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交通工程检测中心 海南省海口市 570100
摘要:我国现有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孔隙率大,透水、蓄水的情况普遍,水损病害问题非常严重。尤其是在多雨、多雪以及季节性冻胀的地区,路面唧浆、松散和坑槽成为严重的破坏形式,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路面水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不良影响,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稳定性,以达到公路的稳定、安全、舒适以及车辆高速运行的目的。本文对沥青混凝土路面水损害成因及防治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水损害;防治措施
一、沥青路面水损害出现原因
1、粘结效果下降
从已经出现水损害路面的实际情况可知,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水的影响使沥青与集料之间的粘连效果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这一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水进入之后,使沥青与集料出现了分离,导致粘结效果下降很多,水通过孔隙进入沥青混合料后会导致沥青变软,最终出现这一结果。
2、负载过高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排水系统不能将所有的水分排干净,依旧会有水分进入到路面内部。如果内部结构并没有较好的排水效果,会导致这一部分雨水长时间储存其中,使其出现水分滞留的情况。而在这一情况下,沥青混凝土路面经过车辆的碾压就容易在剪切力的作用下出现损害问题,加速水分的进入,导致沥青与集料之间的粘结性快速下降。如果水分进入到了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内部,并且没有有效的排出方法,就会在路基中形成动水,动水对于沥青混凝土路面会造成严重的破坏效果。车辆行驶的过程中,路面中的动水会受到挤压效果,造成动水压力的形成,这一压力会使分离效果更明显,并造成各种水损害情况的出现,所以必须减少这一问题的出现,防止其出现更严重的后果。
二、沥青混凝土的水损害情况与种类
1、沥青混凝土的水损害情况
水损害有非常多的表现形式,无论哪种形式都会对路面的使用造成严重的影响。最常见的内容如松散、坑洞、辙横、唧浆等。在沥青混凝土路面出现水损害的初始阶段,水分会不断的进入到沥青之中,在这一过程中,水分还处于水汽的状态,因为车辆不断行驶等情况的出现,会导致其中的水分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质量产生比较严重的影响,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使沥青与矿料之间不能有效的粘结,沥青不断剥离,使混合料出现松散的情况,水损害会不断加重,最终变成对路面造成影响比较严重的松散、唧泥直至网裂、坑洞等病害。而这一阶段,水分可能已经形成流动水。
2、沥青混凝土的水损害种类
第一种是网裂与变形,如果水进到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内部,且不能有效的排除,就会导致水分进入到集料和沥青的中间,伴随着长时间的发展,会导致水分的渗透速度不断的提升,严重情况下会使沥青与集料剥离。出现这一情况之后,路面的使用性能下降很多,在长时间的开放交通的过程中还会出现更严重的网裂与变形的问题。第二种是坑洞,因为沥青混凝土间会存在部分空隙,在降水之后,就非常容易使水分进入到表层与中层之间。如果时间较长就会使水分渗透到中层内部,使沥青出现剥离的情况。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剥离面积会不断的变大,最终发展成为坑洞,对于车辆的行驶安全会造成较大的影响,这也是我国南方连续几天的暴雨后,路面上很常见的一种损害类型。
三、沥青混凝土路面水损害防治措施
1、控制路面空隙率、保证路面压实度
在实际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因为碾压工作过程中的温度控制情况及碾压实施时间等情况发生变化,会导致压实程度受到较大的影响,如果压实效果较差,就会使混合料中出现一定的空隙,而水分就容易进入其中,造成松散情况的出现。
