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饮用水卫生质量检测的常见问题和解决策略

发表时间:2020/9/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3期   作者:温淑敏
[导读] 摘要: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是生命的源泉。
        恩平供水有限公司  529400
        摘要: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是生命的源泉。截至目前,全球230个国家中,我国人口总数位居第一,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那么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生活用水的质量安全问题,这和人民身体健康息息相关,为保障民众用水安全,实验室检测人员对生活饮用水进行质量检测,结果发现,现阶段的生活饮用水中存在诸多问题,对检测结果及民众健康造成一定影响。本文针对饮用水卫生质量及常见问题,提出相关解决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生活饮用水;卫生质量;检测
        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关注生活用水质量,对水资源需求增多。人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水资源,水是保障民众正常生活的前提,在人民身体健康甚至生命中起重要作用。相关部门为了保障民众用水安全,也制定了严格的监测监管措施,尤其是对自来水厂的水加强检测,对供水环境不断提出优化建议,促使自来水厂不断完善供水流程,保障饮用水质量的同时减少水资源浪费,为此,对生活饮用水质量存在问题探究和分析。
        一、我国饮用水卫生安全现状分析
        1.人口基数大严重造成饮用水匮乏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人均水资源只占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而且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导致我国北部及西北地区居民引用水严重缺乏,受这种国土情况的影响,国民饮用水得不到保障,水资源保护压力增大,不利与人类健康发展。同时,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饮用水受到污染,生活用水质量存在问题,影响居民正常生活,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2.工业化的发展造成严重的水资源污染问题
        调查显示,工业化发展中对水资源污染严重,其主要原因是工业在发展过程中,水资源保护意识薄弱,对经济利益的追求高于一切,没有建立对工业排放物,及废水的合理净化处理系统,导致对周围环境及水资源造成严重污染。
        二、生活饮用水卫生质量检测中的常见问题
        1.技术力量薄弱
        目前,在技术方面,我国检测技术虽引进了先进的监测仪器,比如:离子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等,能有效提高水质检测效率。但是,目前缺乏对低水平污染物检测仪器,不能满足正常检测工作。生活饮用水卫生检测是对水中所含微量元素及污染物分析,结合离子交换等进行检测,是一项基本检测工作,对水中所含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含量无法精确检测,在检测方法中存在问题。在实验中发现,设备相对落后,检测时间长,效率低,检测结果和国际水平存在差距。在检验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关制度标准,进行水样采集和管理,但不能固定时间和地点,各科室对样品的检验结果进行汇总上报,检验过程中很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生活用水检测中对检测人员专业及素质要求颇高,因工作量巨大,目前现有检测人员队伍不能满足水质检测工作的需求,加强生活饮用水检测队伍的建设,迫在眉睫。在社会发展中,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在使用设备检测过程中,仍然缺乏技术支撑。主要体现在高素质技术人员缺少,对饮用水质量检测工作造成一定影响。同时,工业化在加速发展,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污染源问题逐渐增多,不能准确对新的污染源检测,技术人员要随时对设备进行更新,这需要技术人员不断学习新的技术,准确检测饮用水质量中污染物类别[1]。
        2.生活饮用水质量检测设备不够完善
        调查显示,居民对水资源质量检测不够重视并不是影响生活饮用水质量的主要原因,检测设备也存在问题,导致饮用水质量检测的结果不准确。设备问题还包括,设备测量精度不够及检测设备的灵敏度不高等方面。首先,在检测前要采集水样,在检测过程中要对不同污染物分类检测,在诸多检测中发现对采集水样这个环节容易忽略,没有对水样预检测。例如:若想检测饮用水中是否有农药等污染物,在检测前要先采集水样进行严格检测,但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因为设备不完善而忽略此步骤。影响水质量检测标准的主要因素是检测重金属时不够精确,也是检测过程中重要环节。

众所周知,重金属对人体伤害巨大,成人摄入大量重金属会增加患癌的风险,儿童如果摄入过量重金属则会出现脑瘫、畸形等疾病,由于测量设备精度不够而导致在测量饮用水中重金属含量时结果不够准确,这也是造成部分地区饮用水质量不合格的重要原因 [2]。
        三、生活饮用水质量检测问题的解决对策
        1.引入先进技术
        为保障生活饮用水质量,需引进先进技术,对低污染源重点检测。在检测过程中,对农药残留物、重金属元素及有机物重点检测分析,从化学三氯甲烷、氯酸盐、亚氯酸盐等方面的供水质和指标方面相比较,受季节、气候等影响,在检测分析过程中要具有针对性。同时,发挥先进仪器的作用,结合分析流动注射方法,对水中微生物等进行分析,促进水质检测技术快速发展。
        2.引进先进设备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各领域范围逐渐扩大,在生活用水检测中发现,计算机是提高检测质量的关键。因此,相关部门需投入资金,引进一流设备,及时对设备更新换代,保障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规范操作流程
        操作流程规范,直接决定检测结果是否准确,若使用不标准的检验操作,会给检测带来诸多问题,首先检测质量不能保障,对检测仪器会造成不同程度损坏,降低检测仪器使用寿命等。因此,在实验室检测生活饮用水质量时,要规范操作流程,检验人员一定按照规范流程检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智能化检测,降低人为因素造成的影响,智能的检测机制可以有效提高检测质量。相关部门可以针对检验人员进行综合能力测试,在日常检验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规范检验操作流程,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避免实验室检测中因方法不当造成检测结果存在误差。
        4.创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为提高饮用水质量,可以结合当地居民实际情况,统一供水。首先,要在居民生活区周边建立水资源保护区,禁止污染物、排泄物、工业废水等的排放,严把第一道关,定期对居民区饮用水抽样检测,确保水资源质量合格后,统一为居民提供饮用水。同时,在居民区设置水源监管机构,保障居民喝到符合质量标准的饮用水。
        5.提高居民饮用水安全意识
        饮用水问题一直是国民的重要问题,相关部门在做好饮用水质量管理和保护的同时,居民自身也要提高对饮用水保护的安全意识,从实际出发,为保护水资源贡献力量。首先,居民要从自身做起,不乱扔垃圾,不乱倒粪便,保护水资源同时减少污染。工业废水要严格按照标准净化处理。其次,相关部门可通过宣传教育、张贴海报等形式提高居民对饮用水保护意识,从而引起居民对饮用水安全的重视,减少居民因个人问题造成饮用水资源受到污染。最后,政府及相关质量检测部门要发动居民群众,清理周围污染物,减少污染源,保障居民饮用水安全[3]。
        总结
        综上所述,生活用水卫生质量检测结果,关系到居民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对社会经济起着推动作用。截至目前,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质量检测不够完善,检测设备不够先进、实验室检测人员未规范操作流程,各部门加大对人员操作流程培训工作,重视饮用水检测工作,大力招收高素质技术人员,引进先进的检测设备,建立合理有效制度,检测工作落实到位,保障生活用水质量,为国民提供健康、高质量的生活饮用水。
        参考文献:
        [1]曲静.关于提高水质检测准确性与稳定性的方法[J].检验检疫学刊,2020,30(03):150-152.
        [2]罗朋,翟登攀,蒋静.农村饮水安全定量评价方法研究综述[J].中国农学通报,2019,35(36):150-154.
        [3]张爱民.生活饮用水质量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及完善策略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35):69-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