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场管理到提高工程质量与技术管理——基于田林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修缮项目研究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丁瑜
[导读] 摘要: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是提高工程质量、最大化工程建设综合效益的重要手段,随着现代建筑工程建设规模、复杂程度的提高,施工现场管理工作也面临越来越大的难度。

        上海新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是提高工程质量、最大化工程建设综合效益的重要手段,随着现代建筑工程建设规模、复杂程度的提高,施工现场管理工作也面临越来越大的难度。本文结合田林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修缮项目施工管理经验,探讨建筑工程现场管理的要点及注意事项,通过施工现场管理,同步提高工程质量管理及技术管理成效,确保工程顺利竣工。
        关键词:施工现场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
        引言:现代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涵盖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多个方面,人员、设备、材料、技术、施工环境等因素均与以上管理工作成效息息相关,因此施工现场管理的系统化程度非常高。施工现场管理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工程质量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施工技术优势是否能够被充分发挥,为保证现场管理工作顺利、高效开展,需要对其有关经验进行总结,以构建完善的施工现场管理方案。
        1项目概况
        田林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修缮项目位于上海市徐汇区,建筑面积4800m2,建筑影剧院业态层高9m,采用框架结构。文化活动中心为当地的地标性建筑,承担丰富的商业及服务功能,当地政府对该项目高度重视。总结来说,项目执行难度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项目对工期要求严格,因此施工阶段的修缮、装饰、安装等工程需穿插、流水开展,存在较多的交叉工序,且参与单位较多。施工过程参与主体增加及施工流程复杂化必然给现场管理提出更大挑战,且出现更多可能影响施工进度及质量的不确定性因素。作为项目施工总承包方,必须对各分包单位的施工进度、质量做严格监督,合理协调各分包单位的关系及现场各项生产资料,避免发生施工矛盾,保证工程持续、稳定开展。
        第二,本项目地处成熟城市商圈之内,周边建筑设施、交通设施分布非常复杂,在施工过程中极有可能遭遇既有排水系统及交通系统,受地下管线、地面绿化的干扰较大。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在开展构件拆除及基础施工作业时,还需严格控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包括粉尘污染、噪音污染等。以上问题的存在均给施工现场管理带来较高难度。
        2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要点
        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中大量使用新材料、新技术,且随着城市基建设施系统的完善和延伸,施工过程遭遇复杂环境的概率更高。尤其田林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项目这类修缮工程,其受外部环境的干扰程度更大,且项目本身处于运营状态,因此对施工进度的要求更为严格。针对类似项目,在开展施工现场管理之前,必须对项目内外部环境有充分的了解,结合施工方案及现场环境,划定现场管理重难点,以此为基础构建现场管理工作体系框架,以保证现场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结合本项目管理经验及相关文献研究成果,认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要点有四。
        2.1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指的是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所遵循的理论框架,包括管理方案、评估机制、组织结构等。田林街道社区文化中心修缮项目采用总承包制度,项目施工范围涵盖屋面工程、结构加固、电气施工、内部装饰等多个专业,分包给不同的施工单位,其施工组织体系非常复杂。同时,各施工单位之间的作业存在大量交叉,因此现场协调难度较高。针对以上问题,在进行顶层设计时,就要重点关注施工组织结构的优化。通过构建清晰、明确的组织结构,理顺施工现场各单位间的关系、权责和义务,以组织协调性提高,降低施工管理过程的协调压力[1]。
