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黑龙江地区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应用

发表时间:2020/9/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3期   作者:王忠礼
[导读] 摘要:黑龙江地区在水稻种植方面,因为低温条件并不是特别理想,不够充足,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攻克这样的难题,着重做好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管理工作,这样才能使其产量和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进一步提升水稻的种植效益。
        黑龙江省尚志市马延乡乡村振兴发展服务中心  黑龙江尚志  150621
        摘要:黑龙江地区在水稻种植方面,因为低温条件并不是特别理想,不够充足,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攻克这样的难题,着重做好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管理工作,这样才能使其产量和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进一步提升水稻的种植效益。基于此。本文重点探讨和分析黑龙江地区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主要特点以及实际应用等相关内容,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够为提升种植户的水稻生产效益做出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黑龙江地区;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应用要点
        引言
        针对黑龙江地区的水稻种植而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有效研发和采用高产的栽培技术,使技术要点在实践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应用,这样才能使其产量和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从而增强水稻的总产值,使其种植效益得到充分的提升。
        一、黑龙江地区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特点
        1.优选高质量的品种。
        为了使黑龙江地区的水稻实现高产,就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把握具体的地址和气候条件等等,尽可能选择更为优质的水稻品种,在最大程度上提升稻株产量,每株必须有更多的分蘖、更多的有效穗数,使得每穗都有更多的粒数、更饱满的籽粒,这样才能为其高产稳产提供必要的条件。
        2.进一步有效强化相对应的栽培技术措施。
        为了使水稻实现高产增产,使其地上部分有更为良好的生长条件,要确保地下部分具备足够强大的根系系统。有针对性的结合黑龙江地区的水稻生长特性,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栽培技术措施,使稻株的个体生长情况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从而充分促进其强根促蘖,使水稻个体的生长潜力得到更有效的激发,通过这种方法来最大程度上提升水稻的种植产量和品质。
        3.进一步有效研发和充分应用水稻旱育壮秧技术。
        在水稻的高产栽培技术中,该技术是特别典型的代表,这项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水稻培育的过程中出现的烂秧和秧苗不壮等相关方面的难题,同时该技术也呈现出十分显著的应用优势,更加的省水、省种、省工、省肥、省秧出、增产、早熟等,使得秧苗矮壮,根系发达,返青快,分蘖早,成穗多;同时,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可针对水稻的行距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减小墩距和墩苗数,更利于增加水稻有效分蘖,提高成穗率,减少病虫害发生,呈现出特别显著的增产效果。
        二、黑龙江地区水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的应用分析
        1.优质高产品种与苗床的选择
        (1)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要确保精选的品种能够得以摊铺,在干燥的地面上对其进行晾晒处理,晾晒的时间为3天左右,然后进行科学合理的选种工作。要尽可能选择更为优质、高产,同时具备强大抗逆性和增产潜力大的品种,确保其综合性的性状足够优质,符合该地区的生长条件,在品种选择和处理方面得到显著加强,进一步优化,这样才能使水稻的高产性进一步提升,同时使其商品价值显著增强。
        (2)苗床地选择,做好整地工作。应选择在地势高燥、背风向阳、水源方便、土质肥沃疏松的地块,以此作为苗床地,同时要尽可能在秋天对其进行浅翻,在早春解冻的10cm左右时,开始细做床。
        2.进一步培育壮秧,中小苗移栽
        (1)在育苗期间,要结合品种的特性和当地的生态条件,进行有针对性的播种,采取更切实可行的先进育苗方法,科学管理秧出,尽可能培育出水稻壮苗,同时要着重做好苗床管理工作,使水稻的秧苗综合素质进一步增强。
        (2)水稻育苗方式要严格把关,在育苗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应用大棚育苗方式,尽可能采用透气膜、无纺布、平铺膜等育苗方式,以此确保苗床的温度不会受到外界因素的负面影响。
        (3)注重做好水费管理工作。播前半个月每亩秧出最好施用农家肥或土杂肥6000公斤以上,约每平米大约施用2斤左右。


        (4)平铺的每平米播籽4两(湿籽),钵盘每孔3至4粒,大孔钵每孔3至5粒。在这个过程中,要尽可能应用催熟良好的种子。
        (5)针对种子进行播种之前,要尽可能应用适乐时拌种包衣,闷48小时后播种。
        (6)闷种时,温度控制在lO℃以下,以免稻芽长长、种苗出齐立针期时,开始通风炼苗,具体温度要进行有效控制,使其维持在30度左右,种苗在28至32天时,及时有效的移栽。
        (7)移栽的时候要确保其根系保持在湿润的状态,尽可能减少对根系的损伤。
        3.适时插秧
        (1)适期早插。在培育适龄壮秧和精细整地的基础上,要结合具体的时间和温度进行有针对性的插秧,要确保温度能够充分控制在最低温度14℃,泥温不低于13.7℃。
        (2)插秧的过程中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密植。在这个阶段要适当的扩大行距,有效缩短墩距,插秧规格25xl0厘米,每墩2至3苗即可。
        4.进行科学合理的灌溉
        在对水稻进行灌溉和用水管理的过程中,要结合不同的时间段采取相对应的节水灌溉技术,具体来说,所涉及的灌溉技术主要分成以下几个方面:
        (1)返青期。在这个阶段要确保其有充足的水层,使其地皮水足够充分,这样才能进行移栽,同时要确保3cm的浅水层3至4天,水深灌3至4cm,为缓苗提供必要的条件,并做好浅水灌溉。
        (2)分蘖期。在这个阶段要要灌2至3cm浅水,确保土壤能够保持通畅性,使根系茁壮成长,以此进一步提升地表温度,有效促进分蘖。
        (3)幼穗形成至抽穗扬花期。在这个阶段,要有针对性的采取小水混灌和间接灌溉的方法,使根系更加健壮,更加富有活力,同时促进幼穗分化,使其后期能够健康茁壮的成长。
        (4)灌浆至成熟期。在这个阶段要确保其有充足的浅水薄层,除此之外,在对其进行水分管理的过程中,还要充分结合土壤的类型以及其他因素等,使其保持湿润,地表不干,不会出现裂缝。
        5.精确施肥
        在施肥的技术应用方面,要确保农肥和化肥有效融合,确保氮磷钾等多种元素的肥料能够有针对性的搭配,同时要配备相对应的微量元素,这样才能使水稻更加良好的发育。
        6.针对水稻病虫草害要进行综合性的防治
        在针对病虫害进行防治的过程中,要针对具体类型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着重把握黑龙江地区的常见病虫害类型,例如,水稻主要病虫害有稻瘟病、纹枯病、条纹叶枯、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在实际的防治过程中,要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以此为基础进行综合性的防治,尽可能有效应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的方法,这样在确保病虫害得到有效治理的同时,使水稻品种实现高产稳产。对水稻草害来说,要尽可能应用物理防治的方法,如果必须应用化学除草的方法,通常情况下在水稻移栽之后的5至7天施返青与蘖肥时,拌除草剂施下,一般亩施60%丁草胺150ml、或农思它150至200ml撒施,保水层5至7天,一般可一次完成除草。
        结束语
        通过上面的分析和探讨,我们能够充分看出,针对黑龙江地区的水稻栽培而言,要想使其产量和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就要结合实际的土质条件和气候因素等等,进一步选用更切实可行的高产栽培技术,着重把握品种、育苗、田间管理等相关环节,进一步落实各项技术要点,以此使其种植效益得以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l]凌启鸿.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理论与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7.5
        [2]郑家国,刘友林,刘代银.西南稻区水稻生产技术问答[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