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地址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五地质大队 271000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与施工中的水文地质问题,接着分析了岩土工程勘察水文地质评价要点,最后对优化水文地质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及施工的措施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施工过程;水文地质;问题分析
引言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各项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做好地质勘察工作能够有效提升工程质量,减少实际施工偏差。岩土工程作为建筑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建设效果。因此,相关工程建设单位需要加强对工程建设中水文地质情况的勘察,加强对影响岩土工程施工建设的分析,最大程度上保障工程建设的安全性、科学性。
1 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与施工中的水文地质问题
在一个工程中,水文地质是很重要的勘察对象,其将会直接影响到施工的进程与策略,在不注意这个问题的时候,有可能会造成地面沉降与塌陷的问题。而岩土勘察主要的工作时掌握地下水的水位与类型,对其进行充分的了解,可以避免发生灾害与危险。
1.1 地下水下降
当地下水下降的时候,会在岩土工程的开展过程中产生地层或者岩层悬空的情况,进而导致岩土工程施工地点地面产生沉降或者地裂概率增大的问题。当岩土工程的内部结构原来的支撑力慢慢消失之后,将会对土层基础持力的整体产生巨大影响,对地面的承受能力变弱,进而对岩土施工产生安全隐患。当在施工的时候,难免会对地表产生压力,在承受不住的时候就会出现地面沉降、崩塌等现象,不仅影响施工的进程与质量,还会造成巨大的灾难与经济损失。
1.2 地下水上升
同样,地下水上升也会产生巨大的灾难。地下水的水文问题将会直接影响岩土的质量。地下水上升是实际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与施工过程经常碰到的情况。产生地下水上升的主要原因是长时间的降水,导致降水量过度与地质环境产生变化等方面。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岩土工程地基的承受能力随着地下水位的上升影响逐渐变小。当地下水升高的时候,会造成岩土工程的内部结构逐渐软化,原有的地面承受能力减小,无法承受过重的压力,使地面的承受能力进一步减小,最终出现地面崩塌或者地表移位的现象出现。除此以外,当地下水上升的时候,也会造成岩土工程在施工的时候出现大量问题,加快对地基的腐蚀性、甚至在地表还会出现严重的盐碱化或者是池泽化的现象,最终导致岩土内部结构强度降低,无法达到岩土工程的施工质量,影响建筑的质量。
1.3 地下水上升、下降频繁引发的水文地质灾害
由上面的叙述可以看出,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无论是地下水上升还是下降都会对施工产生一定的影响,都会造成土壤不符合规定的扩张或者收缩的现象,当地下水的上升或者下降过于频繁,则会造成土壤的不规则性变化加快,造成水文地质灾害。一般情况下,对土壤的情况是舒张还是收缩以及发生变化的程度进行测量的时候,可以采取弹性波勘测或者电法勘测的方式。这两种方式用于测量的时候,不仅勘测的范围很广,而且可以依据勘测的结果研究地下河道的详细位置与影响岩土断层的因素,进而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2 岩土工程勘察水文地质评价要点
2.1 地质勘察分析
为保证岩土工程施工建设,相关水文地质勘察设计人员需要加强对构成岩土工程威胁性因素的综合评价,掌握岩土土层构造情况,分析危害因素,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加强对石体情况分析,加强对工程施工建设的可行性思考。
2.2 评价工程地基类型
勘察人员对水文地质信息状况了解后,要对数据信息进行对比分析,科学的、客观的进行结果评定,结合岩土工程建设规模、高度、荷载情况等,对施工区水文地质现状进行分析,做好工程防水、防渗处理,全面保障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和科学性。
2.3 加强对地质水分腐蚀的分析
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地下水进行抽样检测,合理分析地下水分中酸性离子数量,根据酸性离子数量判断地下水的腐蚀程度。同时对土样进行检测,根据土样腐蚀度进行结果评价,并制定地基处理方案,保证岩土工程建设的可行性。
2.4 评价岩土层破坏程度
由于动水压力对土体结构造成一定的危害,容易导致水位的升降变化,尤其雨季,岩土结构在地下水水位升降过程中稳定性失衡,影响岩土的承载力水平,相关水文地质勘察人员在施工设计前要综合考量岩土层的破坏程度。
3 优化水文地质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及施工的措施
3.1 提前制定工程勘察计划
通过提前制定工程勘察计划,能够提升勘察活动开展的有序性,提高数据采集结果的完整度。在岩土工程勘察设计阶段,施工企业需要委派专业能力较强的员工参与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并且将待勘察区域分为若干勘察区域,以区域统计的方式来完成勘察任务。而且在具体的勘察过程中,还需要做好作业区域周边水文环境的调研工作,合理评估周边水文情况对该区域岩土工程施工活动开展的影响,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确保区域施工活动的顺利进行。
3.2 做好相关人员的技能培训
通过做好相关人员的技能培训,可以降低操作过程的容错率,加快岩土工程的施工速度。施工企业应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操作理论知识、安全操作规范、责任管理意识、实践操作知识等。在勘察过程中会用到各种类型的仪器设备,其操作流程也是培训的重点内容。在正式开展勘察工作时,需要结合测试体系来筛选参与人员,确保整个勘察过程的顺利推进。
3.3 构建综合评价服务体系
通过构建综合评价服务体系,能够提高水文地质勘察数据的应用价值,为岩土工程施工计划的制定提供科学性数据参考。在勘察工作开展前期,技术人员应明确本次的分析目标,以此为基础展开相关数据信息的采集工作。同时借助相关分析技术对区域水文地质情况进行客观分析,明确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防治措施与应急处理措施,提高岩土工程后续施工活动开展的有序性。
3.4 明确水文地质的具体内容
通过明确水文地质的具体内容,可以提高勘察结果的准确性,对于加快工程施工速度有着积极的意义。随着勘察技术体系的不断革新,水文地质的勘察要求也需要做出相应调整,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对体系进行不定期更新,提高体系内容的适用性。另外,在体系制度推行的过程中,还需要做好反馈信息的收集工作,定期对其进行整理,结合意见内容对体系进行调整,提高体系内容的指导性价值。
3.5 加强地下水质检测,减少岩土工程施工风险
受传统水文地质勘测工作模式影响,部分工程单位仍沿用以人工检测方式为主的模式进行水质勘察检测,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在各项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水质检测手段也在不断的创新发展,利用信息技术设备能够有效提升水文地质的勘测效率,提升对施工地区水质检测,包括水质的软硬度,并做好详细的记录,根据检测数据参数变化加强对问题的预防,全面保证施工建设的安全性,为岩土工程建设夯实基础。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建筑、公路等项目得到快速发展并逐渐形成一定的规模,这使岩土工程的施工要求变得更高。岩土工程的研究本质是求解岩体与土体工程的问题作为其研究的基础,水文地质问题则是影响岩土勘察设计与施工的重要因素,严格来说水文地质的勘察数据将会直接影响到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与施工的结果。加入对水文地质的问题不够重视,将会认识不到其存在的隐患,在进行施工的时候,会出现很多问题,将会造成巨大的人员与资金的损失。因此,在开展岩土工程的时候,要加大对水文地质的勘察工作,发现存在的隐患,并提前做好防御措施。
参考文献
[1]周湘辉.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与施工中水文地质问题探析[J].四川建筑.2018(05)
[2]丰富林.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与施工中水文地质问题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33)
[3]宋聚斌.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与施工中水文地质问题探析[J].价值工程.201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