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角色转变下的旧城改造规划对策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1期   作者:姜楠
[导读] 摘要: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有了很大进展,城市规划建设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身份证号码:37010219870425XXXX  山东济南  250001
        摘要: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有了很大进展,城市规划建设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旧城改造不单单涉及到城镇社会构建的水平,更是上升为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极为关注的社会话题。城市规划是旧城改造的关键承载以及践行的纲要,同时涉及到旧城改造的最终呈现效果、社会安全以及协同发展的目标。对此,本文论述城市规划角色在旧城改造中的重要影响及其意义,并应对相应问题给出一些合理对策。
        关键词:城市规划;旧城改造规划;公共职能;对策建议;发展路径
        引言
        旧城中蕴含了大量的历史的遗迹和记忆,它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同时它也是城市历史文化的精髓。目前构建生态文明成为我国国策之一,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投入很大注意力,城市旧城改造规划应该结合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不能在建设过程中为了短期内城市经济发展而牺牲生态环境。因此,在对旧城进行改造的过程中,相关的单位应当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落到实处,本文就此作出了相关研究。
        1城市规划角色错位
        旧城改造是关乎人民自身利益的事情,与此同时也与当地的经济发展以及整体规划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城市规划则是旧城改造的目标,城市规划角色定位的不同也会产生差异。在目前所存在的城市规划中,直接反应出,城市规划位于主导地位的是地方政府,有的政府在规划的时候,会优先考虑地方GDP的增长以及政府绩效,而将人民利益放在最低点。比如:政府为了追求更高的商业价值,将开发地区大多选取到城市的黄金地段或者是中心商务区,却忽略了城市整体规划,不将旧城改造作为重点进行分析,由此就会使得社会矛盾产生并且加剧不同阶层之间的矛盾。其次是伴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我国许多的城市规划逐渐转化为“新区与旧城”二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土地的税收在我国的财政收入中占有相当一部分比例,所以政府为了保证税收,就会忽略了居民的权利以及对历史文物的相应保护措施。可事实上,城市终归是人民的城市,是人民安居之所,因此在旧城改造过程中,必须要以人民为中心,政府在其中做好服务,完成旧城区改造中的各项服务工作,尽可能满足人民的诉求。
        2城市旧城改造主要问题
        2.1生活适应性及历史文化问题
        这些年以来,为了满足经济发展需求,我国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但旧城的发展却止步不前,为了适应城市的快速发展,整片的拆除古城墙等,许多富含民族传统的建筑在城市建设中保存的越来越少,同时,旧城和现代城市的不适应性使得旧城生活环境差,对城市的旧城改造带来了很大的问题和困难。旧城建筑的安全系数不够,楼层较低使得生活整体比较狭小,公共设施配套不齐全,不适应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旧城规划便是单一的拆除重建,而拆除重建这种速度较快的方式在目前是特别不恰当的,并且许多有传统文化风味的城区已永远消失,大部分在老城改造中退出了历史舞台。
        2.2重视环境效益
        随着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理念的深入,当前人们对于居住环境和城市建设都提出了很高要求,而旧城改造作为城市规划中的一部分,对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中,重视环境效益并将生态理念融入旧城改造项目中能有效减少旧城改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基于此,生态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相关部门必须重视旧城当地的气候等自然条件,选择合适的措施保护旧城生态环境,从而提升生态效果并推动旧城改造项目的进展。
        2.3旧城改造中的城市规划角色错位解析
        伴随我国城市可运用构建土地资源的逐步匮乏以及我国“科学发展观”对城市集约化成长的顶层设计,我国许多的城市开发的模式慢慢地从“外围扩张式”演变成了“新区与旧城”共同发展的模式。

但是,中国大多数的旧城改造工程都是政府为了获得“土地财政”上的经济回报,优化城市形象的动力下开展的。政府是土地资源价值的收益者,通常比较看重在短时间内的巨额土地收益,把旧城改造期政府应当负责的构建维护项目以及有关成本转移到将来去完成。与此同时,投资构建一方重视的是旧城改造工程的高额投入产出比,政府与投资建设者都在追求经济利益的短期最大化,忽视了旧城改造期间关系到的繁杂社会难题以及各个城市独有的历史文化保存工作。
        3城市规划角色转变下的旧城改造规划对策建议
        3.1注重旧城区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在城市旧城改造规划时,我们不仅需要结合当地环境因素,地理因素进行改造,还要对其历史文化进行传承和创新。每个城市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都有着自己的文化和遗迹,比如西安鼓楼、北京四合院等。针对目前对旧城建筑和遗产的保护不够重视,导致旧城历史濒临绝迹问题。例如在许多古城门和城墙,其作用已经不在,反而阻碍城市交通发展,对城市古建筑、历史街区进行的大拆大建。在老城改造中应当有效运用老城古建筑为城区文化媒介的特征,将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建筑与当今时代的生态文明思想有效融合。
        3.2保障城市规划的公共服务职能
        城市规划的公共服务应当分为宏观与微观两个不同的角度。在宏观层面,政府的城市规划应当充分考虑不同阶层的利益,从而将整个城市进行宏观规划,注重服务功能在实现过程中的作用,利用市场推动发展,在保持整个城市规划的总方向下完成旧城改造。在微观层面,应当协调和解决各方矛盾,尤其是在各种服务设施的改善等方面,真正使旧城改造措施得以真正落实。
        3.3对旧城道路实施改造
        旧城不仅是历史的积淀,也是大自然的馈赠,它承载并维系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血缘关系和连带关系。对旧城道路改造必须建立内部完善的管理体系,保障相关部门能正常行使权力,调节城市发展的各种资源平衡和各单位之间的关系,推动政府行政职能的改变,创建科学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使旧城道路改造项目达到上通下达、认真高效的效果。在对旧城道路改造时,要着重对道路路标、人行道、停车位等内容进行综合改造规划,并且在旧城道路上设置合理交叉路口,对道路环境进行合理改造,严格执行旧城道路改造项目法人负责制和终身负责制,取缔不具有合格资质的改造单位,同时加强对旧城道路改造的全程监管,以此保证旧城改造管理的质量。
        3.4实现城市规划中公共政策完美体现
        公共政策是城市规划中的又一手段,是指导、规范和控制公共服务改进的一种方式。公共政策主要是确保在旧城改造建设中各类的公共设施,公共物品和公共场所的合力建设。与此同时时,公共政策应监督开发商是否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进行了违法操作,是否存在其他影响城市规划原则的行为。除此之外,居民是城市的主人翁,且在旧城改造中属于弱势群体,因此公共政策的建立就应始终维护他们的合法利益。加强城市规划的行政干预,以确保在城市规划中期对市场经济的更大支持。在城市规划中,充分发挥公共服务的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的建筑、街道能给人非常直观的第一印象,它体现了一座城市的精神面貌以及文化背景。近年来,许多城市都进行过更新改造,而建筑外立面通常是改造的重点。“旧建筑通过合理的改造方法,依旧能够发挥其价值,为新时代城市化建设带来一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创造出和当前时代背景所相符的城市新空间。”经开区外立面改造整治项目将有利于提升经开区的环境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杨思楚,刘帅鹏.城市规划角色转变下旧城改造规划策略的探究[J].科技风,2017(25):246.
        [2]陈昌卉.城市规划中旧城改造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8(13):111.
        [3]战永祥.海绵城市理念在旧城更新改造规划中的应用与建议[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9(1):97-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