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0/9/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3期   作者:薛烽
[导读] 摘要:现阶段,我国对永久基本农田的保护工作愈发重视,对其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杭州学联土地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浙江省杭州市  310000
        摘要:现阶段,我国对永久基本农田的保护工作愈发重视,对其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经过多年的发展及变化,我国已经出台了多项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政策。但是,政策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定隐患,如保护政策执行力较弱、保护方式较为被动、保护意识薄弱等问题。目前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临较多问题,文章主要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问题出发,对对策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对策探讨
        引言
        在我国人口不断增长和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中,市场对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土地的面积却不会发生改变,因此造成矛盾。虽然我国一直在出台关于基本农田保护的政策,从不放弃对基本农田的保护,但就目前取得的成效来看,难以解决目前存在的矛盾。目前,基本农田保护也面临了新的问题和挑战,需要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进一步加强对基本农田的保护工作。
        1永久基本农田现状
        永久基本农田,是依据国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它满足中国在一定时期内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但由于重大项目建设占用、生态文化建设调整、自然灾害损毁等原因,永久基本农田在一定程度上会有所减少,在这种情况下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就应运而生。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是指为永久基本农田补划预留的地类为耕地的区域。当符合条件的重点建设项目占用永久基本农田需要报批时,储备区可直接进行补划。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定工作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对基本农田进行特殊保护的战略部署,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加快构建耕地保护“三位一体”新格局,创建永久基本农田“划、建、管、补、护”长效管理机制,提高土地资源保障保护水平的有效举措。
        2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中尚存在的问题
        2.1保护政策执行力较弱
        自我国建立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以来,执行效果差强人意。存在“划远多于划近”和“划劣多于划优”等问题,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上传下达中“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心理充分反映了出来,导致很多政策未能被充分落实。除此之外,在推动土地利用全面性规划调整的过程中,永久基本农田进行的调整划定工作,使得永久基本农田成果存在多元化结果,不具有独一性及严格化,出现部分行为主体存在“永久基本农田能够进行随便调整”的政策误解。
        2.2保护方式比较被动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是一种行政性政策安排,具备较强的重罚轻奖及强制性色彩,《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文件针对基本农田保护已经有了一定制度性部署,并使用一个章节对违法规定应该承担的责任进行了规定,但针对奖励措施仅仅只用简略性语句概括奖励举措,使实施者和保护人在此过程中遭受到了极大打击。党中央在会议中不断提出各项保护政策,国家相关部门也认真落实并建立起保护激励机制,但从目前来看,这些激励机制仍旧在摸索当中,缺乏实际的可操作意义,因此,对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当中所存在的被动局面并无明显改善。
        2.3农民对于基本农田的保护意识相对薄弱
        农民种植农作物需要相应的种子、农药、化肥等产品,但是这些产品的价格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不断上涨,增加了农民的成本,使得农民的种植效益低下,留不住农村的青壮年,只剩下一些年龄相对较大的农民进行种植,从而使得农村的土地大量荒废。农民为了不失去对这些土地的使用权,大部分进行了退耕还林,使得我国基本农田的面积大大减少。


        3加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的对策建议
        3.1完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中共中央为了实现永久基本农田的保护工作快速推进,坚定提出在确保永久基本农田总规模不缩小的前提下,实现质量的飞跃提升。为实现永久基本农田有效保护的目标,首先确保耕地保护政策的完善,一方面要积极开展普及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的活动,力求用最高效的方法迅速大范围提高人民保护农田思想普遍意识,树立良好风气;另一方面要从不同方面和不同层面为农田保护树立法律依据。其次政策规划方面,持续鼓励永久基本农田范围内土地承包经营者形成联合规模经营,避免零散经营。然而,耕地保护这一工作的开展必须以不伤害耕地经营主体的利益为基本原则。同时,如何高效严谨地对我国永久基本耕地进行综合整治是未来的工作重心。对永久基本农田进行严格管制,禁止随意占用是在进行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去管理体系过程中最基本的环节。从土地综合整治角度入手,管制建设用地侵占永久基本农田情形的发生,优化永久基本农田结构布局,强化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机制建设,着力建设更集中、更高质量的成片规模的永久基本农田,力求早日完成提升环境品质的目标。
        3.2更新固有的模式和制度,从而加强基本农田的保护
        针对以往老旧的思想观念和对基本农田的保护制度,要进行适当的更新和创新,在保证耕地面积的前提下,也要重视区域的发展。首先,想要均衡地保护基本农田,国家不能通过传统的保护政策进行,需要制定新的政策和制度。例如,在进行基本农田数量的管控时,要加强对质量的管理,保证空间布局相对稳定;同时,也可以建立责权保护制度,就是将某一块基本农田划分给某一个农民或部门,让其进行管理,如果出现了问题,就追究个人责任。通过这样的方式,加强基本农田的弹性,从而实现对基本农田的保护。其次,要针对不同城市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制度。面对国家划分的任务,可以从省、市、乡、县逐渐进行分解,不能够将这些任务平均分配到每一个地区,而是要根据当地的耕地数量和质量及区域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细致分析,然后分配相应的任务,这样才能有效地保护基本农田。
        3.3理清楚保护政策
        从中央给出的关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中的指示精神来看,《土地管理法》等法律内容的修订以来,对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措施的调整等相关技术标准进行全面改进和补充,将不合实际情况的政策和规定全面整改,保证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政策体制能够达到完善性、协调性及科学性目标。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政策专题网站及相关措施的建设能够将国家最新政策进行公布。
        3.4建立补偿机制
        在个人利益不遭受损失的重要基础上,农民才会积极响应国家方针政策的号召,自觉履行保护永久基本农田的义务。为实现维护农民利益的目标,最合理高效的方案就是制定相应的补偿优惠政策以确保补偿实际到位,统筹安排好农、林、牧等各部门的支持资金,制定完善详细的补偿制度并严格有效履行该机制,使资金利用率达到价值最大化。尤其是对于人们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意识的培养,更是要提高重视程度,充分调动人们主观能动性。在确保粮食安全的问题上也可实施相应配套的激励体系,完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细节,严格实现补贴到位。
        结语
        综上所述,永久基本农田作为耕地的精华,是真正的“保命田”。而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的划定在最大程度上解决了一个区域在将来一段时间内重大项目建设占用、生态文化建设调整、自然灾害损毁等的占用需求,造成永久基本农田减少,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永久基本农田的质量和数量。这一举措必将为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国土资源部耕地保护司.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政策解读[Z].北京:国土资源部耕地保护司,2015.
        [2]周嵩山,杨树平,龚勋.县域城镇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法研究与探讨[J].江西测绘,2018(03):61-64.
        [3]温岭市人民政府.统筹谋划主动作为开启温岭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新篇章[J].浙江国土资源,2018(10):44-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