而如果沥青混合料的搅拌效果较差,不够均匀,出现了离析情况,且在施工的过程中也没有进行相应的处理,就会对面层施工造成影响,如果粗集料比较集中,其中的缝隙较大,就会使渗水问题所造成的影响更严重。所以在实际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加强现场监督工作的效果,使其更加均匀,防止离析情况的出现;加强碾压温度及压实遍数控制,保证混合料摊铺碾压及时,并使压实度处于较优的压实区间。
2、改善路面排水条件、优化排水系统设计
在沥青路面施工的过程中,路面排水分为表层排水与路面结构内部排水两个主要部分构成,如果可以在降水之后及时将其排干净,就可以有效的减少这一问题所造成的影响,在施工中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的措施达到这一目的。首先是优化路表排水设计,可考虑不设置路缘石、合理设置纵横坡等,改变传统的排水措施,通过集水槽进行降水的收集工作,并将硬化土作为路肩,借此使沥青面层表面的排水能力不断的提升,减少其出现水损害的情况。通过加强排水系统的建设效果,防止自由水在路面结构中长时间停留,才能进一步降低水损害问题所造成的影响。另外可以考虑设置沥青下封层将基层封闭,以利于基层表面水的排除。使用开级配碎石作为排水路面施工材料,迅速排除渗入路面结构内的水分。如果一些路段的地下水较高,可以通过设置垫层防止毛细水对路面产生影响,垫层可以有效的防止上下两方面水分带来的问题。还可以进行路表防水层的施工,想要进一步提升路面施工的防水效果,就需要通过加厚沥青层进行相应的处理工作,使表层具有更好的效果,不仅可以提高抗磨效果,而且还可以防止降水进入到结构内部,减少水损害的出现。
3、利用更先进的表层处理技术
使用微表处施工技术,可以有效的减少水的影响,还可以使路面更加的稳定。要想实现这一目的需要使用粗级配料,但是粗级配料并没有较好的抵抗水害的能力。因此,可以使用具有更好效果的石灰石作为微表处理的主要原料。通过进行相关处理工作之后,还可以防止沥青的剥离,使路面更稳定。但是要想保证处理工作达到预期,必须使微表厚度超过10mm。
4、选择性能更好的集料
选择合适的集料是沥青混凝土路面水损害治理工作之中的重点,在选择集料时,需要保证其符合相关的要求,下面就相关内容进行分析。①选择粘结性更好的集料,可以有效的降低水损害的出现几率,使沥青与集料之间缝隙更小,降低相关问题所造成的影响。②选择具有较强吸水效果的材料(例如玄武岩)等。选择一些吸水性较好的材料,不仅可以使其粘连性进一步提升,而且还可以提高抗水损害效果,从而提高路面材料的粘附性和粘结力,从有关试验可知,现阶段使用较多的材料都不理想,必须在混合料中掺加性能良好的抗剥落剂,以改善矿料与沥青之间的粘附性。
5、运营期养护及管理
在车辆运行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了较强的动水压力,就容易使沥青出现严重的剥离情况,导致路面的稳定性下降很多。如果路面的水分从面层进入到了半刚性基层顶面之后,自由水所产生的动水压力就会使混合料产生灰浆,使半刚性基层出现开裂的问题,水分更容易进入其中,路面损害在短时间内快速扩散,导致路面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所以在实际防护工作中,需要将预防作为主要手段,将治理手段作为辅助方式,第一点是需要加强路政管理的实际效果,控制超载车辆通行,第二点是提升养护工作的力度,发现水损害问题之后,立即进行相应的处理工作,尽量避免其扩散从而产生更大的病害。
结束语
本文主要分析了沥青混凝土路面水损害的出现原理,并提出相关解决措施,在日常工作之中,可以通过一些试验来分析沥青路面是否已经受到了水损害,如沥青与粗集料的粘附性、沥青混合料浸水马歇尔试验、沥青混合料冻融劈裂试验等,都能一定程度上反映沥青路面的水损害情况,此外还需要从施工的实际情况与道路设计等方面综合性的提升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效果,通过建设排水系统等方面的工作,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使用的实际效果,有效的降低水损害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武杰.浅析沥青混凝土路面水损害成因及防治措施[J].山西建筑,2018,44(34):136~137.
[2]刘道成.沥青混凝土路面水损害机理分析及防治措施研究[J].河北企业,2018(06):153~154.