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政务服务中心 276800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不但加快,农村环境受到了极大地威胁和挑战。农业农村环境保护关系到党中央提出的脱贫攻坚和污染防治两大攻坚战及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决策,非常重要。但同时,农业农村环境保护涉及面广,欠账多,管理能力弱,工作难度大。
关键词:农业农村;环境保护;思考与建议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受到高度重视,采取了诸多措施,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系统复杂脆弱,治理难度大,地区重视程度不均衡,使得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性解决,成为制约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短板。2018年11月7日,经国务院同意,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了《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提出了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着力解决养殖业污染、有效防控种植业污染、提升农业农村环境监管能力等主要工作任务,加快解决农业农村突出环境问题,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
1农村环境问题的现状
现阶段,随着农业生产及乡镇工业的发展,导致了农村环境的严重污染和生态破坏,总结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大大的提高,不仅严重污染了农村的土壤,还危害了人体的健康。另外,随着农村大棚的普及,农用地膜的使用也在不断增加,由于塑料类的垃圾很难自然降解,也严重污染了农村的环境。②农村养殖业的发展,导致出现大量的畜禽粪便,由于不经处理就直接排放,严重的污染了附近的水源,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③随着农村生活条件的改善,生活垃圾也随之不断增长,由于农村缺乏垃圾处理的设施,大量的生活垃圾得不到及时处理,严重影响了环境。同时城市的一些生产生活污染也在大量的流入农村,使农村的环境受到了更为严重的污染。④农村乡镇工业的发展有效的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对乡镇工业管理不到位,大量的废水、废气及工业垃圾随意排放,严重污染了农村的环境。总之,由于缺乏监管,农村各项产业的发展都严重的威胁着农村的环境。
2完善业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策略
2.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乡镇政府要进一步落实环境监管“网格化”职责,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的农村环境治理宣传。通过发送环保宣传材料、张贴环保宣传标语、树立环保典型、组织绿色公益活动等各种方式,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地宣传农业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原因、危害及治理办法等,以此提高乡镇居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2.2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力度
若要有效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关部门就应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监管力度,对生态环境实行有效监管,因此,有关部门在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和监管的同时也要对破坏农村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严惩。有效实施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督,需要做到以下几点:①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建立完善的生态环境监管制度,实施分区监管,并将保护生态环境的具体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同时对农业生态环境进行定期监测和管理,进而有效监管农村生态环境;②制定相应的惩罚机制,严厉处罚那些故意破坏农业生态环境的行为和个人,从而有效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2.3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重点突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问题。全国60多万个行政村,近200万个自然村,当务之急是要通过调查研究和技术攻关对全国各地村庄进行分区分类,并确定各区各类村庄的主流治理技术及其主要技术经济参数。
在此基础上,针对农村地形多样、村庄污水量大小不一且不稳定、经济状况各异等特点,坚持经济、简易、节能和有效的原则,综合考虑污水收集、设施选择、管网设置、排放要求、资金来源、用管维护等多方面实际情况,确定具体技术选择,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能够“建得起、用得好、能维护、好管理”。要重视乡镇企业的环境管理。由于乡镇企业便于利用本地资源,能够容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与“三农”具有天然的联系,因此乡镇企业是农村二三产业的主体。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实践证明,只要“三农”问题没有解决,只要城乡二元格局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就离不开乡镇企业。特别是现在脱贫攻坚进入深度贫困歼灭战,将会有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乡镇企业,这些企业多是农副产品加工、资源开发、轻型加工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其规模结构、技术创新、企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因此,乡镇企业的结构、布局、科技创新等,以及由乡镇企业带来的各种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引起相关政府部门的长久重视。全面强化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一是加快农村饮用水水源调查评估和保护区划定,树立标牌,对水质不达标的水源采取水源更换、集中供水、污染治理等措施,确保农村饮水安全;二是构建生态保护体系,防止保护区内水源地被污染;三是结合乡村振兴和新农村建设,完善饮用水水源地规划体系建设,制定保护计划,作为乡村振兴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四是开展农村饮用水水源环境风险排查整治;五是制定应急预案,解决应急状态下的安全用水和防止污染扩大化;六是建立监控网络,加强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建立台账和信息发布制度,加强管理。农村环境问题以及生活垃圾污染和厕所问题。要充分衔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搞好生活垃圾和厕所的环境管理。生活垃圾已经有成功的管理模式,即“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农村生活垃圾管理与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的最大区别在于农村点多面广、布局分散、情况复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工作难度大。因此,农村生活垃圾管理的政策思路应当是突出搞好分类减量化,减少收集运输压力。2019年12月1日生活垃圾分类标志(GB/T19095—2019)颁布,使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水平更进一步提高,需要加强落实。农村厕所改造问题,一要通过试点确定适宜当地的技术和模式;二要加强改厕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有效衔接。
2.4提高环境执法人员素质,加大环境执法的力度
“法立贵乎必行,立而不行,徒为虚文”,关于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一旦制定,就需要环境执法机构的贯彻与实施,否则依然达不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对于执法机构还要明确权责,以“有权必有责”的原则进行权责的划分,切实做到责任到位、责任到人,并将环境执法的内容纳入到考核的范围内。再者,对农村环境的保护要严格按照许可、审批、收费、赔偿、强制执行等程序进行,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最后,要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执法队伍的建设,努力提高农村环境执法人员的执法意识和执法水平,使农村环境得到切实的保护。
结束语
当前,国家正举全民之力,打好三大攻坚战,党中央要求五级党委书记抓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要乘势而上,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有关加快贫困地区路、水、能源等建设的要求,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按照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的要求,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包括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推进厕所革命、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村容村貌、加强村庄规划管理、完善建设和管护机制)。抓住脱贫攻坚中“着力实施教育脱贫攻坚行动”的机遇,把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渗透进去。借助大好形势,做好相关工作,尽快使农业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冲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王勇.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新华网2018全国两会大型融媒体专题[EB/OL](2018-03-14).www.gov.cn/guowuyuan/2018-03/14/content_5273856.htm.
[2]孙炳彦.我国四十年农业农村环境保护的回顾与思考[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20(1):104-109.
[3]何秀荣.技术、制度与绿色农业[J].河北学刊,201838(4):1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