        第一,结合项目施工现场管理规范,深化落实各项管理要求,为施工质量、施工进度管理提供可靠保障。第二,落实管理责任制度,将施工质量管理、进度管理等任务划分至每一施工单位,要求各单位在开展施工活动时,严格履行自身责任,以此实现施工现场管理的全员参与,从根源上减少风险因素的形成。第三,重点关注施工质量监督,监管对象包括施工材料、设备、人员等。例如在材料管理方面,进场前必须经过质量检验,不合格材料严禁混入施工现场。本项目事实上阶段涉及到的材料种类非常复杂,因此在下文给出更详细的管理措施。第四,施工设备投入使用前应经过状态检测,尽可能避免采用老化程度严重、运行效率低下的设备,以免使用过程中设备突发故障或运行功率无法达到而导致施工进度缓慢。
        2.2技术管理
        施工技术的合理选择和运用对于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工期非常有帮助。正式施工前,组织相关人员开展图纸审核和技术交底工作,详细了解设计图纸意图,结合施工现场情况,评估各项施工意图能否顺利落实,提前制定应急预案及风险防控方案。技术交底过程,应向现场技术人员、施工小组组长等准确传递工程重难点,尤其是交叉作业中的技术方案规划情况,进而将施工技术要求充分落实到施工建设当中。
        2.3人员管理
        现代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生产资料配置非常复杂、工序及交叉性作业众多,单凭现场管理人员的监督指导很难达到最佳的现场管理效果。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调动起现场人员的施工管理意识,配合一定的奖惩措施,使得不同层级的施工参与人员除严格依照有关规范开展自身作业外,能够主动承担施工质量监管、安全监督、进度管理的义务,与现场管理人员积极配合,杜绝各类施工问题[2]。例如,组织现场人员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明确项目特点及重难点,并提出现场管理对于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性,将现场管理辅助任务划分到具体人头,使得各级施工参与人员能够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整个项目的现场管理任务。
        2.4重点监管
        施工现场管理的开展应有所侧重,结合前期工程评估及风险分析结果,针对重点问题做重点监管,如施工技术落实情况、施工材料质量检验、人员工作效率评估等。对于现场监管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进行追踪溯源,查找引发问题的原因,从根源上进行排除,避免相似问题再次发生。例如,本修缮项目在结构加固施工中,现有结构的支护和变形监测非常关键,因此该模块施工时,由现场管理人员、施工监理等同时到场进行全过程监控,结合模块施工方案,观察具体施工操作、流程是否达标,并设置必要的风险防控措施,一旦在加固过程中发现结构出现较大扰动,在确保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及时开展应急处理。
        3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措施
        3.1明确现场管理原则
        本项施工现场管理基本原则有三。
        一是施工标准化。项目部依照施工工艺要求、技术规范、质量验收标准等理论资料,为项目施工中每一分部工程制定相应的标准化操作体系,体系中详细阐述每一施工步骤、流程的要点和要求。分部工程施工前,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及施工员组织有关施工班组开展详细的技术交底工作,确保施工小组每名成员对施工标准有充足的了解,在具体施工中对自身操作行为进行规范。


同时,施工标准化体系也可作为各管理层级开展施工管理的标准,对施工人员、班组的施工过程做客观评估。
        二是验收样板化。验收样板化指的是依照有关文件要求,预先制作某一分部工程的施工样本,在工程验收过程中,以该样本为基准进行对比评估。相较于依照纸质文件开展工程验收,样本化验收通过直观对比,可在短时间内准确定位到施工缺陷,验收过程更加方便、高效。此外,样板支制作过程也是对现有施工方案的检验过程,为施工人员的技术操作提供模拟演练的机会,以在正式施工前熟练掌握有关技术技巧,且在施工过程中,能够以样本作为参考,及时对具体操作进行调整和改进。但需注意,该验收方法并不对全部分部工程适用,如本项目中,样板化验收主要用于墙体粉刷、油漆涂料涂刷、门窗安装、管线敷设等工程中,在具体应用时,需与传统验收方法相结合,以最大限度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三是操作专业化。操作专业化指的是结合各专业、工种特点,分配技术、能力相匹配的施工人员,使得施工人员的专业特长能够被充分发挥,提高整体施工操作水平[3]。本项目各道施工工序均分配置具体班组,在班组内部再进行专业细分。例如,内墙粉刷由充分掌握该技术且操作经验丰富的班组负责,再将班组人员分为踢脚线、踏步、墙裙等多个专业化操作小组,各取所长开展专业化操作。
        3.2进行工序检验预控
