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伍易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小城镇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小城镇发展过程中,小城镇本身是连接城市和农村的重要环节,是城市带动农村的前沿阵地,同时是沟通城乡联系的重要纽带,是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核心。因此,必须重视对小城镇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建设,这样才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加快农村物质文明以及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农村城镇化进程。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规划设计;建设策略
引言
村庄规划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纽带,应更加重视农村的多方面建设,如机制创新、城乡协调、生态保护、产业优化和优质服务。因此,从产业规划、人口流动、土地整合、生态保护和历史传承等多角度出发,村庄规划如何有效地带动新农村的发展,更加关注村民和每个村庄的命运。以新型城市化为背景的城市规划,也是城市规划设计师的历史使命。
1小城镇规划的意义及原则
小城镇的存在,一方面可以引导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转移,另一方面有益于统筹协调城乡区域发展。因此,推进小城镇发展,对于促进我国特色城镇化发展作用显著。而做好小城镇规划工作,对于小城镇的发展、推动我国农村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进程有着积极的意义。我国要做到坚持规划先行,引领小城镇发展方向。按照超前规划、规模适度、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的原则,做好土地利用规划、小城镇总体规划,抓住本城镇的建设重点。在确保规划科学合理的前提下突出特色小镇规划,体现小城镇特色,把城镇的大规划与当地自然环境、地方特色、民族传统、人文历史有机结合起来,以特色立镇,打破“村镇一面”的格局,使每个小城镇都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地方风格。
2新时期小城镇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对小城镇进行规划时存在滞后问题,严重影响小城镇的对外发展形象。规划滞后与建设规划执行工作不能贯彻落实、建筑的档次水平比较低会对城镇建设的整体形象产生一定影响。第二,城镇规划建设的差异比较大会出现发展失衡的情况。现阶段,虽然一些城镇的整体水平有较大提升,但是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以及不均衡,会在很大限度上影响城镇城市化进程。第三,城镇规划建设的投入不足。在对小城镇进行规划建设时,因为政府财政投入不足导致城镇的供水、排水以及绿化等基础设施存在滞后的问题,严重影响小城镇规划建设的整体质量。第四,小城镇规划建设存在与实际不符的问题。在当前的小城镇规划建设过程中,一些地方照搬其他地区的规划建设模式,甚至照搬大城市的结构模式,没有根据小城镇的具体条件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和建设能力,拉大城镇建设骨架,导致建设遍地开花,没有做好城镇建设工作,同时浪费大量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甚至会破坏大面积的耕地,导致小城镇建设存在严重不足。
3新时期小城镇规划建设策略
3.1统筹各功能用地
对于小城镇的规划,要综合统筹各功能用地之间的规划。对于住宅用地,应本着利于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布置在大气污染源常年最小风向频率的下风向及水污染源的上游区域内,保证空气、饮用水质不受污染。同时,做到充分利用小城镇原有设施,留有发展余地。对于公共设施用地,要尽可能集中规划布置,布置在小城镇的中心范围。对于生产设施用地,一类对居住和公共环境基本无干扰、无污染的工业,可以规划布置在居住用地或公共设施用地附近;二、三类对于居住和公共环境有一定污染、干扰或有严重污染的工业用地,应规划布置在最小风向频率的上风侧及河流下游。以上只是对不同功能用地规划的概括性要求,具体规划时要严格遵守各类用地的指标,统筹规划。
3.2进行村庄整治规划
农村规划的发展与农村的规划建设风格是分不开的,倘若村庄整体给人一种脏乱差的感觉,无论其建设、规划效果再好,也不会吸引游客。因此,有必要集中精力合理改善村庄的整体风貌,对该村庄的现有墙壁、旧房屋、破损房屋、历史建筑以及成堆的未经授权的碎片进行了合理的修改。在坚持清洁卫生的目标的同时,积极鼓励当地居民通过两种方式有效改善村庄的整体风貌:(1)必须及时拆除村庄的乱建。(2)为了规划晾衣架,必须达到统一的标准,必须对村庄围栏进行统一安装,并禁止村民向门口扔杂物。
3.3树立生态观念
在进行小城镇科学规划时,要始终树立生态观念。要想建设生态宜居的乡村、村镇,一定要在规划建设中防止环境负荷过重,在规划中考虑绿化布局,留有生态规划建设用地。要对环境污染、水土流失、景观杂乱等环境问题加以控制,实现村镇与生态协调发展。要在乡村、村镇完善配置垃圾箱、垃圾站,改善垃圾堆放成山的状况。规划时要充分结合人口规模、人口密度、人口分布,在合理的位置建设一定数量的垃圾回收站,完善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推动小城镇的经济发展。“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我国要提高生态文明意识,综合考虑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小城镇。
3.4强化城镇服务设施建设
在新世纪小城镇规划编制以及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小城镇规划建设的相关法制建设工作,可以从以下方面出发,保证小城镇规划建设、法制建设的全面性。第一,根据小城镇的规划建设实际情况,完善小城镇规划编制以及相关的法律规范,保证法律法制配套建设的及时性,要尽快拟定与小城镇规划和实施相适应的、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法律法规。第二,在规划过程中要根据小城镇规划建设的实际情况,严格依法编制,尽可能改善小城镇规划,保证小城镇的目标与关键内容科学合理。同时确保小城镇规划法规制度中涉及的每一项规划项目目标明确详细。在对城镇规划区进行规划管理时,要保证其与城市相同进行两证一书制度,各建设工程在开工前必须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证以及选址意见书,并批准合格后,才能开展小城镇建设工作。同时要根据批准的总体规划严格执行,及时反馈相关的意见,保证小城镇规划以及建设合法合规。
4小城镇规划发展模式
科学规划小城镇,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小城镇的发展。不同小城镇的发展动力不同,所以其发展模式、发展方向也不尽相同。比如,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小城镇,依靠外部的资金、技术来推动自身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这属于外源型发展模式。对于这类小城镇,要注意规避外向依存度过高这一风险。上海市的小城镇依靠本地生产要素的投入来推动自身发展,属于内源型发展模式。对于这一类小城镇,要推动其形成“一镇一品”“一村一品”。还有一类小城镇属于中心地型发展模式,此类小城镇要着重优化产业结构。对于不同发展模式的小城镇,要协调发展时存在的问题并着重解决,以实现小城镇更好、更快、更健康地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中,为了促进现代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必须重视新时期小城镇的规划建设工作。在当前的小城镇规划建设过程中,要根据城镇的具体情况,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发展道路,建立生态协调、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小城镇。
参考文献:
[1]张秀芬.特色小镇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突破口[J].现代交际,2018(22):34-36.
[2]袁华.小城镇规划设计中的地域性因素探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34):94-95
[3]王文强.小城镇规划与建设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作用[J].建材与装饰,2017(28):66-67.
[4]谭秀霞.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村镇规划与建设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2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