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化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研究 竺慧萍

发表时间:2020/9/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4期   作者:竺慧萍
[导读] 摘要:近些年,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乡村振兴战略与美丽乡村建设战略的提出,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现实需要,也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
        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西联镇文体站  244100
        摘要:近些年,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乡村振兴战略与美丽乡村建设战略的提出,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现实需要,也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乡村振兴战略与美丽乡村建设都是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是新时代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基本方略。建设美丽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内容。乡村振兴与美丽乡村建设应该担负起美丽中国建设的历史重任。美丽乡村建设要结合乡村实际,挖掘地域文化志愿,注重乡村文化的保护,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塑造人文美。人才队伍建设是乡村振兴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文化振兴;美丽乡村;对策
        引言
        美丽乡村建设是今后我国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扎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着重强调,提高农民生活保障水平,塑造美丽乡村新风貌。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各种重要举措,为美丽乡村建设勾勒出了美丽中国新画卷。新时代的美丽乡村,从生产发展到产业兴旺;新气象的美丽乡村,从村容整洁到生态宜居;新作为的美丽乡村,从管理民主到治理有效,并带领农民一步步走向生活富裕。
        1建设美丽乡村的意义
        以铜陵市义安区为例,自东汉时期设置铜官镇,义安区见证了我国几千年来的历史变革,该地区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如传统的农耕文化、富有地域特色的青铜文化,同时铜陵地处长江之滨,是南北文化的交融之地,文化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丰厚的文化底蕴正是进行乡村建设最有利的支撑,在建设中应充分挖掘该地区的文化特色,促进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乡村文化振兴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将当地的乡村文化发展成为特色的乡村旅游,不仅可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更对当地的特色文化进行了发扬与传承。目前的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国策,在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中,应充分挖掘乡村文化,将乡村文化融入美丽乡村建设,做到“一村一特色,一村一品牌”,为农村地区大力发展旅游业夯实基础,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同时还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不仅提升了当地的经济水平更传承了当地的文化。
        2美丽乡村建设的不足
        2.1村民缺少主动参与性
        尽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吃饭、穿衣等初级需求已基本满足,但文化程度仍相对偏低,从内心对政府依靠甚多,希望政府能解决一切问题。因此在面对美丽乡村建设这一问题时,村民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非常低,都是政府安排什么就做什么,政府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很少想过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无论是从整个村庄的规划,还是到献谋献策,再到资金的筹集和实际建设,几乎完全依赖政府。更有一些村民认为,美丽乡村的建设跟自己的生活关系不大,反而与原来多年养成的习惯很不适应,甚至带来诸多不便,内心有抵触情绪。
        2.2对当地文化保护不够
        在进行乡村建设时由于很多人缺乏对文化的重视使得当地的标志性文化建筑遭到破坏,随着标志性建筑的破坏当地的传统文化受到了冲击,当地的传统文化逐步走向了消亡。没有传统文化作为依托建设美丽乡村也就没有了载体,建设出来的乡村会出现一定的文化缺失。
        3加强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3.1深入宣传发动、提倡全民参与机制
        广泛开展美丽乡村宣传教育工作,宣讲国家相关优惠政策和扶持条件,让老百姓明白美丽乡村对自身生活环境的改变,从内心接纳并积极主动融入其中,自觉保护已经建成的基础设施。

另外,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方式,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城市中的人了解周边乡村建设情况,走到乡村中去体验和感受乡村文化、乡村生活,并积极投身乡村建设中来,以此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
        3.2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想要以文化振兴来建设美丽乡村必须要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只有将全体村民的文化进行提升才能促使特色乡村文化形成特色文化产品。建设美丽乡村首先就应采用多种方式来满足乡村居民的文化需求,提升他们的文化素质,因此在建设美丽乡村时就必须要将文化资源引入乡村。一是要加大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将文化广场、健身广场、文化活动中心、农家书屋、宣传长廊等基础设施纳入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为群众提供满意的公共文化服务场所。二是完善文化队伍建设。乡村两级要配备文化管理人员,使基层文化工作有人做;将乡村文化爱好者组织起来,成立文化志愿者队伍,从而带动村级文化活动的开展。三是将城市的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并引入到乡村文化建设中,对乡村居民进行文化宣传,并且普及相关的法律知识、科学知识以及体育知识等,提升当地人们的文化素质。除此之外,还可以将城市中的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等在乡村开设分馆,满足人们对于文化的需求,利用网络资源拓展人们的视野,加大乡村文化资源供给。
        3.3培育增收产业
        美丽乡村建设,不能搞大拆大建,也不能靠涂脂抹粉。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支撑和持续发展的动力,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催化剂”和“助推器”。没有产业的发展,没有农民的持续增收,美丽乡村建设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是要培育美丽乡村主导产业。以美丽乡村中心村为突破口,带动引领周边自然村直至行政村,强化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引领,根据村庄产业现状和基础条件,进一步研究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科学确定产业发展的目标规划,制定具体扶持措施,农村产业发展项目、资金重点向美丽乡村倾斜,支持美丽乡村发展主导产业。二是要做大做强乡村旅游产业。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全域旅游线路,提升乡村旅游节庆活动档次。培育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鼓励乡村旅游经营主体独创自主品牌。进一步完善旅游厕所、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等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旅游+”模式,推进美丽乡村、现代农业、养生健身、文化教育与旅游产业的有机融合,提升旅游产业附加值。四是要提升村集体收入水平。落实经营村庄理念,对适宜整体发展乡村旅游的村庄,探索整体推广运营模式,集体和群众采取资金、土地入股方式取得收益分成;对产业相对集中的村庄,探索通过专业合作社或公司的形式,培育共有品牌,推动村庄产业整体提档升级。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通过对集体可经营性资产的股份制改造,盘活村庄闲置资源,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促进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3.4理顺主次,建设开放发展的美丽乡村
        新视野下美丽乡村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农民造福, 村民是建设主体和受益主体,外来资本企业是参与者,美丽乡村建设不能沦为企业家、开发商敛财的场所。 加强对村民能力培训,凝聚村民力量,使村民内生动力成为建设的持续动力。 美丽乡村建设不能闭门造车,要把握城乡融合发展的大局,与时俱进,与国内外建设得好的美丽乡村交流学习,博采众长,融会贯通,为我所用,使美丽乡村之花在华夏大地处处绽放。
        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新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方式,乡村振兴战略是以振兴乡村文化为导向,将乡村文化转换为乡村产品,最终达到促进乡村发展的目的。虽然目前我国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但是在乡村建设的过程中仍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想要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就必须要保护传统文化、建设特色文化产业、健全文化体系以及内外协作,通过以上方式来建设美丽乡村。
        参考文献:
        [1]张强,张怀超,刘占芳.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J].经济与管理,2018,32(1):6-11.
        [2]柳兰芳.从美丽乡村到美丽中国解析美丽乡村的生态意蕴.理论月刊,201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