15-19.
[4]马金玉.年青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特点及病因探讨[J].当代医学. 2019,15(12):88-90 .
[5]杨静.年轻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特点及病因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05):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