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定县自然资源局 贵州普定 562100
摘要: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在中国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和建筑从业者都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基础设施、公共交通和各类建筑工程等规划建设上,其目的是科学合理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打造出适合现代人居住和生产的城乡空间。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和管理,科学规划城乡建设,从而实现城乡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但是现阶段,一些地区在城乡规划建设和土地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经验,并提出相对应的政策和措施。本文就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城乡;规划建设;土地管理
引言
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工作在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城乡土地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利用,能够有效解决土地资源闲置、土地征用矛盾等问题,提高土地资源管理水平与利用效率,并且改善城乡空间布局、满足人民生产生活需求,为城乡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从客观的角度分析,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对于国家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都会产生特别大的影响,各方面的工作开展,都要采用合理化的思维来调整,如果继续按照固定的模式来执行,不仅无法得到预期效果,还会造成非常恶劣的后果。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的问题,主要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规划建设方案不够健全。例如,城乡资源存在很大差异性,规划建设过程中,部分区域完全考虑经济效益,但是在社会效益的调查与研究力度上非常薄弱,即便是得到了短期的繁荣发展,针对长期的问题积累,以及各种特殊情况的解决,都没有办法得到预期效果,甚至是产生得不偿失的现象。第二,土地管理的进行,对于数据及信息掌握不够充足,而且在管理的可靠性和可行性方面非常低。例如,土地资源的利用,没有按照科技农业的方式来发展,而是造成了大量的污染现象,过分的发展城市经济模式,很容易造成产业失衡的现象,影响到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的正常部署。
2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的对策
2.1促进制度标准体系建设,落实多规合一
土地资源是重要的国有资产,且我国土地资源较稀缺,因此相关规划工作者和建设管理者应对土地资源有正确的认识,在城乡规划工作中正确规划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战略引领和刚性控制的重要作用,做好规划是任何一个城市发展的首要任务。在城乡规划当中,要把握好战略定位、空间格局、要素配置,坚持城乡统筹,落实“多规合一”,真正做到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多个规划融合到一起,实现一个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解决现有各类规划自成体系、内容冲突、缺乏衔接等问题。比如,一些城市的产业形态主要是轻工业生产,就可以适当放宽用于轻工业厂房规划建设的土地审批政策,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对于一些有珍贵绿地资源的城市,要兼顾生态资源保护和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以陕西西安为代表的古城,保存遗留了大量的古代历史文物和古代建筑,在城乡规划建设工作的实施过程中,需要保护历史文化资源的完整性,确保其不受人为破坏。总之,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要在确保人民高质量生活、保护重要人文资源安全以及维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标准、土地使用规则和土地规划标准,同时落实多规合一,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管理。
2.2土地规划和城乡规划的实施
基于土地管理与促进城市和农村的发展计划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增加和减少联动政策的实现,有助于促进农村建设规划的发展。推动部分农村在土地利用过程中严格遵守增减相关政策要求,进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土地利用的集中目标,最终逐步规范城乡结构布局。促进城乡管理发展的相关特征体现在政府实施增减政策,避免突出违背农民意愿的问题。政府部门在协调增减政策的过程中,有效地整合土地利用管理要求和条件实现城乡规划,最终有效地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和有效保护农村劳动力。从而使得在城乡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即满足农民的生活和帮助城乡规划可以顺利实现。
2.3实行土地管理权力下放,加大执法监管力度
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应适当下放实行土地管理权力,赋予土地、房屋所有人使用权、处分权等管理权限,建立平等的土地义务,编制详细的费用缴纳标准,确保土地权益人在获取合法收益的同时,也能保障政府获取合理税收,构建个人、集体与国家间的利益平衡关系。另一方面,应完善社会监管体系的建设,通过权力分散与社会监管机构的建立发挥对土地管理制度的监督与制约作用,同时加大行政执法力度,采用法律手段制止违法用地、抢占土地等违法行为,并加强对城乡居民的普法宣传工作,引导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到城乡规划进程中,配合人才引进、培训机制的建设,更好地提升城乡规划与土地管理工作的实施效果。
2.4推进土地管理与城乡规划协同发展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土地资源规划和城乡管理提供了机遇和挑战,这种新形势的发展趋势是促进土地管理和城乡规划的发展。为了二者的和谐发展,需要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制定能够满足未来发展需要的土地规划方案。一是考虑城乡发展现状和未来前景;二是根据土地经营规划制定城乡规划。所以说,有必要建立“双调控”发展机制,不断完善经验,将制度化与通信信息系统相衔接。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确保这两个计划在执行中的协调。比如说,对于城市来说,它不仅是一个地方,也是丰富人们的精神文明重要资源,所以对于一些资源有必要实行保护。在限制施工区域,有必要事先与村和农村经营单位、所有制单位沟通,达成联合合同,从而使得两者可以更好地得到实施。
2.5 提升土地规划的合理性
加强生态环境状况、居住人口、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景观、资源、水文地质、地貌以及气候条件等方面信息收集,将数据施行录人,也可将数据进行汇总与整理,并通过制作成图形的方式应用于土地规划各阶段的计划制作中,还可以制作成统计学报告进行输出,并可用以此作为相应的土地调整规划信息资料。通过对土地整理潜力调查信息的利用,再结合当地城乡规划、水利水电规划、环保规划、林业规划、农业规划以及土地部门等方面的相关规划相统筹,有助于提升土地规划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结语
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处于社会经济转型的关键期,对于城乡规划工作提出了较高要求与严峻挑战,因此要求城乡规划管理人员积极贯彻多规合一原则,推动土地使用标准体系、土地管理制度体系的完善建设,并加大执法监管力度,更好地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能,实现城乡可持续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林坚,赵冰,刘诗毅.土地管理制度视角下现代中国城乡土地利用的规划演进[J].国际城市规划,2019(4):23-30.
[2]林晓雪.我国城市土地资源规划管理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1):13.
[3]张沁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土地规划管理研究[J].管理观察,2018(7):154-156.
[4]王雷.浅谈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