        在施工质量检验方面,本项目执行“三检”、“三工序”制度。(1)“三检”制度。项目从安装到装饰施工,每一道工序实施过程,要求各班组严格落实“三检”制度,即依次经历班组自检、施工队专职质监员检查及项目质安办检查,通过层层把关,及时排除各工序施工漏洞,避免问题累积发展为实质性的质量事故。(2)“三工序”制度。该制度在工序交接节点实施,交接阶段,对上道工序进行质量复查,以为下道工序施工提供可靠保障。每道工序施工完成后,由项目部、施工队质监会连同该工序上、下道工序的施工班组组长进行质量验收,出具检验单办理交接手续。若在“三工序”检验中发现问题或漏洞,要求责任班组及时查找原因并进行整改,问题排除且通过再次检验后,方可进入下一施工工序。
        3.3加强施工材料管理
        施工材料质量是确保建筑工程质量达标的关键,本项目执行材料统一采购、统一检验的方式,结合施工方案及有关文件,编制材料采购计划开展集中采购。过程中,优选市场信誉高、材料质量可靠、供货能力强的供应商,划定合作目标后,再从质量、价格、信誉度等多个方面对供应商做综合评估,货比三家,确保材料质量达标。材料进场前,统一进行质量抽检,对于特殊材料,送至质检中心做质量试验,质量检验通过后可进场使用。现场材料管理阶段,结合各施工单元的施工任务特点及施工进度,科学开展材料分配,制定材料领用、回收标准,要求各施工单元依照标准要求使用施工材料,以免出现材料受损、浪费等问题。
        3.4合理改进施工工艺
        田林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修缮项目施工的最大难点在于钢结构屋面TPO卷材施工和结构加固施工,现场通过施工工艺改进及规范化的施工操作,以上两模块施工任务顺利完成,各项质量检测均达标,并得到业主方的高度认可。合理改进施工工艺是攻克施工难点的重要途径,同时也能够从根源上减少施工过程质量及安全风险的发生。对以上两施工模块的具体实施方案做详细介绍。
        3.4.1钢结构屋面TPO卷材施工
        TPO卷材施工各关键环节的施工工艺严格依照《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12.2、《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3、《热塑性聚烯烃(TPO)防水卷材》GB27789-2011.5等技术规范的要求确定。(1)在隔气层施工中,PE膜隔气层的铺设应保证卷材顺直、平整,相邻PE卷材的搭接长度不应低于10cm,搭接缝使用10×1mm的丁基胶带粘结并均匀压实,保证密封性,以免室内水汽进入保温层[4]。(2)保温层上下层保温板采用错缝安装的方式,以免形成通缝导致保温层保温效果降低;保温板的铺设应确保搭接长度达标、搭接位置紧实、平整,本项目保温板安装与卷材施工同步进行,以免卷材受潮;确保螺钉锚固在压型钢板的波峰位置,禁锢过程始终保持螺钉与钢板垂直,合理控制紧固程度,避免影响屋面抗风揭能力。(3)卷材铺设之前,将其展开平铺,放置15~30min,充分释放材料内部应力,以免在焊接过程中起皱;相邻TPO卷材长边的搭接长度应在120mm,短边控制在70~80mm,接缝处使用硅酮辊滚压紧实。
        3.4.2结构加固施工
        本项目结构加固粘钢施工流程为:定位放线-基层处理-钢件下料制作-预贴-结构胶调整-表面涂胶-粘贴加压-固化养护-卸支撑-修复层及防火涂料涂刷。其中,钢结构下料及预贴环节为重中之重。下料过程中,依照方案中规格及尺寸参数,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对加固部位进行逐一测量,确保钢件制作的精确性。本改造项目中,梁柱结构的尺寸偏差较大,且发生不规则变形,因此在下料前均进行实际测量。前期施工步骤完毕且通过质量检测后,可进行预贴施工,确保混凝土及钢构件的尺寸与其预贴位置相互吻合。若存在焊接节点,需先进行焊接组装然后注胶。阴阳角等无法进行焊接的位置,可使用耐高温胶进行粘贴,且钢板表面需使用石棉布做隔热处理[5]。
        3.5开展质量控制攻关
        质量控制攻关即由项目经理组织,建立多个QC攻关小组,多种形式开展质量控制攻关。该工作以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为核心目的,利用QC知识及有关技术,及时处理施工难题,更新施工工艺,提高项目技术水平。
        结论:市场经济发展成熟使得建筑行业竞争日渐激烈,提高现场管理能力、提升工程综合效益才能为企业争取更大的竞争优势。现场管理人员必须对市场发展动态有客观的认识,积极更新自身知识体系,提高管理能力,将更多新工艺、新技术带入到建筑工程施工中,最大化工程施工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胡波.关于房建工程施工现场技术管理现状及应对措施[J].建材与装饰,2020(13):209+212.
        [2]陈志明.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措施研究[J].价值工程,2020,39(09):102-104.
        [3]王济飞.对房屋建筑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探讨[J].科学技术创新,2020(08):150-151.
        [4]李晓明.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与要点分析[J].建材与装饰,2020(06):207-208.
        [5]杨森.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J].建材发展导向,2020,18(04):99-1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